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驱动数字经济逆势爆发

  当前,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综观疫情对经济各领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发现,数字经济在面对疫情时所迸发出的超常韧性,使得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抗击疫情推动了各种在线服务不断涌现,为实体经济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目前,聚焦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发挥数字经济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弹性优势,分阶段谋划布局,是全面恢复经济运行常态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数字经济有利于缓解疫情

  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数字经济有利于带动经济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餐饮、电影、教育、旅游、地产、交通等线下容易密集接触的行业尤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餐饮零售业仅2020年春节7天内的经济损失约为5000亿元,全国约有40余万家教育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授课,100多家商场闭店,约有96家房地产企业破产。同时,疫情也促使消费需求由线下向线上快速转移,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生鲜电商等带来发展契机。这些在线服务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也为稳定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如,很多学校积极运用互联网向学生在线授课,全国有近300家医疗单位针对疫情提供在线义诊,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平台日订单同比增长3~4倍,通过钉钉在家办公的人数多达2亿人。此外,线下需求在线化发展将激发数字经济释放倍增效应,带动经济逐步复苏。据麦肯锡测算,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对比可见,数字经济相对实体经济应对疫情的弹性优势显著,不仅能助力疫情有效防控,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数字经济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疫情让更多传统产业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对平抑风险、提质增效的重要性。对农业来说,受交通封锁、线下交易暂停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困境,而推动农村电商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可整合匹配农户、总包商、分销商、物流配送等多种资源,快速打通产销两端,为各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保障。对工业来说,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疫情应急物资严重短缺,推动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关键物资供需信息,全面链接关键物资全产业链,快速配置关键物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实现物资生产、调度、分配全局优化,从而提高关键物资产量。对服务业来说,疫情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还使金融、零售、餐饮等细分领域积极引入新技术,探索虚拟银行、无人零售、无人餐饮等新业态。

  数字经济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疫情让一些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也给一些数字经济企业带来发展生机。如,很多餐饮行业的员工处于停工赋闲状态的同时,很多互联网企业业务激增,人手紧缺,出现用工荒。面对用工需求错位的情况,数十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发布了“共享员工”计划,推出就业共享平台,实现跨行调配、互助就业。这种模式将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和员工个体资源进行整合、统筹、组合和灵活化使用,既帮助互联网企业迅速补充人力、降低人力成本,还解决了传统企业员工待岗问题和企业成本压力,为后续恢复营业确保人员劳动状态提供一定保障。多地支持企业开展线上招聘、远程面试,促进就近就业。如,截至2020年2月13日,贵州省通过多个人才招聘平台,促成67.58%的返乡人员实现节后就业。这不仅反映了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渗透,更折射出数字经济对增加就业弹性、刺激零工经济繁荣的显著作用。

  疫情防控为数字经济快速

  发展提供新契机

  疫情防控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安全有序进行复工复产发挥重要作用。5G技术除为在线医疗、视频会议、在线办公等远程服务顺利运行提供有效网络保障外,还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打造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实现了5米内一次性10人快速体温测量,从而协助民警在危险的环境中完成排查防控。济南市组织相关企业紧急开发上线区块链疫情防控智能信息指挥平台,通过全市16个区县、164个街道乡镇、62家医院全覆盖,实现了疫情数据一网直报、全面掌控、智能分析,为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和指挥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AI智能客服机器人,可提供智能疫情通知回访、重点人群随访调查、智能处理咨询来电、疫情心理慰问师等在线服务,缓解线下医疗资源的紧缺。也有一些智能机器人用于替代医务人员,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如,火神山医院的“豹小递”可按医院的需求递送化验单与药物,钛米机器人可24小时为医院进行消毒服务。

  疫情防控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制造企业积极依托数字化平台汇聚资源、开放能力,加速制造業整体复工复产。如,海尔集团建立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提供疫情信息管理和分析服务;浪潮信息等企业免费提供远程视频通信、远程协同办公、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等服务;猪八戒网为1000家企业免费提供标准产品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平台通过发挥在线协作、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优势,为复工复产后物资对接、异地协同设计、远程运维等提供支持。此外,人脸识别、智能红外体温测量、大数据分析比对技术等也是保证复工复产后有效开展人员管控的重要手段。除各类农业电商外,布瑞克推出农业大数据平台,囊括2000多个县域、200多个城市、150多个大型农批市场、10万多家食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数据,通过重新快速链接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内的各大要素,提升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增加流通效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助农频道,为各地农产品滞销开拓新渠道。目前,拼多多“抗疫农货”专区已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其中包括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商品囊括脐橙、苹果、草莓等各类水果和主要生鲜食材,并设置了5亿元专项农产品补贴以及每单2元的快递补贴,以帮助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各地政府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平台的功能和支撑作用,倡导办事“网上办、掌上办”,推进“不见面”“非接触”的线上政务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最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高效解决生产、生活之需。

  疫情防控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此次疫情防控激发了健康、绿色消费,进一步拓展了网上消费内容和创新消费形式,为在线教育、网络办公、在线医疗、数字营销等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促进生产生活业态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传统的行业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条可能被打破,推动线上消费内容和场景不断丰富,将进一步提高对线上渠道的黏性,进而促发数字经济不断壮大。

  线上教育快速发展。“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多数家长以往对在线教育容易影响学生视力、诱发学生沉溺网络等不良影响的顾虑,促使在线教育蓬勃兴起。学而思、新东方等同时拥有线上线下平台的教育集团,面对大好的增收窗口,则纷纷推出免费在线课程揽客,将用户顺势引入毛利率更高的在线课程。互联网巨头也通过捐课捐平台的方式,积极向在线教育渗透布局。教育部开通国际网络云课堂,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20多个省(区、市)加入“在家上课”计划,超过1万所大中小学500万学生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上课。随着AI等信息技术在语音、图像、视频等领域的成熟落地,线上教育缺乏个性和交互性的难题将被逐渐破解,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线上办公迎来井喷式发展。《2020年春节企业复工情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17.8%公司倾向于在家办公。 “线上复工”模式初具规模,引发企业微信、阿里钉钉等办公软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华为云日新开户企业达1.5万~1.7万个,一周内每天新开通企业数平均增长50%,每日在线会议总数达10万次。据赛迪测算,2019年我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规模为136.9亿元,同比增长15.5%,通过疫情发酵,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3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未来,随着网红、自媒体等自由职业的产生,云办公将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互联网轻量化的办公理念一旦被接受,后续在出差、多点办公等情形下,用户的转化率将非常可观。

  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政府倡议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引导下,全国191家医疗机构、100多家企业针对疫情开通免费在线问诊服务。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可帮助慢性病患者取药并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就诊引导,以缓解线下实体医院诊疗压力,降低物理空间交叉传染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可提供疫情防护相关知识普及,开展防护药品配送,快速实现规模化用户服务需求,降低公众恐慌情绪,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截至2月5日,丁香医生线上问诊用户数达8300万,问诊量超60万,在线医生数为1.5万,问诊环比增幅134.91%,用户环比增幅215.32%。一定程度上来讲,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互联网在线医疗的认识,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成为推动在线医疗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医疗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平衡是医疗领域的一大困境,未来线上医疗会进一步普及,作为分级诊疗的有效补充,极大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491亿元,2020年预计将接近千亿元。

  无人化理念将植入多个行业。在物流领域,无接触派送将有效减少人员的接触,推动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等在仓储物流体系加速应用。最早启动无人配送的是亚马逊公司,早在2013年就提出无人机送货计划,2019年对外展示了无人配送车。国内互联网巨头、独角兽和创业者纷纷试水,美团、京东启动无人配送产品测试,机器人公司相继推出配送机器人。京东在疫情期间首先推出智能机器人在武汉替代人力,将医疗物资顺利送达武汉第九医院,货物送达后自动返程。为缓解疫情带来的配送难题,多家医院、酒店提出购买配送机器人的需求。作为新的生产力,无人配送的普及还面临技术、配套设置、政策法规资质等难题。但此次疫情无疑开启了无人配送的先河,为未来无人配送普及提供更多的实操经验。此外,无人超市、无人餐厅等新理念也在加速落地。如,火神山医院启用的同时,一家选好商品自主扫码支付即完成整个购物流程的24小时无接触超市上线运营,疫情为无人超市赋予新的生产空间。

  疫情推动汽车、家居等行业数字营销加速形成。很多汽车营销商意识到传统和消费者沟通的方法已经不适用,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这两个维度上扩展,找到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更多和用户的接触点,能把店端的销售、推广、产品、服务有效曝光。网上推智慧门店、汽车超市、开通智能展厅等这些服务,还有部分经销商尝试探索短视频和直播购车的营销模式。传统以线下销售为主的家居行業在疫情冲击下,也开始考虑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拓宽业务,寻求疫情应对之道。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

  对策和建议

  短期看,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韧性优势。鉴于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对防控疫情扩散的积极作用,鼓励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加快信息技术研发创新,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千城千策,谨防一刀切,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负面影响,为有序复产复工复学做好充分准备。鼓励中小企业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等各类补助优惠政策,积极应对渡过疫情期间的生存难关。要从政策上、财政资金上,出台一些扶持措施,支持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无人配送、数字营销等新兴领域发展壮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数字经济的便利高效。针对数字经济在不同行业反映出来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认真研判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分类施策,引导各领域均衡健康发展。

  中期看,支持加强数字经济理论探索研究。针对供需两侧数字化发展失调、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慢等不同问题,鼓励研究机构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数字经济出谋划策,推动数字经济研究迈向新台阶。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全面剖析疫情对数字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研判解析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数据确权难、数字经济治理难、数据要素市场化难、数字经济监管难等,积极寻找破解思路,为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要加大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特别是对量子计算机、卫星互联网、5G等新兴前沿领域,引导新兴数字消费不断壮大,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针对数字经济统计难的问题,研究设计合理的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推动数字经济统计合理量化。加强大数据理论应用研究,对数据模型、算法优化设计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推动数据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长期看,打造新一代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数字经济涉及学科众多,既涉及技术经济学,又涉及计算机应用科学,在学科设计上,要注重相关知识的复合性考虑,避免高校知识体系与现实应用实践脱节。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将数字经济重点学科领域与基础学科充分交叉配合,培育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各领域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注入智力资本。推动政产学研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着力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搭建数字经济沟通交流平台,吸引各类主体协同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的种种问题,形成数字经济建设合力。依托G20、OECD、联合国等各种国际优势平台,围绕市场准入、跨境电商、数据流动等领域,联合开展数字经济研究,借鉴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典型经验,扩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力。

  王伟玲 吴志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