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世界经济亟需各国共同合作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疫情,伤疤,经济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5-25 16:38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全人类留下了巨大的伤疤,如果要避免出现持久伤痕,尤其是心理上难以抹平的创伤,各国必须立即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应对这场罕见的全球性危机。
当中国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时,国际社会能强烈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度伤害将超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2020年成为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明显低谷。中国经济在保持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后,罕见地在一季度出现了大幅负增长,可以预见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将拿出令人忧心忡忡的成绩单,而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良好发展态势或许就此被逆转,欠发达国家更是有可能在多重打击之下陷入更深层的困境。
当全世界都在期待所谓“V”型经济增速反转时,人们不能低估新冠病毒可怕的持续破坏性。中国、新加坡等初期通过严格管控措施遏制疫情传播初见成效的经济体,目前面临着持续增大的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将是相当缓慢的进程,常态化的防疫将在全世界推行。换言之,各国经济迅速反弹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领导人必须联手制定和协调宏观经济政策,避免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决策造成疫情的“次生灾害”,引发全球健康、就业、粮食等多重危机叠加,甚至导致战争的暴发和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加剧。世界经济需要重启,但前提是各国携手合作。
二战后罕见的世界经济危机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对202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曾持相当乐观的态度,并认为总体保持3%以上的增速可能性很大。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各国相继主动或被迫采取隔离、封城、关闭边境等强制性措施,延缓和限制病毒的传播,造成全球性的生产、消费、物流严重偏离正常状态,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以东京奥运会为代表的重大全球性体育赛事被迫推迟,整个国际社会都处于“临时冻结”状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比该机构今年1月作出的预测值下调了6.3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末暴发国际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也只衰退了0.1%。如果分区域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欧元区19国、英国、日本这四大主要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9%、-7.5%、-6.5%和-5.2%。换言之,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临衰退5%以上的惨淡前景。其中,欧元区“自由落体式”的衰退最令人担忧,而在疫情暴发前其全年增长预期还是1.3%。近9个百分点的增速跌幅,将使欧洲遭受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冲击。此时,近期各大银行甚至预测美国二季度经济将衰退40%,英国官方则预测该国面临30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威胁。
除了经济增速,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就业情况。因为居家隔离、生产停滞,欧美国家的失业率继续攀升,陷入资金和债务困境而濒临或已经倒闭的企业不断增加。虽然很多国家连续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减税、提供政策性借贷便利、降低融资成本,为普通居民直接发放现金或消费券,但依然难以阻挡失业潮。截至4月下旬,美国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增的失业人数超过2200万,相当于有1/7的人失业。
与之相对,中国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好,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为1.2%,虽然增幅是数十年来的新低,却是主要经济体中少有的正增长。而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也将成为避免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正能量,整体将维持1%的增长,尽管相较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下滑5个百分点。当然,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依然面临着艰巨的减贫和创造就业压力,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在巩固既有减贫成绩的前提下,完成最后550余万人的减贫任务。与此同时,由于一季度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40万人,达874万人,往年创造1300余万个就业岗位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下更大力气保就业。
除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市场国家,国际社会还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给欠发达经济体。很多贫困的国家在疫情暴发之前就面临着巨大的偿还外债压力,安哥拉、斯里兰卡等10国2019年偿付外债开支占政府收入的比例超過20%,而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是世界各国中最令人担忧的。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免除了世界上最贫穷的25个国家6个月的债务,但这依然是杯水车薪。贫困国家急需国际社会更大力度的资金和物资援助,否则将会面临人道主义灾难的巨大危险。根据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下滑11%,而旅行限制、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的抑制以及供应链体系遭受的破坏,再加上全球能源市场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的资源和初级产品出口、劳务和侨汇收入急剧缩水,可谓雪上加霜。
同样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全球阶段性粮食危机。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全球性粮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由于主要产粮国临时性的农产品和食品限制出口政策、国际航运等物流的受阻,以及进口粮食的国家购买能力可能下降,粮食净进口国中营养不良现象可能会增加8%-10%,而目前已经有超过1.2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联手合作防止疫情“次生灾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5.8%的增长,实现明显的反弹,而中国的增速更是将达到9.2%。然而,要实现这一乐观的预期目标,全球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克服巨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各国可能因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的“次生灾害”。
首先,应凝聚合作共识,避免被民族主义情绪左右的自私自利行为破坏全球合作抗疫。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已经见到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不仅有人将病毒政治标签化,进行恶毒的造谣、污蔑,更有人提出要发起所谓的诉讼进行赔偿。如果清醒理智地看待纷繁的乱象,人们会发现,在舆论上大放厥词的基本都是政客和媒体评论人,而科学家尤其是研究病毒、药物和疫苗以及在一线挽救病人生命的医务工作者都在用常识、逻辑和科学引导人们共同努力抗击病毒的侵袭。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防疫专家最受民众信赖的现象。这值得全世界反思,人们到底应该在疫情面前选择相信政客的宣传,还是接受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的指导。国际社会必须意识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建立的二十国集团多边机制充分发挥了各国宏观政策协调主体的巨大作用,而此次面临更大的经济危机,却有国家不仅在各种多边机制上一再唱反调,更试图削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体系,这种做法必须被纠正。
其次,應避免政策“洼地”,协调运用经济刺激工具,避免或减缓对经济实力薄弱经济体的冲击。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纷纷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有的还在酝酿继续推出后续政策,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可谓史无前例。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些刺激措施有利于重启世界经济,帮助企业和普通民众渡过难关,并促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以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为代表的新型基建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尤其是有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当发达经济体大力度推出经济刺激政策时,国际资本存在从新兴市场大规模流回发达经济体的现象,此次也不例外。再加上主要产油国此番在减产协议方面存在分歧,造成全球能源价格急剧下跌,能源出口国损失惨重。总之,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不能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仅停留在口头上,而用竞争性的刺激政策将损失转嫁给他人,片面追求相对获益。实际上,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艘世界经济的航船上,如果船身漏水,看着他人溺水而不施救,自己迟早也要吃苦头。
最后,应聚集精力优先推进全球医疗合作,研发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和疫苗,减少包括贸易壁垒等国际合作的障碍。目前,全球各国科学家和医药企业正在争分夺秒研发新冠病毒的疫苗,对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进行各种试验。在最乐观的情况下,疫苗大规模应用也要到今年年底。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遏制住疫情传播,各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渐恢复正常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依靠单打独斗当然无法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巨大危机,所幸各国科学家在通力合作,但有效的药物或疫苗问世后,要警惕可能有人垄断市场或以此为筹码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危险。此外,在有效药物或疫苗普遍应用之前,各国应该降低包括关税在内的各种阻碍合作抗疫的壁垒。例如,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使得美国要进口的33亿美元关键医疗用品仍面临7.5%的关税,而可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11亿美元商品则面临25%的关税。另外,用于制造医疗设备的中间产品被加征的关税也提高了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的零部件成本,而这些本可以降低的成本正在削弱美国抑制新冠肺炎传播的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全人类留下了巨大的伤疤,如果要避免出现持久伤痕,尤其是心理上难以抹平的创伤,各国必须立即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应对这场罕见的全球性危机。
张旭东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