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狼”学习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理想,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6-17 15:48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有些时候你的理想是否真的能够变现?结果也许只有“时间”与“程序”能够解答。步入六月,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6 月 5 日中粮集团宣布和阿里巴巴集团携手打造全国糖酒会云展平台。这是继 5 月初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海市贸促会合作共建“云上”会展平台后,针对会展业的又一举措。其实早在 4 月份,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另一家头部企业腾讯就已经宣布成为广交会官方指定技术服务商。这对当时处于疫情期间的会展业来讲,内心可谓是“五谷杂陈”。
是救兵到了,还是“狼”来了?是雪中送炭,还是釜底抽薪?互联网企业进军会展业的话题成为全行业近期关注的焦点。各种谬论、阴谋论、悖论及假说也甚嚣尘上,成功登上各大行业媒体的头版、头条。
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经复工复产,但是所面临的问题着实让大批会展企业家们焦头烂额。归于一点就是能参与的项目太少。放眼国内,虽然近期不少线下展会活动的重新开启,标志着我国会展业步入全面复苏的阶段。但是新项目的签批与落地还有时日。中国会展业市场距离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规模与效益还需时日。聚焦国际,疫情还在深度影响着全球各国的经济走向,造成欧美主要国家的会展活动不是延期就是取消,进而阻隔了我国会展企业从境外获取新项目的途径。
虽然,国内已确定的会展项目凭借互联网的助力开始另辟蹊径选择线上举办。但这也只是解决了主办方的燃眉之急。从收益方面来看,线上办展的收益率还有待考量。此外,观察业内环境,新技术的运用显然未能给会展企业带来更多的红利,而这些技术也在逐渐转化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噱头,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纵览全局,会展企业没有项目就没有生存条件,现金流的压力让会展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维持尴尬的运营环境。而当互联网企业进军会展业,面对这股新生力量,一直以传统模式运营的会展业面临着极大挑战,一时间也让大批会展企业倍感压力。大家都担心市场与客户会被互联网企业卷跑,于是乎就有了“狼来了”的论调。
其实,在我看来互联网企业进军会展业不一定是件坏事。在此,我提三点思考。
第一、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通过大数据整合资源,为企业对接匹配项目。但是项目落地依然需要通过传统展会的形式呈现。可为展会打造更多元化的服务产品,提升展会的服务价值,达到产品增量的目的。第二、互联网企业可为会展企业带来精准的数据,为会展服务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客户群体。帮助他们实现线上、线下综合运营。
第三、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激发我国会展业市场的发展活力。其实互联网企业对于会展企业来讲,既是对手,也是朋友,更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由于疫情,让中国会展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与发展缺陷。作为会展人,我们不能总是抱有惶恐外来者的入侵思想,更不可抱有“鸵鸟心态”不敢面对现实。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中国会展业开始走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同时,不断适应来自各方的挑战。中国会展企业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与考验,不仅需要纵向学习,更要横向研究。向 “狼”学习,才能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迈向新的高度。
兰宇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