他们

  明明已是隆冬,可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周围升腾的热气,我却觉得百花齐放、鸟唱蝉鸣。

  那是一家位于闹市区的早餐店,里面有一群从清晨就开始忙碌的人。从我记事起那家店就存在了,店面十分简陋,甚至破旧,但每天天蒙蒙亮就有不少人排队了。

  我常去那里买早餐,吃惯了他们家的饭团、油条、小笼包,也看惯了店内外忙碌的身影。小店门面不大,摊子摆在外面。里面的人和面,行云流水般做出包子、馒头,再飞快地放进蒸笼里,动作娴熟。店外的摊子由三个人打理,专门炸油条的是一位婆婆,负责蒸各种面食的是一位阿姨,做饭团收钱的是一位叔叔。他们都系着围裙,有的戴着乳胶手套,神情专注又认真。他们应该是一家人,靠卖早餐来维持生计。

  那位阿姨总是最忙的,也经常忽视我。“要什么?”“要什么?”她很着急,一句话总要问好几遍。“一盒小笼包!”前面还有好几个人,我耐心地等待着。层层蒸笼叠放在一起,像几个巨人杵在那儿。阿姨毫不迟疑地打开蒸笼,一手托着餐盒一手拿着筷子,夹起一个个小笼包放进盒中,再装进塑料袋里交给顾客。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蒸笼每打开一次,就会升起一团白汽,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里绽放,格外美丽。

  買早点的多是家庭主妇,她们个个步履匆匆、心急如焚,一边大喊着要买的品种,一边伸长手臂交钱。我一下子被挤到了一边,在嘈杂的叫嚷声中不知所措。店里的人不停忙碌着,虽然离得很近,但又感觉很远,仿佛只有手里的活儿和面前的顾客。偶尔,他们也会交谈,但也只是吼一句“两根油条”“三个包子”。买早点的人越来越多,这里越来越杂乱。我有些不耐烦了,但转念想到那些急于买早餐的主妇着急的都是家里要上学的孩子,吵闹声似乎不再嘈杂,仿佛一声声鸟唱蝉鸣。

  阿姨终于发现了站在一旁的我。“你要什么?”“一盒小笼包。”对话简洁,动作麻利。从她手中接过小笼包时,我清晰地看到了她双手的老茧。

  他们虽满脸倦容,但更多的是喜悦。这样的神色一如我每晚回家时看到的:他们沐着夜色,在屋内和面,为第二天做着准备。谈笑间,看不出对日复一日枯燥生活的抱怨,只有对明天的希望。

  他们不是手艺人,也没有所谓的匠心。他们很平凡,却守住了清晨的繁忙、夜晚的冷清,也守住了无数顾客瑟瑟冬日里期待的温暖。

  教师点评

  小作者视线聚焦平凡生活的一个角落: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一家早餐店,这里售卖的食物并不是珍馐美味,却温暖人心;在这里工作的人虽每天辛苦疲惫,却对生活充满热爱。他们正如我们自己,平凡而又特别,满怀希望地迎接着新的一天。

  (瑶光)

  傅依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