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她讲好了中国故事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传统,美食,神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5-03 10:49
四川姑娘李子柒火了,因为拍摄中国传统的古风美食,用唯美的画面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她拥有了海内外一大批粉丝,还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年收入1.6亿元。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为她点赞,说她讲好了中国故事。2019年,她成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2019中国女性十大人物之一。
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0年,李子柒出生于四川绵阳。在她小的时候,父母离异。6岁时,父亲去世了,她从此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是一位厨师,每当十里八乡有红白喜事,爷爷总会带子柒一起去。看着一样样食材在爷爷手中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一盘盘美食,子柒觉得很神奇。
李子柒14岁那年,爷爷去世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她因此辍学。为了生活,李子柒进城谋生,她做过饭店服务员,也曾在酒吧打工。2012年,相依为命的奶奶生病,子柒毅然放下城里的一切,回到年迈的奶奶身边,决定好好照顾奶奶。
祖孙两人要生活,土里刨食,入不敷出。那时候,开网店很流行,李子柒开了自己的淘宝店铺,想把地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可是网店生意并不景气。2015年的一天,她看到弟弟对着手机弹吉他,才知道有短视频这么一个领域。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子柒拿起手机,琢磨着要拍短视频。
可是拍什么呢?李子柒不会唱歌跳舞,就是特别会做饭,那也是爷爷教的。记得在外面打工时,有一天一个城里的小朋友很天真地问她:“姐姐,水稻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吗?”她望着自家的院子,那正是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微风一吹,粉红的桃花落了一地,雪白的槐花一串串散发着甜香,墙角的覆盆子成熟了……李子柒想,我何不拍一些美食视频,告诉城里的孩子,南瓜、豆角、土豆、大米,他们常吃的这些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也告诉城里忙于工作的年轻妈妈,他们爱吃的美食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说干就干,李子柒拿着手机,挎个篮子就开始了。她摘桃花酿桃花酒,捋洋槐花蒸槐花饭,采野菜做清明粑粑……李子柒一边操作,一边拍摄,一条视频要拍很多次,然后再在手机上剪辑。那是一台iPhone6手机,内存很小,经常会出现卡顿、闪退、导出不成功的情况。她好不容易做好的视频一条条发出去,却没有激起多少波澜。
“干活手里还摆弄个手机,你是在做啥子啊?”奶奶不解地问。“奶奶,我在拍视频,拍好了可以赚钱呢!”李子柒向奶奶兴致勃勃地解释,奶奶听不懂,摇摇头走了。
有一天,李子柒突发奇想,做了一个山西美食刀削面的美食视频。出乎意料地,那期视频得到了两万多的点赞。受到启发,她想到做兰州拉面。恰好,她的朋友认识一个在当地开牛肉面館的甘肃师傅,李子柒二话不说就奔过去学习。央求了很久,师傅就是不搭理她,李子柒无奈地说了句:“师傅,我拍的每个视频都有上千万的播放量,我能帮你把兰州牛肉面发扬光大!”在当时,李子柒说这话有点夸口,但也正是这句话打动了对方,师傅最终点头答应。
李子柒在面馆里学了好几天,明白了牛肉面的各种门道和操作方法。回到家,她没事就和面练习,每天拉面拉到胳膊酸。奶奶看她浪费的面团可惜,就在身后默默地把废面团捡起来,做成一个个大馕。那些天,她们每天的主食就是馕,干着吃、煮着吃、泡着吃。
练习了一个多月,终于能完整地拉出均匀的二细了,李子柒才开始拍摄。为了拍摄效果,她咬咬牙买了一台单反相机。自己一个人,既要拉面又要拍摄,实现不了镜头的移动和转换,她只得拍一会儿就擦干手去按键,一个镜头要来来回回拍摄很多次。
2016年11月,李子柒拍摄的兰州牛肉拉面视频发出来后,全网播放量上千万,李子柒因此红了。
在非议与质疑中前行
翻看李子柒的视频,她的每一幅画面都拍得很美,主背景是她自己的小院子:一根根小黄瓜浑身带刺,头顶黄花从叶子底下探出头来;一畦畦胡萝卜不经意从土里漏出红艳艳的身子;豆角架子刚搭好,藤蔓上已经迫不及待地开了紫色的小花。在这些花儿果儿中,她要么低头劳作,摘花摘果,要么挎着竹篮走向田野,身后的小黄狗摇着尾巴撒着欢儿。下河捞鱼虾,上树采菌子,采菊东篱下,戴月荷锄归,好个能干的古风女子,好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回到家,洗削切剁,煎炸烹煮。李子柒住的是两间瓦房,房里,是爷爷留下来的旧家具:木案板、葫芦瓢、竹笼屉、铁锅、大锅台。一粥一饭,一菜一蔬,她在细细演绎着生活的美好。
只有李子柒自己知道,为了拍摄这些视频,为了画面看上去更美好,她受了多少苦。夏天拍叫花鸡,室外是近40度的高温,她要待在烧得红彤彤的面包窖前,热到中暑;刚洗过的清爽头发,一会儿就汗湿了,油腻腻地贴着脸,被网友们批评没洗头;冬天拍雪景,她一个人背着相机,忍着高原反应爬上雪山,身着单衣在寒风里拍了几个小时,回到家就一头栽倒发了高烧。
衣服有一个褶子,重拍;头发乱了,重拍;画面不美,重拍。拍秋千视频时,光顾着想镜头,左手无名指被十几斤的木头砸伤……所幸的是,那些日子,奶奶成了她最得力的幕后保障,偶尔帮她移动镜头,或者给她热热饭菜,准备材料。
有一天,李子柒工作到凌晨1点多,终于要收工了,她喘了口气回过头,才发现桌子的鸡汤早都凉了,上面是一层凝固了的油,旁边碗里两个圆滚滚的红薯。奶奶呢,斜着倒在一旁的沙发上,还在等她给她热饭呢。让80多岁高龄的奶奶为自己担心,她觉得很惭愧。
2017年5月12日,李子柒拍新视频时,肠胃炎犯了,疼得直冒汗,一位朋友接到电话就过来给李子柒开药挂吊瓶。“要视频不要命,不照顾好自己,以后我就不管你了!”朋友忽然发了很大的火。两人闲谈起来,李子柒这才知道,随着自己有了点名气,网上各样的言论也随之而来。还有人挖出来,说李子柒之前在夜店工作过,话说得难听极了。朋友说着说着就掉起了眼泪,原来,这位朋友在网上帮李子柒说话,自己也被网友说了。
“子柒,该吃药了!”两人刚聊到这里,奶奶突然进来了,放下水碗就出门去了。门外传来“咚咚咚”的声音,奶奶接着在院子里剁猪草。突然,外面“哐啷”一声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李子柒拔了针跑出去,原来奶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砍猪草时走神伤到了自己。那一刻,李子柒的心像被狠狠地揪了一把,十分难过。
朋友马上给奶奶做了包扎,奶奶对李子柒说:“以后我们节约一点,你别做这个工作了,行吗?”李子柒瞬间泪眼模糊……
晚上,李子柒辗转反侧,决定不再拍视频了。她把想法告诉了一直关心她的一位微博好友,好友劝她:“如果在乎别人的说法,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了!大部分网友还是很喜欢你的视频作品。”好友还建议李子柒请一个专业摄影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李子柒听取了微博好友的建议,第二天,她在微博上发布了暂时停更的声明,并说希望招到摄影师和助理后,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作品。
不久,共青团中央注意到了李子柒的作品。2017年5月18日,团中央官方号还转发了李子柒的微博,并为她打气:“致敬每一名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
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招到摄影师和助理后,李子柒鼓足干劲重新开始,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每天晚上,无论多忙,李子柒都会认真浏览粉丝们的留言,并选择回复。有一天,她看到一条留言:“子柒,快去看看金秒奖,你可以参赛。”她有点蒙。不久后,金秒奖第一季评选结果出来了,宣传铺天盖地而来。好友趁机劝她也去参加。李子柒于是上网搜索,终于知道了金秒奖是一个新媒体短视频奖项。
那时,李子柒还不会用电脑剪辑。正值暑假,村子里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回家了,她赶紧买了一台电脑,抱着电脑去大学生家请教。经过精心准备,李子柒携自己创作的美食视频亮相。那一年,她获得了第二季度金秒奖最佳女主角,第三季度金秒奖最佳美食短视频奖。
与别的美食博主不同,李子柒的视频拍摄的周期很长,少则一个月,多则几年。几乎每天,她的作息时间都排得很满。手机备忘錄里,除了每天必做的饲鸡喂狗的活儿,都是一些拍摄清单。
拍摄酱油的酿造,她从播种黄豆开始。为了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她准备的素材动辄几千条。拍摄姜的一生,她从春末开始下姜种并拍摄,拍发芽、拍收获,每隔几天都要去看看,有变化就拍下来。为了有一个全景效果,她甚至爬到树上,就为了给摄像机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整个拍摄经历了秋、冬漫长的季节,中间哪一个环节也不能缺少,否则姜的成长过程衔接不了,视频看上去会很突兀。
2019年初,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李子柒带着奶奶搬到了新家。新家有一个超大的院子。在院子里,李子柒种上了各种花草果蔬,养了鸡鸭羊狗,这些都是她拍摄的素材来源。她还专门开辟了案板区和田园风的休闲区。在屋子里,她用老宅拆了的门板切割组装成了一个洗漱台。她自己动手拉锯子,手拿大铁锤钉钉子,不小心一锤子下去砸到了手,大拇指盖都快掉了,疼了好多天。她还在院子里盖茅草屋,搭秋千……这些如同盖房子一样的工程,都是李子柒自己设计,坚持一个人完成的。她说只有自己亲手制作,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跟其他的视频博主一样,李子柒时常会为拍什么而烦恼。为了不断更新有意思的内容,李子柒拓展了拍摄领域。不再局限于美食,她还关注到了一些手工制作,比如传统染色、织绣、纸艺、木工、竹编等非遗项目。
为了拍摄活字印刷术,她跟老师傅学习手工制作文房四宝,一边做一边拍,花了近两年时间;为了制作蜀绣,她在网上查资料,看蜀绣相关纪录片,自学了半年多的蜀绣针法,觉得还是不得要领,就想办法联系到国家级非遗大师孟德芝,跟她学习了半年,才有了视频里娴熟的蜀绣技艺……
2019年8月,新浪红人节上,李子柒穿着自制的蜀绣衣服上场。那件衣服,从染布、刺绣到裁衣、缝制,是她花费了1年时间一点点完成的。12月,李子柒登上了《中国新闻周刊》,成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央视新闻说,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面对采访,李子柒说:“你认为的生活技能,可能只是别人的生存本能。”人们往往苦苦追寻的成功,可能不在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之中,而在身边的田园山水、传统文化和技艺里,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
孙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