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来源:家教世界
  • 关键字:研究,距离,逃逸
  • 发布时间:2020-06-06 18:49

  “惊飞距离”是鸟类研究中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鸟类在发现天敌时作出应激反应、起飞逃离的警戒距离。

  当一群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或在地面觅食时,如果发现天敌靠近,它们就会停止歌唱或觅食,四处张望,做好起飞逃离的准备。而惊飞距离就是鸟类允许天敌接近自己的最小距离,一旦天敌触及这个距离,鸟儿便会迅速飞离。

  美国科学家莱维泽伊及其團队对650种鸟类的惊飞距离进行了测试研究,他们发现鸟类的惊飞距离是有规律的:隼形目猛禽的惊飞距离最长,可达90米左右;其次是体型较大的雁形目的惊飞距离,约50米;而体型最小的雀形目的惊飞距离最短,约10米。科学家认为,隼形目这个最长的惊飞距离可能与它们极强且敏感的视觉分辨力有关,它们能在极远处敏锐地感知到危险的存在。雁形目等体型较大的鸟类的惊飞距离较远,可能与其体型较大容易暴露,且笨重的身体带来比较迟钝的惊飞速度有关,正所谓“笨鸟先飞”。雀形目的小鸟惊飞距离极短,可能与脑容量小的动物相对较弱的天敌识别能力有关。

  有趣的是,动物(不仅仅是鸟类)会在不同情况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危险等级来调整惊飞距离。就像我们在通过人行横道过马路时,会小心翼翼地观察车速再决定是否通过一样,变色龙也会根据人类迎面接近的速度来调整自己的起始逃逸距离,迎面接近的速度越快,变色龙的起始逃逸距离就越长。

  了解鸟类的惊飞距离及其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实际意义。如在野生动物园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来访的游客隔离到各类动物的惊飞距离之外,这样既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没有生存压力的栖息空间,又可以让游客观赏到最自然、最真实的动物生存状态。

  在人与动物的接触中,不越界它们的惊飞距离,它们才不会感觉到生存的压力,才会生活得更舒适。

  鸟儿在空中飞翔

  鸟儿之所以能在天空中飞翔,是因为它们长着翅膀。飞行是很费力气的一件事,所以鸟类的胸部肌肉很发达,骨头硬而轻。鸟类全身骨头的重量比全身羽毛的重量还要轻呢。

  鸟儿出生后不久便可以飞翔,但是起初并不会飞得很好,要向鸟爸爸或鸟妈妈学习乘风和安全降落的方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注释:

  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