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基建特别创新排行榜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深圳市,新基建,社会
  • 发布时间:2020-10-20 21:27

  有人认为,如果说过去20年是以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旧基建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石;那么未来20年,以新能源、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则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作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新兴技术的到来和应用确实为整个新基建产业的起航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新基建”的到来,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还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产方式。

  有人认为,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场景应用和大量的数据应用,在新基建的大战略下,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杠杆力量。更深一层,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力量背后的企业,都是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企业。各行各业的新基建创新应用都将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而这一切正逐渐凝结成一股力量,为后续的爆发积蓄能量。

  火热

  近日,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在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公布了深圳首批规划的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形成投资1006亿元。

  据了解,从这些项目的类型看,包含5G网络、卫星通信、算力设施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有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8K超高清、生物医药等创新基础设施42个,总投资1016亿元;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25个,总投资651亿元。

  不只是深圳,由中国港口协会、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智慧港口大会”于今年8月在天津市召开,大会聚焦人工智能、5G、北斗系统、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计算、无人驾驶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智慧港口”的建设与发展。

  新基建的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跑,各地区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有25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新型基建,其中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省市已发布了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也接近3.5万亿元。

  新基建大火。究其原因,自疫情发生以来,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还促进了现有商业业态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的发展,比如由传统坐班、线下课堂等形式向更加便捷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等的过渡,由传统实物向电子信息的过渡等。

  比如中科曙光、佳都科技、猎豹移动、瑞为技术、国双、金山云、影谱科技、普强信息、中铁四局、升腾威讯、云途腾、朗坤智慧、纷享销客、杉岩数据、华坤道威、Testin云测、宜鼎国际、海天数联、帆软、三代人科技、锐捷网络,都以其创新案例展示了为社会有关方面提供的全流程方案,在此先不逐一叙述。

  这种“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深垂直”解决方案,既保障了社会有关方面在不同场景下运行的顺畅和安全,也让终极用户体验到了不同情况的科技创新感和人文关怀。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变、新挑战层出不穷的当下,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迎来了快速增长,成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势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动能也将迎来新的释放。规范

  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发展离不开相关规范的引导。近来,随着技术、运用、市场的逐渐成熟,新基建的概念也越发明晰。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建设的具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其实新基建的概念早在2018年就已经被提出,它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和智能建造。不过由于此前相关行业在技术运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成熟,新基建才一直未被大力推向市场。

  此后,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也将迎来新的内容,这也是新时代特有的现象。

  新时代

  有人认为,如果说过去20年是以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旧基建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石;那么未来20年,以新能源、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则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作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新兴技术的到来和应用确实为整个新基建产业的起航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新基建”的到来,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还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产方式。

  比如在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AI无接触测温、健康码、疫情地图、远程医疗等智能创新手段的广泛应用,助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和经济的复苏,也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基建不只是在助力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为社会大众培养出新的生活习惯,引领大家真正走进新时代。比如在国内经济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的当下,包括智能机器人、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人脸识别等在内的众多智能方式开始更大程度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被大力倡导和广泛应用。

  有人说:“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认为,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因为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发展,人们将逐渐步入智能生活的新时代。

  当下

  “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汇聚各行各业的智慧和力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遍布各个行业的创新技术都会充当社会基本生产工具的一部分。

  不过,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或多或少都与新基建相关产业有关。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挑战,人社部近日组织实施的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领域,研究开发专业技术类新职业标准,依托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新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研修培训。

  而回到产业本身,有人认为,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场景应用和大量的数据应用,在新基建的大战略下,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杠杆力量。更深一层,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力量背后的企业,都是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企业。

  各行各业的新基建创新应用都将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而这一切正逐渐凝结成一股力量,为后续的爆发积蓄能量。

  问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