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挫折简析

  • 来源:新教育论坛
  • 关键字:新时代,大学生,就业
  • 发布时间:2020-01-10 07:53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就业,时代使命才能很好的承担起来。现在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现状不容乐观。产生这些挫折的原因也有很多。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大学生就业受挫的现状有利于青年能够更好的承担时代使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挫折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就业制度的推进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和就业挫折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不顺利是大学生首次直接面对社会时遇到的挫折。“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①。“就业挫折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体验”②这种挫折感潜在负面影响主要有:可能滋生和助长新的“厌学风”,出现理想信念的危机,焦虑增加,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诚信缺失。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群体,而且处于青年这一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完成与成形的阶段,如果遭遇就业困难的挫折,轻则影响到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重则会对社会安全带来隐患。作为高学历人群,大学生充分就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信心。

  一、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现状

  (一)大学生在职业设计选择时,对就业信息了解少,导致择业时的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从网络上了解招聘信息的,他们获取的信息的有效性不够,普通院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有限,所以他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满迷惑,想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对口的工作却往往难以实现。很多大学生都是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致在快要毕业时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

  (二)大学生在求职时期望值偏高,总是无法找到称心的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剧增,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还停留在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其期望值有些脱离现实。一般大学生希望底薪在 3000—5000 元之间,并且比较注重工作环境与社会地位,过于期望高待遇,期望受到较高重视与栽培。殊不知中国现在的就业与大学生毕业数量激增的矛盾,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来择业就业,导致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错位的主要表现是:首先过于高估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之间的错位,其次是当代大学生的“精英教育”就业观与目前的“大众化教育”就业观的错位,再次是大学毕业生的盲目乐观与现在的就业压力的错位,最后是大学毕业生的薪酬要求过高与其实际贡献能力有限的错位”③。

  (三)大学生初上岗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就业的不适应。

  就业后的大学生无法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缺乏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很好的和同事进行工作中的交流,遇到问题也无法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上由于很多职位不是自己最初的选择,对工作有多多少少的抱怨,所以容易导致就业后还是感觉没有安定感和归属感。

  二、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自我认识上的差距和个人素质的差异

  就业挫折的主体是大学生,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自身素质不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过于低估自己,不善于表达自己,缺乏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勇气,在择业竞争中出现自卑害羞依赖软弱等心理特点,以至错失良机。有些大学生平时注重从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提高自己,而忽视环境的能力,不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一部分学生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导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产生挫败感,加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对社会了解严重不足,在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时往往生搬硬套书本知识,缺乏理性思考,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容易造成挫折感。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主要是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十分缺乏。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上文理科不平衡,使文科院校的学生更难就业。学校在注重理论知识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有少数学生把就业仅仅依赖在父母和靠关系上,长久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很难独立的面对就业,而且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招聘信息了解很少,就错失了很多机会。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学校平时在这方面所做的宣传少之又少,这样就渐渐的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挫折。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总量在增加的同时,其供需关系也已经从“ 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转变。而这种转变极大地影响到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自 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本上都是以高于 20%的比例快速增长,社会每年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在 600~800 万,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庞大的且具有很高期待值的就业需求”④。加上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适应,也导致了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

  2、对于大学生就业国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例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政策往往“雷声大雨点儿小”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给大学生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而“成就”了一些投机份子。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例如户籍限制、过高的学位限制、年龄限制等都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用人单位在现在供大于求的现状下,注重实用主义和高人才消费,片面追求实用性,欠缺用人才来发展本单位的长远眼光。

  3、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贡献于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浓厚,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⑤。他们想到外资企业去,想到国外去,想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这些实现不了就难免会出现就业困惑和挫折。

  4、家庭、学生因为对大学教育有较高的投入,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形成就业观念的障碍,我国有大批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供子女上学就是期望子女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获得相应的回报,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己的地位、身份,找到一份高新体面的工作。这种过高的就业期望,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在观念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现代社会对人的权力的保护越来越完善,就业归根结底就是人的价值的实现,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大学生就业方面首先就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评价自我,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就业中挫折。

  要让大学生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合理调整记忆也期望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欺欺人,树立积极、乐观。理智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现代职场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在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前提下拓展就业思路。

  (三)深化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高校要强调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使学生适应新形势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高校要完善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多提供就业的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的专业化与个性化。有时间开展就业方面的讲座,加大辅导力度。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四)优化社会环境的调控作用

  1、充分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表现最为充分。一方面,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结构决定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经济总量规模局认定高等教育的总量规模,市场供求决定高等教育的供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也有反作用,只有当社会经济总量的规模扩大,速度提高时,对高等教育的规模,速度的需求才会随之扩大。“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依靠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当前,要优先发展那些就业增长空间较大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⑥。

  2、大力规范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更加完善就业市场的和就业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尤其是在当前各级政府须大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最大限度的营造就业环境。政府要重视就业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

  同时用人单位在在选拔人才时要综合考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要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同时要理顺人员选拔机制,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毕业生们凭个人才能就业”⑦。

  3、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贡献于索取之间的价值关系。 大学生要改变长期依赖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功利主义就业观,在择业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回报多少,改变“只到外企去,只到国外去,只到政府机关”的观念。要多项选择,在择业时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有机会可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扩大就业视野。

  4、家庭要合理调整期望值,转变就业的观念。

  不能仅仅因为对教育投入的过多和期望值过高而在学生择业时只选择薪酬高、体面的工作。很多家庭希望子女毕业后有“铁饭碗”,让他们一定要在政府机关工作,背离了学生的本意。家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所学专业来选择就业岗位,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高薪,体面以及“铁饭碗”。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的的复杂社会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观念改变,也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媒体舆论和学生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具体学习和实践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进而解决其就业问题。同时,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帮助其优化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许庆朴,郑祥福,周庆行,王国洪,冯继康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贤忠,虞志芳.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王洋.朱建华直面就业挫折 [N].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9(12)

  [5]曾艳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对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07(9)

  [6]王慧.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 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学报,2009 年第 4 期

  [7]李会欣.高等院校就业辅导工作的基本特点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16)

  [8]王燕.吴文娟.周小燕.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9]刘绍庭.就业挫折对大学生的潜在方面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3(12)

  [10]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J].思想教育研究,22008(12)

  [11]杨伟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J/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1-6

  [12]范向前.论高校毕业生选择性待业问题[ 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

  [13]严俊.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4(11)

  [14]夏科家.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04)

  注释:

  ① 宋之帅.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第 16 卷增刊:129

  ② 王青.大学生就业挫折与应对[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大学报,第 21 卷第 3 期:72

  ③ 王改芹.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职大学报,2010 年第 3 期:131

  ④ 籍建东.大学生就业形势及高校应对之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NO2:10

  ⑤ 陈袁丁.大学生就业受挫应对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 年第 2 期:95

  ⑥ 杨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籍对策探讨[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院学报,06 年第 3 期:57

  ⑦ 施敏锋.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4 卷第 2 期:67-68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仪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