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及启示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世界政党政治,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发布时间:2020-04-05 21:53

  【关键词】世界政党政治;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3.0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党政治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的重要视角,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在社会新形态、互联网新技术、政治新力量等冲击下,国外政党普遍面临“发展困境”“价值困境”“组织困境”等多重挑战。面对压力,国外政党纷纷变革图强、着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其相关经验举措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与借鉴。

  国外政党在政党政治调整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深度发酵,世界经济低速发展态势并未获得根本性好转,原有经济危机蔓延至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牵引各国社会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党政治也由此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传统政党格局被打破,新兴政治力量快速崛起,政党政治非理性化、极端化日益突出,成为世界政党政治演变的突出特点。在全新形势下,政党传统功能、组织结构、动员方式等均面临深刻挑战。

  一、政党传统功能面临消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调整,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愈发明显,民众利益诉求更加分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阶层内部裂痕日益扩大。传统上以经济基础为划分标准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日益被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双重标准的网格化结构所取代。在实施竞争性民主体制的国家中,政党为获取更多选票,日益向中间靠拢,以“全民党”自居,反而无法体现日益多元的社会利益诉求,其社会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丧失,并遭遇“代表性”危机。传统大党长期轮流执政,由民意代表蜕变为统治精英,有的甚至沦为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导致民众对政党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不惜投向民粹主义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怀抱。西欧传统政党代表性持续摇摆,民意代言功能弱化,党员人数急剧下降。英国工党在布莱尔时期提出“第三条道路”,主张建设全民党;在米利班德时期逐步向左倾斜,强调左翼性质;目前则趋向虚化,强调为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利益服务。政策定位的不断摇摆导致党员的归属感日渐丧失,工党党员人数已由鼎盛时的百余万人缩减至一半。英国媒体戏称“三党(英国保守党、工党、自由党)人数总和还不如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党党员队伍虽有所扩大,但凝聚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突出。坦桑尼亚革命党曾深刻反思,认为近年来党员人数虽突飞猛进,但党内思想多元和离心离德的问题却日益严重。随着网络新技术、新运用和新平台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与获取空前便捷,为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益表达空间和信息传递渠道,政党作为政治中介“代言人”的作用不断削弱。以意大利五星运动等为代表的非传统政党依托互联网迅速崛起,成为相关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甚至主导力量。

  二、政党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弱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色彩日渐淡化。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相较于意识形态的分野,民众更加关注利益的冲突。特别是在信息化的冲击下,民众更倾向于认同政党的具体理念而非意识形态;更希望参加具体的活动而非践行空洞的理论。迫于选举压力,政党的政治主张刻意迎合“民意”,忽视核心理论的创新,导致意识形态日益“趨同化”“浅薄化”,丧失了理念引领力和政策号召力。法国社会党党内多种思想主张长期并存,虽在选举中就具体问题频频提出举措,但在社会基础、道路方向等事关党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始终无法提出清晰的理论主张,导致党内思想混乱,最终在2017年大选中遭遇惨败,从执政党断崖式滑落为边缘小党。瑞典社会民主党虽勉力维持执政地位,但党员数量由巅峰期的26万骤降至9万,影响力不断走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论创新乏力。在建设福利国家时期,瑞典社民党曾提出“人民之家”“功能社会主义”等理论主张,但近年来推出的却多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举措,难以引发民众共鸣。民粹主义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聚焦难民危机、社会福利等具体问题对传统政党频频发难,其主张简单明了且极富感染力,对传统政党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剧烈冲击。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新兴民粹政党在意大利、法国、匈牙利、波兰等国均得到最多席位,德国选择党、奥地利自由党、瑞典民主党在本国得票率均位列前三。在民粹主义的冲击下,相关国家主流政党的意识形态也趋于“民粹化”,不得不对移民、社会公正等议题给予更大关注,甚至吸纳部分民粹主张。

  三、政党组织结构面临重塑

  互联网和新兴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政党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形成了严重冲击。通过网络平台,政党领袖、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与普通党员和支持者之间建立了直接、迅速的信息传递渠道,依靠传统组织渠道逐级传达的方式已日益被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互联网渠道所取代。党内基层的反馈也不必再借助传统组织渠道,政党领袖和中央领导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社交软件、网络投票等方式随时了解基层和民众对相关政策主张的意见。政党科层制的组织体系遭遇严重挑战,基层组织的作用日趋弱化,组织结构呈现明显的“扁平化”发展态势。法国“共和国前进”运动、国民联盟等主要政党都曾利用互联网组织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内领导机构,或者就重大政策进行全党表决。不少主流政党深刻感受到信息社会对党的传统组织架构的冲击。自2010年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选举支持率持续下跌,甚至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创下百年来最低纪录,党员人数从60万降至44万,从第一大党变为次要政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党内改革滞后,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广泛发动党员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积极性,使得党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动员组织上陷入困境。互联网甚至已经成为群众性政党或一些小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架构。捷克海盗党成立于2009年,正式成员虽只有500余人,但大多为互联网技术精英,善于通过网络进行宣介和鼓动,吸引了大量的新生代支持者,其在2017年捷克大选中一跃成为第三大党。

  四、党群关系日渐疏离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政党的组织动员方式。各国政党普遍将互联网和新媒体作为动员民众、宣传政策、组织选举的重要工具,通过互联网发布党章、党纲和重要信息,直播党内重要活动,进行网络筹款,实时回应民众诉求。这虽使政党的政治动员方式更加直接、广泛、便捷,但客观上也产生了“技术沟壑”等问题。在传统政治动员中,政党各级领袖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党员和民众近距离接触互动,直接倾听基层党员、普通民众心声,与其建立了亲密联系和感情纽带。互联网和新兴技术的发展,虽然为促进政党领袖与基层党员、普通民众之间直接互动提供了难得机遇,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疏离感。为赢得选举,不少政党过于依赖政党领袖,并将政党领袖塑造为政党形象的代言人。一些政党甚至沦为政党领袖的附庸,导致政党联系民众、服务民众的意识缺失,削弱、丧失了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党群根基日益萎缩。巴西社会自由党原本为边缘政党,却因与极右翼政客博索纳罗联手,在后者赢得总统大选之后,一跃成为执政党。但执政不到一年,博索纳罗就与党内高层龃龉不断,愤而退党“另起炉灶”。社会自由党也因此失去执政党地位,大批中坚力量或将追随博索纳罗而纷纷脱党,政党经费也将因此下降,社会自由党或就此沉落,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洲、中东地区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心态日益自满麻痹,党群关系日益演变为官民关系,民意支持率持续下滑。在2019年南非大选中,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虽连续第六次高票获胜,但全国得票率仅为57.5%,首次跌破60%的心理防线。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执政60多年,承平日久,党内争权夺利和奢靡之风盛行,忽视与基层党员群众的沟通对话,未能充分了解民意民情,没有对民众需求予以有效回应,导致党的群众基础日渐削弱,最终在2018 年大选中遭遇历史性失利。

  新形势下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做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艰巨的内部挑战,各国政党纷纷变革图强,主动探索全新历史条件下政党建设规律,开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全新进程。

  一、深化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理论引领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艰巨挑战,不少国家政党积极顺应形势变化,不断探索和深化意识形态建设,从思想上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19年越南共产党以纪念胡志明逝世50周年为契机,在全党开展“落实胡志明主席遗嘱50周年暨胡志明主席逝世50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坚定奉行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加强党内团结、凝聚全党共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2016年十大上首次明确了凯山·丰威汉思想的指导地位,认真梳理、归纳其基本内涵、核心理论、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开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探索。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2017年十七大上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提出“通往体面生活的十步”反危机纲领,这既是俄共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也是其未来一段时期政策主张的基础。一些国家政党希望通过意识形态的变革更广泛地代表民众诉求,打造全民党的形象。丹麦社会民主党自称是“人民的党”,代表各地方、各层次、各领域人民的利益。少数发达国家社会党和保守党面对社会基础和政治地位弱化等难题,重拾传统价值理念。葡萄牙社会党重申其左翼政党定位和自由、平等、团结、公正的基本价值观。捷克公民党提出回归欧洲传统右翼政党的主张,谋求消除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提出将党建设成为“有尊严和现代化的政党”。

  二、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基层建设

  面对互联网、新技术等带来的全新挑战,一些国家政党主动寻求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建设。德国社民党、瑞典社民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组织活动,为党员参加党内生活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英国保守党和工党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吸纳新党员。普通民众只要向该党官网提出申请,提交姓名、年龄和地址等个人基本信息并缴纳相应党费后,即可成为该党的党员或支持者。保加利亚社会党探索制作电子党证系统,用于党内投票、缴纳党费、传播信息、宣介政策。目前,电子党证在党内普及率已达80%以上。与此同时,更多的政党强调要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南非非国大分别开展“恢复基层组织运转”和“回归基层”运动,恢复基层组织的建制和职能,加强对基层组织的资源投入。日本共产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地方、企业、学校等广泛设立党支部。支部一周召开一次会议,充分调动党员参与讨论和行动的积极性,领会并贯彻党的纲领和政策决议精神。

  三、夯实群众根基,密切血肉联系

  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政治生态,不少国家政党充分强调“人民”的重要性,再次走进民众、沟通民众、服务民众,优化群众工作方案,提高服务群众效能,拉紧与民众的密切联系。博茨瓦纳民主党强调,始终将人民福祉放在首位是该党的宗旨所在,民主党必须走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在俄政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与民众的直接联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搭建与民众直接沟通的橋梁,统俄党在全国85个联邦主体都设立了“党主席社会接待站”,任何人都可以到接待站反映问题并查询办理情况。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规定党的议员每周必须安排时间走访选民、接待民众,倾听民众呼声,为民众排忧解难。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要求每位基层党员应固定联系若干民众,每月进行“家访”,听取民声,相关基层组织负责人按月通过党内会议机制将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和本级组织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针对党员队伍老化的状况,不少政党采取多种举措吸引年轻人入党,加大培养年轻人力度,壮大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柬埔寨人民党在中央至区各级党组织均设立青年工作组,向广大青年宣传党的政治和思想路线,选拔培养青年力量。印度国民大会党、意大利民主党等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引入直选机制、提高青年骨干在地方领导机构中的比重以及选拔优秀干部直接进入中央领导层等举措,积极发挥青年干部的政治作用。

  四、着力正风肃纪,重塑政治生态

  面對新环境、新困难、新挑战,不少政党均采取有力举措强调作风和廉政建设,严肃监督执纪问责。越南共产党将贪腐视为“国难”和自身执政面临的“四大危机”之一,近年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和整顿,严防“自我演变”和“自我转化”,强调党纪面前人人平等,肃风反腐直指高层,并取得重要成果。2016年以来,越共有60余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处分,包括5名中央委员,其中3人被开除党籍(含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另有11名原中央委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处分。西班牙人民党借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成立“人民监督办公室”,重点监督党内高级干部和担任公务员的党员,审查其收入、经济活动、财产等,监控、制止舞弊或腐败行为的发生。马古富力担任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后,出台重大改革举措,精简会议、压缩开支、提高效率,着力消灭党内腐败和官僚主义,并将相关举措写入党章。此外,一些政党从生死存亡的角度出发,聚焦党内政治纪律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在2017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全体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党内团结和稳定。针对党内派系丛生、纪律涣散的情况,加蓬民主党在2017年党的十一大上首次命令禁止形成党内派别,强调对顶风违纪人员严肃问责。博茨瓦纳民主党强调,要坚决维护博茨瓦纳总统、党总裁马西西的党内领导核心地位,并指出这是民主党砥砺前行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国家发展、实现博茨瓦纳“2036年愿景”的重要保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党也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政党政治舞台的中央。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世界政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意识到中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执政党”,“向东看”“向中共学习”的意愿不断提升,与我们党的交往力度、广度、深度不断加大。学习借鉴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成为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越南共产党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直接采用了我们党的提法,比如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照镜子、改错误、知敬畏”,强调“把权力关进法治和制度的笼子”,“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无禁区、无特例”等。柬埔寨人民党十分重视学习我们党的治党治国经验,在反腐问题上,借用习近平总书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提法,提出“大鱼小鱼一起抓”;在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基础方面,充分借鉴我们党“八项规定”的做法,提出了“六项规定”。博茨瓦纳民主党在充分学习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重振希望——马西西领导下的博茨瓦纳》一书,集中收录了总统、党总裁马西西的相关论述,被称为“博茨瓦纳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其中党建部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维护马西西的党内领导核心地位”“勇于自我革命”“对腐败零容忍、将反腐进行到底”等相关论述,与我们党的政策理念几乎如出一辙。

  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在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征程中,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必须秉持一以贯之的天下情怀和国际视野,吸收借鉴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当前,世界政党政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提高政党自身建设质量,是世界政党应对新挑战、新变革的根本性对策。政治建设是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政党自身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夯实党的思想基础。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健康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作为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政党来源于民众、依托于民众。离开民众,政党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面对民众的“政治冷漠”和民粹主义的冲击,夯实群众基础、密切与基层民众的情感联系日益成为各国政党的通行做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诞生之日起,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之外,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正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得到人民群众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护。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伟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仅事关人心向背,更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

  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意识形态具有政治认同、利益整合、组织动员、教育引导、文化批判等多种重要功能,是政党的鲜明旗帜和核心吸引力所在。西方传统政党和发展中国家一些大党老党不断沉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態建设不力,既不能顺应时代变化,也无法体现民众诉求,丧失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民众则失去了对政党的价值认同。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的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理论源泉。

  四、始终不渝地探索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新路径

  组织体系是政党的“骨骼”与“神经”。政党纲领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完整、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面对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互联网的冲击,正是组织体系的“失效”和组织单元的“失位”导致了西方传统政党的“失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有效性有赖于民主而严密的政党组织体系。组织性、纪律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的原点。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完善了系统完备、功能强大的组织体系,为确保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历史使命提供了坚强保障,形成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难以匹敌的强大优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作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我们必须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探索全新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组织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季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