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电池厂踏准放开节点来了

  • 来源:洲际蓄电池
  • 关键字:工业,注意,政策
  • 发布时间:2020-02-11 13:27

  2020年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年份。表面波澜不惊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底下的暗流不断涌动。

  政策面迎来重大变化,对外将不再有门槛政策面上,2019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讨论,召开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辛国斌副部长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情况,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亟需加快制定《规划》,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发展。在汽车产业链新阶段,《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即将出台,引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高度关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白名单”制度的消失,这意味着国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进入中国不再有任何门槛。在12月6日工信部发布的第11批新能源车推广目录中,北京奔驰PHEV搭载SKI电池,国产的Model 3搭载松下、LG电池,广汽丰田纯电CH-R配套松下电池……补贴目录也已对外资电池企业放开。

  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新阶段发生巨变一样,政策也迎来了重大变化。

  经济面短期承压,长期向上趋势不变经济面上,动力电池市场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整体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有机构预测,今年全年的产量很可能将首次出现近五年(或近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累计产量102.19万辆,同比增长2.97%。尽管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动力电池的表现却还差强人意。2019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为52.47GWh,同比增长20.51%。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6.29GWh,同比下降29.49%,环比增长54.29%。

  从经济面来看,虽然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承压,但中长期国际车企正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加速发展。根据R&M报告显示,预计在2019~2025年的预测期内,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9%。亚太地区(尤其是中日韩)CAGR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9%。

  因此,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向《洲际蓄电池》表达了近似相同的观点: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内政策引导以及全球加速电动化经济趋势的合力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发展的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向上趋势不变。外资电池彻底放开,推动动力电池企业优化重组从最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批)》来看,特斯拉、奔驰、丰田等外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都进入了补贴序列。其中,特斯拉进入目录的车型申报了两个版本,对应不同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特斯拉的同一款车型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这或在一定程度上与特斯拉选取的供应商不止一家有关。今年以来,特斯拉被曝与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达成了“不排他”协议,“绯闻”对象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等。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一直扑朔迷离。电池中国网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的一篇报告指出,入选推荐目录的特斯拉车型,搭载的是“特斯拉(上海)自产的三元电池”。

  特斯拉的确一直自产电池模组,不过电芯将由谁提供?一位长期观察特斯拉的人士对《洲际蓄电池》分析说,该车型之所以出现两种能量密度,是因为搭载了松下和LG化学两家公司的电池单体(即电芯)。

  “这是首次出现搭载国外电池单体的车型进入补贴目录的情况。”该人士指出,除了特斯拉,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的两款车也都进入了补贴目录,它们搭载的也都不是国产电池。

  特斯拉并未回应具体使用哪家公司的电芯,但自从动力电池“白名单”废除以来,外资企业生产的电池以及搭载这些电池的汽车进入补贴目录,只是迟早的事。

  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将搭载获批企业生产的电池作为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基础性条件,此后工信部先后发布四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目录(即“白名单”),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筑起了一道“墙”。

  信息显示,入选的57家电池厂商均为本土企业,而此前上汽、长安、奇瑞等多家车企使用的松下、三星、LG化学等日韩电池厂商均不在列。由于与补贴挂钩,这些外资电池企业只能暂时退出了中国市场。

  不过,“白名单”早已与行业发展情况脱节。智库君此前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白名单”执行并没有那么严格,部分没有使用“规定”电池的车型,也进入了工信部的产品目录,与此同时,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部分“白名单”中的企业却已经缩减业务甚至破产。

  业内分析认为,取消电池“白名单”、向外资放开动力电池市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关键一步,只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局,才能更快地增加产能并以降低成本,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真正发展。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放开“白名单”之外,逐渐退坡的补贴更是推动行业市场化的直接举措。近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动力电池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日韩电池厂纷至沓来,是鲶鱼还是清道夫?经济面向好,市场准入门槛不再,对外资电池企业而言,占据全球销量半壁江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超级市场,极具诱惑力。

  而距离中国市场较近的日韩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12月5日,由北汽集团、北京电控及韩国SK集团联合成立的北电爱思特在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正式竣工投产。SKI的首席执行官金俊在5日的竣工仪式上强调,“这将是为确保全球竞争力而迈出的第一步”。

  与SK“相爱相杀”的另一家韩企——LG化学,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同样不甘人后。12月10日,LG化学向格林美公司正式下达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批量采购订单,标志着格林美开始全面向LG化学供应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LG化学预期,到2023年要在中国实现23GWh的产能,这意味着其动力电池产能近三分之一在中国投放。

  目前,松下在中国的动力电池产能大约为5GWh,中国大连的新建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国内年产量将接近9GWh。近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总裁本间哲朗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发布会上提到:“未来不排除在中国设电池厂为特斯拉供货。”

  应对市场变化,国产降本将是关键在行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近年来国内一批动力电池企业迅速成长,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也包括近期登陆科创板的孚能科技。其中,宁德时代已经成为业内“霸主”,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提升至51%。

  在市场逐渐放开的趋势下,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在中国进行了布局。2018年,LG化学在南京落地了动力电池投资项目,松下也计划在大连工厂专门制造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国产后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和LG化学都是热门传闻对象。其中,松下是特斯拉“熟悉”的合作伙伴,美产特斯拉便是由松下供货。

  特斯拉的“举棋不定”和“两手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力电池行业竞争之激烈。而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了几年的本土品牌,这一次能否直面外资品牌的竞争呢?

  一位接近动力电池行业的人士对智库君表示,外资动力电池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技术与成本控制,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壁垒”。以松下为例,有产业分析指出,尽管同样生产的是三元锂电池,但松下采用的是另外一种配比的原料,可以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不过,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随着规模提升,国内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以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其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为2.27元/Wh,2018 年降至1.16元/Wh,年均复合下降约20%。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降本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在研发CTP(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试图用更精简的电池包内部设计来提升电池性能,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年报中表示要提升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来提升良品率,降低成本。

  CTP技术尚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不过近期有消息显示,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已经进入批量导入商业生产的阶段。在12月6日宁德时代与北汽新能源深化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CTP技术将覆盖到北汽新能源现有和即将推出的全部主流车型。”

  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是关键法门,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即将迎来市场的真正“检阅”。

  主编点评

  众所周知,把鲶鱼放进水池里能起到激励作用——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而如果放入的是清道夫,由于是外来物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则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甚至会破坏生态链。放开外资电池企业准入门槛的举措,无疑是希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水缸中放入能激发企业创新性和竞争力的鲶鱼。但新入局者会起到鲶鱼效应还是清道夫的作用?无论是哪种角色,对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而言,今后的路注定了不会一路通途。而一直关注中国蓄电池企业成长与全球蓄电池发展机遇的《洲际蓄电池》,也将2020年继续为大家提供最有力的蓄电池行业信息,引领行业的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