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问题的思考

  • 来源:网络空间安全
  • 关键字: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军民融合
  • 发布时间:2020-07-26 09:05

  摘 要: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契合网络强国战略,也是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从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交流机制等方面完善了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从高质量教学课程开发、高水平实验场所共建、高层次实习基地共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任务共担等路径出发,共同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质量效益。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由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的搏杀,逐步向第五维空间—网络空间不断延伸。伊朗纳特兹核电站遭遇震网攻击全面瘫痪,朝鲜遭遇全国范围断网而从互联网世界消失,乌克兰电网遭黑客攻击大规模停电,WannaCry勒索病毒肆虐全球,新冠疫情期间“海莲花”组织连续数月攻击我医疗机构等。越来越多的安全事件表明,网络空间安全攸关国家安全,影响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博弈的新疆域和国家利益拓展的新制高点[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网络空间安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2]。近年来,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军民融合的前沿阵地,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发展格局,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大局和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事关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3]。高端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开展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内涵、机制与途径研究,对于完善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体系,提升网络空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效益,抢占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2 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培养的内涵分析

  围绕网络空间安全搞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网络空间安全及军民融合培养的内涵。

  2.1 网络空间与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是信息环境中的一个全球公域,是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控制和信息共享的动态虚拟空间[4]。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紧密结合,是现代社会有机运行的神经系统,在国家安全中处于牽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世界各网络强国高度重视网络空间这一新兴全球公域,围绕网络空间控制权、主导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是网络空间中的安全威胁和防护问题,是指在有敌手的对抗环境中,研究网络空间信息在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过程中软硬资源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对应的防护措施。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侧重“网络空间”的安全性,主要研究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本身、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空间信息的利用方式[5]等。

  2.2 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

  在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全球化蔓延的趋势下,贯彻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战略,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提升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是实现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空间安全自诞生起就具有军民融合的自然属性。首先,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持续更新,人们得以在更大时空尺度内进行更为便捷的信息交换,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拓展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存在和发展成为历史必然。其次,就行为域来讲,网络空间是无限的,从宏观上而言网络空间是一个平面,是一个没有高地的战场。因此,从攻防对抗的角度来看,网络空间是易守难攻的。如何改变网络空间安全的这种不对称性,只能靠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扭转网络空间安全攻防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就是以加强政府机关、国防部门、企业单位等沟通合作,广泛开展军地信息互通、技术共享、成果转化等,有效提高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质量效益,快速突破制约发展的资金、技术、力量、服务、管理等瓶颈问题[6],在较短的周期内实现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的快速发展。

  3 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空间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趋势,而且还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关系到科技、经济、社会、军事乃至国家安全的全局。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网络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有着独特的历史机遇和现实需求。

  3.1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有利机遇

  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空间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渗透趋势不可阻挡,成为推动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驱动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和科研体制和转化的创新。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契合我国的网络强国战略,也是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和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7]。

  近年来,围绕网络空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争夺网络空间安全控制权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制高点。棱镜门事件为我国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网络空间外部威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军民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的应有之义。

  3.2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短板和挑战

  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自然延伸。然而,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核心元器件、专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较低,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关键产业受控于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先天不足仍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制约创新人才融合培养的一个短板。

  同时,军民融合强调有机融合,本质上是按照军民双方的内在关系,统筹调配各类网络资源,促进各类资源在军民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是否能够获得持久动力,关键在于军地双方能够在融合过程中实现双赢。但从目前来看,这种融合还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和需求对接错位的问题,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4 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机制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缺乏活力,军地联合教研衔接不够、保障缺乏。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军民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军民融合的管理机制、交流机制和运行机制。

  4.1 军民一体、职权清晰的管理机制

  当前,部队院校和地方没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工作进行统筹管理,部队和地方的作用定位不明确,缺乏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总体规划,无法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规划军地网络空间人才培养[8]。因此,首要的就是健全完善常态化的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综合管理机制,建立部队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渠道,优化组织流程,明确协调程序,研究解决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遇到的矛盾问题,形成集中统一、精干合成、顺畅高效、职权清晰的组织管理局面。

  4.2 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交流机制

  从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出发,军民融合培养体系主要通过三类主体来发挥人才培养的合力。借助地方高校和研究所优势资源对部队院校生长干部实施联教联训,依托地方科学研究机构和实践基地培养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以网络空间安全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组织运用为重点,发挥部队院校教育贴近战场、靠近实战的先遣队作用和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单位的主力军作用,形成人才培养各类主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交流机制和联训联教新格局。

  4.3 高效畅通、整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需要建立高效畅通、整体联动的军民融合运行机制。严把人才培养选人关口,军地合力建立一套科学、严格、规范的选拔录取制度;全程跟踪军民融合培养各个环节,建立以政治素养、文化学习、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估制度;落实人才培养中各方的责任,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建立培养信息反馈制度,要定期沟通,有效反馈,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5 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方法途径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9]。加强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可从共同开发高质量教学课程、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场所、共同建设高层次实习基地、共同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任务等方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5.1 共同开发高质量教学课程

  借助地方院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和科研院所优秀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及信息防御的各项能力素质形成,把高质量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作为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部队院校应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双向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协作关系,加大网络空间安全军事教育领域军民融合的层次与力度。在统筹利用部队院校教育和训练资源基礎上,加大与地方政府部门、地方高校和地方/国防科工科研院所、国防工业部门等资源共享力度,积极鼓励地方人员参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高质量基础教学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服务。

  5.2 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场所

  建设高水平、大规模、重实践的高水平实验室,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对于部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和创新文化传承等有着重要支撑作用。借助地方高校一流网络空间学院、地方科研院所、国防工业部门等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防御的高水平实验室,不断提高学员的网络空间信息防御能力。特别是,建设网络空间信息防御联演联训试验场,探索网络空间安全的新形式、新机理和新威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

  5.3 共同建设高层次实习基地

  深化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军地合作,加强高层次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10]。建设针对性强、实践性强、功能完备的实习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大力深化部队院校与科研院所、国防工业部门等合作,建设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高质量实习基地,探索军地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实习基地的新模式,让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提升网络空间专业学员实践应用能力的平台,实现学员从院校走向岗位的“无缝连接”,达到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6 结束语

  网络空间安全是新时代最具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及革命意义的前沿领域,积极贯彻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针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面临的特有机遇和挑战,研究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和方法途径,对于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融合培养的理论体系,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基金项目:

  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UE2018028)。

  参考文献

  [1] 封化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安全队伍[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6, 24(3): 1-7.

  [2] 闫晓丽.加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建设的建议[J].网络空间安全, 2018, 9(7): 82-85.

  [3] 王春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需要机制和模式创新[J].通信世界, 2017(10): 10-10.

  [4] 张博卿.从《国家网络战略》《国防部网络安全战略》看美国网络安全政策走向及对我国的影响[J].网络空间安全, 2019,10(3): 41-44.

  [5] 张连成,郭毅,程兰馨,等.“新工科”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究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 2019,10(10):101-109.

  [6] 鲁辉,王乐,何陆潇涵,等.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个体引导和激励策略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19,10(10):105-109.

  [7] 陈钟,陈兴蜀,王文贤,等.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信息安全, 2015(11): 73-78.

  [8] 网络传播杂志.重塑网络空间军民融合人才培养[EB/OL].http://www.cac.gov.cn/2017-09/15/c_1121669879.htm,2017-09-15.

  [9] 中国网信网.积极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EB/OL].http://www.cac.gov.cn/2015-06/04/c_1115514398.htm,2015-06-04.

  [10] 梁铭铭,刘琼,闻谊.一流网络安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6):24-28.

王甲生 付钰 徐建桥 吴晓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