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疫情,许多学校选择用网课开展教学任务,活在被 DING 和已读支配的恐惧中,年轻的学生们提前体验了“社畜”们的无奈 !
社畜网络流行词,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贬义词,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多用于自嘲。
其实,许多人刚走出校门时,都兴致勃勃,希望自己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理想是美好的,也可实现的,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也确实存在差距。在一段时间或几年后,做着同样的工作,很多人感到工作无趣、人生无聊:
早上不愿意起床去上班,但现实生活却不能任由自己任性,只能顶着头皮上;好不容易到了办公室要开始办公,拖拖拉拉、浑身乏力、疲惫倦怠,无奈无趣、烦闷焦躁 ;
好不容易“顺从”地完成工作,终于下班了 ;然而,第二天又是这样的循环……
这样的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幸福感,更影响工作效率。从心理学专业来看,这样状态的你可能是处于“职业倦怠”期。职业倦怠也称职业厌倦,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其实质是职业兴趣与职业动力的衰减,是职场中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职业倦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巨大的压力感。
适度的压力能使员工处于合理的应激状态,对员工的行为表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职业压力过大且得不到合理释放和缓解,时间一长可能会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和疾病,最常见的反应是觉得浑身乏力,疲惫倦怠,烦闷焦躁。
2、工作满意度低,出现离职和旷职现象。
由于丧失了工作热情和兴趣,员工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敷衍了事,甚至另谋他职。
3、对同事和工作对象有情感上的疏远和冷漠。
出现职业倦怠后,员工内心感到很大的压力而又不能与同事倾述。而且,同事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也会加重员工对工作的厌倦。这样的情况不尽早处理,员工容易抗拒与同事和客户交往,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表现出对同事和工作对象有情感上的疏远和冷漠。那么,出现职业疲倦如何调整了 ?
1、暂时放空自己:如果是因为工作太久,缺乏休息,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可及时休个假,暂时放空自己。如果没有长假,可利用平常的休息日或者下班的空余时间去运动运动。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能有助调节心情。
2、适时进修,加强实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在工作中,当我们发现工作任务难度比较大,自己有些吃力时,往往会有无力感,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环境的压力。
3、适当倾诉。在工作、生活、感情上,我们难免会碰到困难,内心会集聚一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若不及时梳理,就会像垃圾一样发酵,总有一天会爆发的。虽然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
4、寻找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我们平时只是跟同事交往,而缺乏其他的人际网络。那当工作上有烦心事时便只是跟同事倾诉,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甚至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工作疲惫时,不妨走出去认识新的朋友,一来新的朋友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二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5、正面思考,学会善待自己。不妨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遇挫折时,多元思考,不要轻视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要多自我鼓励,“加油,我一定办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板骂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工作绩效绝对不同。
但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也需要后天练习养成。
6、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工作中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一些人觉得询问别人或寻求别人的帮助会显示自己的无能。
因此,宁愿自己一个人苦苦思索,独自承受孤立无援、压抑郁闷的情绪。其实,没有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不懂就多请教,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最终受益的仍然是自己。
听说吧心理咨询提醒:职业倦怠是非常常见的,可通过自我调节去改善。但若发现倦怠时间过长,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巨大时,可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这更有利于我们以良好的状态渡过职场中一个又一个危机,获得稳定、持续性发展。
摘自:凤凰网
李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