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皮兰刀:刀尖分又为哪般?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特色,蛇,传说
  • 发布时间:2020-01-21 11:25

  起源追溯

  在古菲律宾的史诗中,最早提到卡皮兰刀是用米沙鄢群岛(Visayas)上的希利盖农语(Hiligaynon)来描述的。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菲律宾,卡皮兰刀并不少见。到了今天,它成为代表菲律宾古老艺术和传统的一种象征物品。

  在菲律宾的卡潘庞加语中,卡皮兰刀的名称为“Talibong”,其刀柄代表着佛教中的那伽(Naga),它的原意在梵语中是蛇的意思,后来在佛经的翻译过程中被译为中国传说的龙。

  在菲律宾不同的种族中,卡皮兰刀刀柄所代表的生物有所不同。各种古代记录中,伊果洛族(Ilocanos)使用卡皮兰刀的情况也有所记载。棉兰老岛上的人喜欢卡皮兰刀,从刀柄的制作方式来看,棉兰老岛上的卡皮兰刀是最有特色的。此外,在婆罗洲,达雅人以锻造卡皮兰刀而闻名。

  形制特点

  卡皮兰刀的英文拼写为“Kampilan”,它是菲律宾群岛上多个族群都使用的传统兵器之一。在菲律宾的各种刀型种类中,卡皮兰刀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较长的尺寸。其长约90~100cm,比其他菲律宾长刀大得多。尽管卡皮兰刀也有长度较小的版本,但它还是被认为是当地刀中最长的一个种类。

  该刀主要由刀身、刀柄、护手、刀鞘组成。

  这款卡皮兰刀全刀长98cm,刀身长69.5cm,刀柄长24cm

  卡皮兰刀插入刀鞘的局部特写。该刀刀柄制作得比较长,材料为硬木,并用藤条进行装饰,刀柄尾部呈现出分叉的鱼尾状

  刀身

  卡皮蘭刀是一种单刃长刀,刀身与刀柄的形制独特,从外观很容易辨识。

  刀身靠近刀柄处较窄且较厚,刀尖处比靠近刀柄处更宽更薄。刀尖部的刀背处设有上扬的小钩,仿佛是刀尖在此处分了叉。此处的分叉在一些记载文献中被称为“双尖”,这种“双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便于阻挡敌人兵器的进攻。

  有些卡皮兰刀的刀身由大马士革钢锻造而成,刀身呈现美丽的花纹。有些卡皮兰刀的刀尖部位加工有小孔,小孔内填充黄铜或白银,这种卡皮兰刀属于高档品。

  刀柄

  为了与刀身相呼应,且与刀身的长度和质量相平衡,卡皮兰刀的刀柄通常制作得比较长,材料则多选用硬木,有的刀柄表面缠绕藤条进行装饰。

  一些高档制品会用银片包覆在硬木刀柄表面,或者直接用象牙或动物骨头制作刀柄。

  刀柄尾部也呈现出分叉的鱼尾状,这种鱼尾状分叉式设计与刀尖的分叉式设计相呼应。

  刀柄尾部的鱼尾状分叉所代表的生物是不同的。在一些地区,它代表一种真实动物长开的大嘴,如蜥蜴或鳄鱼的大嘴;而在另一些地区,它代表一种神话中的生物头部,比如龙的头部。

  有些刀柄进行了较华丽的装饰,将动物毛发或人类头发做成流苏状,绑在刀柄上。

  护手

  护手通常由结实的硬木或竹子制成,其外形尺寸较宽大,可以有效防止对方的兵器沿刀身滑砍至持刀人手上,也可以防止持刀人在推刺时自己的手前移到刀刃上受伤。

  刀鞘

  刀鞘通常由廉价的木材制成,并用简单的藤条或纤维把两片鞘身捆绑在一起。

  制作方式极其简单的刀鞘通常就是战斗中的一次性用品。当持刀者需要迅速使用卡皮兰刀时,可以直接用其他刀砍断刀鞘上捆绑的藤条或纤维,在无需拔刀动作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进入战斗状态。

  有些刀鞘由竹子制成,有一些木制刀鞘会带有手柄,劈成两半以后可以作小盾牌使用。

  使用与收藏

  卡皮兰刀通常作为战争中的兵器使用,在菲律宾本土的部落小规模冲突和外敌大规模入侵的战争中都有它的身影。根据当地的历史文献记载,卡皮兰刀深受酋长与战士们的喜爱,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他们也很喜欢在打猎时使用。

  在使用塔加洛语的地区,卡皮兰刀也作为仪式用品在宗教典礼上使用。在一部分地区,卡皮兰刀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只有酋长和最英勇的战士才能拥有。

  卡皮兰刀主要作为双手刀使用,也可以单手使用。使用者有时会用一块护身符布料将刀柄与手腕绑在一起,以防止打滑脱手。有时还会在手的表面覆盖一层类似链甲的东西,用来保护手部。

  著名的卡皮兰刀使用者是麦克坦岛的一名酋长拉普拉普(Lapu- Lapu),他与当地的土著人在1521年4月27日的麦克坦战役中,击败西班牙人,并杀死了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

  这款卡皮兰刀刀柄进行了较华丽的装饰,将动物毛发做成流苏状,绑在刀柄上

  卡皮兰刀的现代制品都是用作收藏,它们在制作工艺上对刀身花纹、刀柄雕刻和刀鞘制作都花费了较多心思。多采用高碳钢制成锋利的刀身,以硬木和藤条制成刀鞘和刀柄,并在刀柄上雕刻精美花纹。硬木与藤条都比较适应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旦在干热环境中收藏,就容易出现轻微的小裂纹,需要定期涂抹保护油。

  与卡皮兰刀类似的菲律宾刀具

  卡皮兰刀是菲律宾群岛上不同部落中很常见的兵器。除它之外,每个不同的区域和族群发明出来的刀具种类繁多,例如皮拉科塔巴托、邦冈及泰利邦等刀具。它们的外形与卡皮兰刀类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且全刀长比卡皮兰刀略短。

  皮拉科塔巴托

  皮拉科塔巴托的刀身也是靠近刀柄处较窄,往刀尖方向逐渐加宽,最后收窄为尖锐的刀尖。该刀质量0.53kg,刀身为高碳钢,全刀长62cm,刀身长40cm,刀柄长14.5cm

  邦冈的刀身与皮拉科塔巴托的刀身不同之处是,邦冈的刀身根部呈多棱形,这样的造型有利于增加刀身强度。该刀质量0.58kg,刀身为高碳钢,全刀长64cm,刀身长47cm,刀柄长11cm

  摩洛人是菲律宾南部的土著居民,他们与北方邻国、西班牙和美国殖民者多次发生冲突,双方较量长达几个世纪。虽然摩洛人是菲律宾群岛上的少数群体,但他们开发的大量独特刀刃兵器在今天仍在使用。这些刀具各具特色,又存在共性。刀身整体轻便、拔刀方便、杀伤力强,这些都是摩洛人兵器的共同特点。

  皮拉科塔巴托(the Pira Cotabato)就是摩洛战士和海盗最喜欢的快速斩刀之一。它的刀身令人惊讶地较轻,也是靠近刀柄处较窄,往刀尖方向逐渐加宽,最后收窄为尖锐的刀尖。这样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刺中对手,只要向前推进几厘米,就会迅速将伤口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势。

  皮拉科塔巴托的近似“T”字形刀柄造型能够保证使用者在发力时不易脱手。

  皮拉科塔巴托也是雅坎(Yakan)部落最钟爱的斩刀。在雅坎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对于农场主、码头工人和鱼类市场摊贩来说,皮拉科塔巴托都是常用工具。

  邦冈

  邦冈(Bangkon)也是摩洛人的一种常见兵器,它是陶苏格、雅坎和萨马勒部落的专用战斗兵器。

  邦冈的刀身靠近刀柄处较窄,往刀尖方向逐渐加宽。但与皮拉科塔巴托不同的是,邦冈的刀身根部呈多棱形,这样的造型有利于增加刀身强度。刀尖部分宽大,是為了实现更强大的劈砍能力。

  泰利邦

  米沙鄢群岛上的另一种刀具是泰利邦(Talibong)。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它被用来当作屠宰工具之一,同时它又是一种出色的战斗兵器。当它出现在战场上时,轻薄的刀身能够实现快速的攻击。泰利邦刀刀身弯曲,刀尖向刀背方向翘起。宽阔的刀身能确保攻击目标时的成功率,达到完美的劈砍效果,而锋利的刀尖能够完成致命的一击。

  编辑/曾振宇

  泰利邦刀的刀身弯曲,刀尖向刀背方向略微翘起。该刀刀身为高碳钢,质量0.4kg,全刀长65cm,刀身长49.5cm,刀柄长10cm

  蔡沁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