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电”红利,还能维持多久?

  • 来源:机电信息
  • 关键字:政策红利,北方市场,运行价补
  •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2

  面对政策红利,有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生产、销售、再生产、再销售的单调循环,从而丢弃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升级 ,这种情况下最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问题。

  无论是“煤改气”,还是“煤改电”,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红利,让众多空气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此次能源革命中更是得到了巨大发展,模块机、多联机在北方市场中的销量也陡然增高。不过,受到众多空气源企业追捧的这轮政策红利还能维持多久呢?

  入冬前,关于北方市场的冬季清洁能源取暖的政策陆续出炉。以山西各地的政策为例,其明文规定;“居民住宅建筑面积为 150 m2 以下的,按照居民、政府 2:8 比例核算居民承担费用;居民住宅建筑面积为 150 ~ 200 m2(含)的,超过 150 m2 的设备安装费用,按照居民、政府 8:2 比例核算超出部分居民承担费用;居民住宅建筑面积为 200 m2 以上的,超过 200 m2的设备安装费用由居民承担,财政不再补贴。”

  具体补贴标准为,市政府对“煤改电”工程按照 4 500 元 / 户标准进行补贴。其中,配套电网工程按照 1 000 元 / 户的标准给予补贴;采暖设备购置按照 2 500 元 / 户补贴;运行价补按照每个采暖季每户 10 000 kWh 用电量,对采暖季夜间谷期电价补贴 0.1 元 /kWh。

  相比往年政府对北京、河北、太原的每户补贴金额,2019 年的补贴标准明显降低,且工程项目推进缓慢。据行业内某经销商告诉笔者,前期“煤改电”的红利给各品牌带来了爆发式增长,空气源企业都加紧加快在“煤改电”市场的投入。随着政府投资的减少,为争夺项目,不少品牌不断压低机组价格,形成恶性竞争,造成设备质量堪忧、后期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另外,从居民的角度看,农村房屋结构多且空间大,政府提供的补贴标准仅能维持一间房的设备需求,其他超过补贴标准的空间都由居民自身承担。房屋保温结构的不完善,导致配置的热负荷达不到要求,采暖效果不明显。最重要的是,相比煤取暖,空气源热泵机组产生的电费较高,过低的补贴标准无法弥补高额的电费,因此部分居民安装空气源设备后,直接拆除当二手产品卖,继续沿用燃煤取暖方式。

  在政策规划上,政府要求,到 2020 年采暖季之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代替。虽然电化率、气化率在进一步提升,但是偏远乡镇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并不能释放很大的需求空间。加之,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仍有大量人口的住房未具备天然气使用条件,这也制约了空气源热泵市场的发展。

  种种现象似乎都显示“煤改电”政策难以实行。尽管消费需求大,但是品牌良莠不齐,一大批中小型企业都在谋求政策性红利,过分依靠政策补贴推动自身企业发展。面对政策红利,有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生产、销售、再生产、再销售的单调循环,从而丢弃企业发展的根本——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升级。这种情况下最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空气源企业对于地方政策红利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那就是企业所期待的政策扶持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一般来说,政策周期为五年左右,一旦达到预期就会很快退出,而且商业规律显示,在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行业将会陷入需求透支后的疲软期。空气源在回归市场导向之后,行业也将加速洗牌,并且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于企业而言,既要利用政策布局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还要在三四级市场抢占终端,更要推出创新产品以掌握市场话语权。要做到这些则需要空气源企业持续坚守和优化市场布局。

  赵亚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