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演藝:讓特色更出色,澳門演藝新機遇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演出,澳门,选举
  • 发布时间:2020-02-12 22:23

  演藝廿載,沙漠變綠洲

  澳門回歸了20年,在國家的幫助和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政通人和,實現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蓬勃發展,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範。這20年,澳門文娛產業也是同步齊飛的。回顧1999年以前,澳門本土音樂非常之少,除了比較知名的黃偉麟先生之外,鮮少有全職的演藝人,抑或多大離開澳門去香港發展。澳門演藝界真正有一個雛形發展是從回歸後開始的,慢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漸有了自己的原創音樂,相比於香港,澳門音樂起步足足晚了幾十年。但回歸至今的20年時間裏,澳門音樂及演藝事業都發展得非常迅速,呈現出越來越多不同的音樂作品。

  在2003年,澳廣視開始每年主辦名為至愛新聽力之澳門優秀歌曲選舉,以青年人作對象選舉,由樂迷及專業評判選出得獎作品,形成澳門非常有代表性的頒獎音樂會。至今,該頒獎音樂會已經持續了17年,並成功塑造了澳門原創音樂和澳門本土歌手,在2005年至2006年間,就有很多澳門歌手從香港出道了,比如彭永琛、小肥、Soler等。從1999到2009年的十年間,隨著社會穩定發展和開放賭權帶動經濟發展,市場也出現了越來越多演出的機會,這一時期,開始有為數不少的全職演藝人。從2009年到2019年的第二個十年裏,社會經濟發展更加迅速,社會環境更加繁榮多元,而演藝業作為新興的產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到現在全澳門全職幕前的工作者超過100人,從人口比例來說,幾乎每1萬人裏就有2個全職演藝人。澳門回歸的20年,從無到開始有少部分全職演藝人,及至出現越來越多的文娛企業,亦聚集越來越多的演藝工作者。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具規模,演藝人越來越多,因此業界就自發成立了演藝人協會這一組織,以凝聚更加多的演藝工作者去促進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澳門回歸祖國獲得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這20年,澳門音樂和演藝工作跟著特區政府一路健康發展。除了讓文藝工作者遇上良好的發展環境外,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的。回歸前,澳門並沒有“文化創意產業”這個說法的,18年前初創棋人的時候,我們向銀行借貸創業,銀行獲知我們的創業的方向後都覺得非常驚訝和頗多質疑。我們很大決心說,正因為沒人做,所以要嘗試。尤其近六、七年間,特區政府的推動就更加得力了,並且形成了非常豐富多元的文化產業氛圍,相續成立了文產基金、文化產業委員會,支持發展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產業的項目,對於文創產業的推動是給了很大的扶持。包括現在經濟局、旅遊局等政府機構都形成了良好的共識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到了今天,整個“文創產業”業態發展更加健康也更加全面,不止臺前工作者,包括幕後、電影工作者等等,整個文創產業鏈越來越豐富。所以,演藝界在這20年裏也是見證、參與、配合整個城市的健康發展。

  澳門文化娛樂產業從過去沙漠地帶發展起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的特徵反映在澳門市民的認受度上。這20年,澳門觀眾的水平越來越好,需求也越來越高,也拿出了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地支持澳門文娛事業的發展。以前澳門舉辦一場SHOW,比如張學友來開演唱會,街坊們大多說:喂,你畀張票我啦,我去捧場。而今,很少再聽到這種聲音了,變成了說:喂,可否幫忙買兩張票呢?有時真的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這個變化是很大的,說明了澳門觀眾願意用實際行動去支持音樂、娛樂、演出藝術,慢慢業界就能生存下來了。這是我個人體驗最大的,甚至以往大家會去香港看演出,而現在很多香港人都來澳門看演出。這也是對澳門演藝的支持和認同的過程。現在是各項事業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就文娛行業而言,給市民和年輕人更多越來越好的就業選擇。而不至於說非要去做政府工、做賭場工,小具規模的文娛產業,也可以為市民提供多一個發展方向。

  機危同在,立足灣區迎發展

  澳門演藝事業發展起步慢,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繁榮而日益充實起來,但始終還比較羸弱,尤其在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競爭都非常劇烈,演藝事業亦是如此。正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無論是澳門還是香港,都比較少有一定份量的新人了。這個時代大家面臨的競爭非常現實和殘酷,比如一首歌通過網路去傳播,收費9毫9,而網路平臺上麥當娜的一首歌可能也是9毫9。世界巨星是這個價,一個新人也是這個價,受眾的選擇自然性價比更高的,這樣形勢下,我們的歌手如何競爭呢?在網路資訊化時代,固然可以將作品傳遞給更多受眾,但同樣要明白,聽眾也很容易接觸全球音樂。所以業界要思考的問題是,面對今時今日的社會環境,我們怎麼樣在競爭中變得更成熟,怎麼樣從澳門走向更大的舞臺?非常欣慰的是,我們背靠著強大的國家支持,我認為國家發展大灣區對澳門是有莫大幫助的,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必然也能為澳門演藝事業帶來新的動力。

  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有個特色就是,大家的通用語言都是廣東話,人口將近7千萬。而澳門的音樂語言同樣是以廣東話為主,大家同聲共氣,聽得明白,對音樂內涵很容易融會貫通。換而言之,如果澳門音樂要去北京拓展,因為語言的差異,可行性就會低很多。現時灣區其他城市的同胞對於澳門音樂也相當感興趣,因為澳門音樂是新興的。這就是機遇所在。目前已經有一些歌手進到內地演出,包括兩地音樂機構共同舉辦一些SHOW,都可以吸引不少擁躉。當然,要實現理想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灣區城市裏,如果讓大家說出香港歌手,可能大部分人都能輕鬆說出十幾個以上他們熟知的香港歌手名字,但如果讓他們說出澳門歌手,大家可能又未必能說出來。這也意味著,只要澳門的歌手繼續努力,再做好一點,很容易就可以作為澳門代表給大家留下印象。通過業界的交流接觸,我們也經常聽到灣區的同行問澳門有沒有什麼有特色的音樂作品或歌手可以引入內地,當然我們與灣區其他城市的同行攜手合作,透過不同的方式,一起推進演藝項目上演,也不斷創作和搭建澳門特色的音樂劇進入內地市場。所以總體而言,澳門音樂和演藝事業挑戰和機遇並存,未來邁向大灣區,則是實現壯大發展的一步。

  此外,參與日益激烈的競爭,最主要是保持自身特色。澳門音樂一直以來都沒有大的唱片公司,全部都是中小企組織起來的。亦正是沒有一家獨大,為市場風格“定調”,所以澳門的音樂風格是很廣泛、很多元的,這些年在至愛新聽力音樂頒獎典禮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澳門可謂音樂百花齊放,有粵曲、流行曲、搖滾等包羅萬有,什麼風格都有,而澳門人對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都可以接受,你無法定義哪種音樂一定能獲獎,哪種音樂一定沒市場。所以香港的樂評人來到澳門,都說澳門的音樂很寬闊,沒有所謂的主流音樂,沒有風格限制,雖然市場小,但是這裏的聽眾接受能力很強。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澳門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並行共存的社會,才造就了澳門多元的音樂特色。

  要特色、要出色,演藝傳揚澳門精神

  過去一年,澳門相信已經突破了4000萬的遊客,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從文娛產業的角度看,這個數字也有著非常大的想像空間。我去過幾次拉斯維加斯交流,作為博彩業高度發達的城市,拉斯維加斯對於澳門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拉斯維加斯有很多演出,幾乎一年365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的節目,相信去過拉斯維加斯的人都不會陌生。三年前,我們也嘗試將拉斯維加斯舉辦了20多年的Blue Man Group 引入澳門,但是做了30多場之後,所產生的效益並不理想,主要是澳門還沒有形成足夠濃鬱的表演秀氛圍。儘管澳門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之稱,但是很多遊客來到澳門會去參觀大三巴、購物、買手信、去賭場等,但目前還比較少來看秀,因為沒有形成足夠濃鬱的氛圍供遊客選擇,目前只有水舞間一個項目有比較好的口碑和效益。但不可否認4000萬遊客大軍所蘊藏的機會點。拉斯維加斯年遊客量為4300萬,但是其中有超過1000萬的遊客是到拉斯維加斯看秀的,占24%的人數,為各種表演秀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澳門目前不到1%的遊客來看秀,未來如果將旅遊和文娛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旅遊目的項目,必定能助力澳門發展成為更加豐富多元的旅遊目的地。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不是一時半刻可以達成,但終將會是澳門旅遊經濟升級的重要路徑。

  當前澳門文娛行業雖然小有成績,但大家的夢想和憧憬不只是滿足於眼前,而希望將澳門本土的好的東西帶到更遠的地方傳播給更多人。現在,世界上很多人不知道澳門音樂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歌?因為澳門還沒有形成足夠影響力的藝人IP。所以很多年輕的演藝人都很努力,業界也非常用心去培養,希望作出好的作品,能代表澳門去影響世界。這一點上,香港做得很成功,無論演藝公司還是藝人,所造就的輝煌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們看張學友全球做了230多場演出,始終一票難求,這樣一個近乎偉大的藝人,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發出耀眼的光芒。再比如香港Beyond樂隊的作品《海闊天空》等許多代表,縱然黃家駒離世多年,但至今很多人在失落的時候,都可以聽這首歌獲得能量。這就是音樂作品的內在藝術價值,這樣才堪稱偉大的作品和藝人。而澳門仍然是空白,當前還沒有創作出足夠令世人共鳴作品。這一遺憾至今都激勵著澳門演藝界的每一個人。我們有一些成功的歌,但影響力還不夠,也不只從成功的單曲來說,而是整個演出的作品,以及其產生的藝術效果,乃至更永恆的精神內涵和靈魂。

  過去20年,尤其近10年,特區政府為促進文創產業的繁榮發展,先後成立了文產基金和文創委員會,全部全方位推進,並扶持了許多項目發展,為澳門文娛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也希望賀一誠特首能夠繼續支持文創產業這塊工作。因為一個產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比如澳門旅遊局,一直非常支持澳門本土文創,許多活動都會吸引本土藝人參與,甚至推動澳門藝人走出去,為澳門藝人演出和發展提供寶貴的機遇。當然,經過這20年的發展,澳門藝人質素也有很大進步,無論什麼場合的演出都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未來更需要利用好澳門資源和支持,不斷向前發展。從而通過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服務市民精神娛樂需求,配合產業多元化發展,繁榮澳門社會文化事業。

  潘英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