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信息化“精”“巧”建设 风物长宜放眼量

  北大日均上网用户5.5万人,上网终端9.5万台,无线终端7.6万台。北大信息中心负责的基础服务达16项之多,还有20多个大型业务系统,如果事必躬亲,必定顾此失彼,怎么才能四两拨千斤?怎样用最少的精力管理好最复杂的系统,用最少的人力服务好最庞大、最活跃的用户?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用精细化管理、巧思妙计给出了答案。

  在北大学生这群天之骄子眼中,计算中心的老师们是可爱的。在他们心中,学校唾手可得的信息化服务,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北大很多学生到了国外忍受不了个别牛校不尽人意的网速、滞后的服务,这无疑是被北大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给“惯坏了”。在做管理工作近20年,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一直勇担风雨、迎难而上,可她又是如此地享受这种高压状态,把压力和挑战当成“调料”,完全沉醉在工作中。每当介绍北大信息化工作时,张蓓语气中都洋溢着无限的热情,脸上写满自豪,爽朗的笑声不时传出,好似在讲述有趣的故事。是的,张蓓的故事就是有趣的,而且常常趣中带险,像钢丝上的舞者……

  从被动到主动 愿挨学生“吊打”

  北大有最好的资源,更多的支持,信息化不可能做不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北大做信息化,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北大民主开放的风气赋予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批判精神,他们的言论往往更加自由、直接、不留情面。“我们经常遭受学生的‘吊打。”张蓓笑道,“小到网络掉线、系统无法登录,大到主页改版、邮件系统升级。学生都会在BBS上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疑问或批评。学生的问题和意见一旦提出,我们就必须及时回复、迅速响应、妥善处理,不然就大概率被推上十大热搜。”

  北大在全国高校的瞩目地位,使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未明BBS的校务特区,“计算中心”常年被排在第一,比“校长信箱”和“就业指导中心”还要“吸睛”。“北大面临的IT压力和安全风险比其他大学都大,所以我们要更加谨慎,更加小心”张蓓说。在如此瞩目下工作,让人感觉就像常年行走在平衡木上一样,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狂风大作。据了解,北大未名BBS会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排名,一旦进了前十,业务部门像被放到火上炙烤,压力会排山倒海般倾泻而来。“进十大”是张蓓的噩梦:“一进到十大,我就恼火得无法入眠。”舆论一旦发酵,会引起全校的关注和热议。到那个地步,要处理的问题可就复杂多了。但既然是服务单位,就要有最低的姿态和最虔诚的态度。“治理靠疏不靠堵,除了BBS,我们还有服务大厅、热线电话、故障报修和邮件。向老师和学生提供多种反馈渠道,让他们可以随时提问题和意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北大学生的挑剔和无时无刻的监督,形成一股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成就了计算中心在制度上的不断完善和工作中的精益求精。师生的提问涉及北大信息化所有业务层面,很多问题很有深度。为了能变被动为主动,切实解决师生关切,2017年,张蓓绞尽脑汁,一改之前“全凭良心,谁有时间谁干,谁干得好谁多干”的方式,提出了“人工智能+人工提醒+服务团队”的策略,建立用户反馈和问题处理的长效机制。张蓓认为:“工作不能仅靠责任心驱动,要靠制度管理。学生24小时在线,计算中心的老师总有下班的时候。除了24小时热线电话,我们设计了机器人爬虫和网络报修流程,监测网上所有和计算中心相关的舆情。此外,组织了一支队伍回应学生的关切,返聘了一位有经验的退休老师,专门负责提醒相关技术人员回复。在不增添日常工作负担的基础上,做好回复和处理工作。回复不仅要最及时,还要有智慧。”2019年初,计算中心还在北京大学信息服务公众号中设置了“BBS监控提醒”功能,一旦排名上升,或者没回答学生的提问,“BBS监控提醒”就会发出预警。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下,计算中心被北大学生称为“最可爱的老师和团队”。

  倾情主页 展现最“美”北大

  张蓓是我见过的最“美”高校信息中心主任,她对美的追求达到极致。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独特的审美,给北大官网带来了全新风貌。“漂亮”在张蓓介绍北大主页的5分钟里出现了多次,成为妥妥的高频词汇。“主頁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是对世界宣传的最佳窗口,代表学校的精神文化和信息素养,北大主页堪比北大脸面。”张蓓调侃,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北大的脸面必须要美。

  古韵灵秀,北大跃然网上。用青春洋溢的学生展示校园生活,用大红色调来渲染品牌,用横开幅面展示厚重的历史,用名人事迹承载悠悠文化,执着于“美与实用”兼顾。张蓓认为,网站要彰显一流大学的气度,力争成为承载历史、支撑发展、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的典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版主页在设计上大胆创新,通过纵横两个维度的时空对话,既突出了北京大学的时代风貌,又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厚重历史,这一首创的表现手法,巧妙、和谐、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大学的优秀学术、文化底蕴、精神传承和独有风采。北大官网图片的选择极具表现力和冲击力:燕园画卷美不胜收,恰似你将要留在这里的青春年华。诗意的语言配上燕园印记的照片,精美的画面述说精彩的生活,向世人展示独一无二的北大。张蓓阐释:“六张大图,凝聚成一体,构成有冲击力的首页;对标斯坦福大学网站一张大图定乾坤的首页设计,容量更大,更新难度也更大。网站是支撑北大宣传的主阵地,我要打破网页千篇一律的魔咒,用‘北大祥云+工笔画线等元素让北大网站具有更好的辨识度,不仅技术先进,表现力和呈现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我对这项工作的追求。”

  “美”不仅体现在界面看上去美观大气,更要求“好用”。好用才是“美”的最高境界。北大近年新建的网页、应用系统,大都运用了响应式设计,能自适应所有终端,用户能非常容易地对页面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操作。“用户终端的大小是不可控的,所以在一开始做设计时,我们就要求所有系统在任何尺寸的终端上都能好看且好用。”张蓓表示,“我不做两套系统,开发成本高、后期维护麻烦,而且一旦使用起来,如果不能同步更新,其中一套很容易就没有生命力了。”

  “2019年12月改版完毕后,北大主页向世界一流大学水准又前进了一步,希望这次改版能够更好地诠释北大的形象和地位,兼顾历史感和国际化。”听到任何对北大信息化工作稍负面一点的评价,张蓓都会感到芒刺在背。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信息化建設水平一定要契合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要能紧跟北大向世界顶级名校迈进的步伐。”张蓓从容而坚定,“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追求。”这是对职业的敬畏,对信仰的操守,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佳礼赞。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当你对工作锱铢必较时,工作便再也不敢凌驾于你之上。

  燕云直播——让天下没有难上的网课

  4000多门课程,疫情期间全部线上教学,北京大学提供五大平台供教师们选择,其中“北大直播课堂”是计算中心精心打造的。

  “北大直播课堂”的诞生,源于张蓓对爱人特殊教学要求的思考和努力。张蓓的爱人是北大数学学院的教授,这学期负责教高等数学。“数学课是不能用PPT讲的,”他说,“我上课必须推导公式,你能不能让摄像头对着我的稿纸,就像以前在投影胶片上推导演算?”这种要求在北大并不是个例,许多教数理基础课的教师也提出了类似的需求,这些课程普遍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板书多、学生多、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板书多”意味着无论是手写板还是电脑键盘,都没有在教室黑板上写起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多”“互动少”则意味采用直播授课更适合。疫情期间,怎样保证一切照旧?计算中心在校长郝平、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做视频直播的技术功底,加急开通“北大直播课堂”,让老师能够在教室轻松上课。

  张蓓坦言:“从直播课堂,到后来的燕云直播,初衷就是让天下没有难上的网课,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很快投入使用。2月17日,开学第一天,老师可以在教室轻松上课,这一技术零门槛的网课方式,让教师可以安心教学,适应快,效果好,学生临场感强,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直播课堂与选课严格对接,确保了教学秩序。

  平台具有直播、录播、回放等功能,春季学习支持了16个院系、33位教师、41门课程;打开直播平台的页面,数学、物理、化学、工学、文学、历史、艺术、外语、经济、法律、新闻、国际关系等课程跃然眼前。高峰时段有1800多名学生参加直播授课学习;平均每天有1500名学生观看直播和回放。

  “基于疫情期间兄弟院校协助直播的请求,我们又加急将‘直播课堂升级为基于云服务的‘燕云直播平台,支持CARSI联邦身份认证。学校、班级精准管控,以最小的技术支持,帮助兄弟院校开课。”张蓓表示。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技术人员少、无法上门服务等困难,灵活应对线下、线上混合教学和随时切换需求,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学安排和应急处置。除了直播上网课外,燕云直播还支持录播上课、讲座、毕业典礼、招生宣传、会议直播、宣讲等应用。

  除北大外,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等多单位都已接入该平台。

  成全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生态涵养是必修课

  北大日均上网用户5.5万人,上网终端9.5万台,无线终端7.6万台。北大计算中心负责的基础网络服务达16项之多:北大主页、网站群、电子邮件、DNS、VPN、视频会议、IP网关、用户管理、上网认证、防火墙、杀病毒、网络安全监控、正版软件、短信服务、热线电话、故障报修,另外还有信息门户、网上办事大厅、数据平台、高性能计算等20多个大型业务系统,覆盖全校综合管理和教学科研。如果事必躬亲,必定顾此失彼,怎么才能四两拨千斤

  “我是最懒惰的。”张蓓笑言。“懒惰”要有资本,需要足够的睿智,用最少的精力管理好最复杂的系统,用最少的人力服务好最庞大、最活跃的用户。张蓓认为自己对北大最大的贡献是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长期为学校提供稳定的服务。连续两年测评,北大计算中心都获得“A”级,代表着大家的认可。“面对全球IT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我们一定要有机制、有办法,设法留住高水平IT人才,这是世界一流大学信息化规划中的主旋律,也应该成为中国高校编制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张蓓说。

  提供好的环境让团队成员发挥价值,绽放精彩是张蓓一直在做的事情。“尊重建立在过硬的本领之上。没有出色的工作成绩,没有杀手锏,得不到尊重。现在计算中心的生态良好,各位领导特别支持,资源配套跟得上,规划就容易实现,这都是北大计算中心团队打拼出来的。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朝气蓬勃,勇于直言,团结高效。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出差,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工作需要,所有的同事都会无条件加班加点。干得好,所有的资源才会向这里集聚。”

  生态涵养是团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生态不仅包括和谐奋进的工作团队,更包括与职能部门的精诚合作。张蓓发自肺腑地说:“应用系统建设是需求驱动、能力搭配、责任心到位、技术支撑等很多要素叠加在一起的大工程。没有业务部门的需求和支持,什么都做不出来;没有业务部门同事的喜欢和应用,任何系统都没有生命力。所以要把成就给别人,成全业务部门,就是成就我们自己。”应用系统在建立之初,往往不知道全面的需求,有的管理者在选择时就会倾向最低价中标,张蓓认为这是下策中的下策:“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后期维护跟不上,就会变成无效的投资,剩下的就只有牢骚和遗憾。”

  对于工作,张蓓非常自信:“我从来不勉强任何人,我特别欢迎大家使用其他的系统,因为用过之后你才会发现我们的价值。”静水流深,荣誉面前,放低姿态,低到尘埃中;工作中恣意精彩,当仁不让。

  “新变量”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疫情犹如新变量,为智慧校园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张蓓表示:“疫情中,IT显得空前重要,偶尔也能站在C位。云端教学全球加速,掀起学习革命,疫情随时复发,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我们的工作真的有了革命性意义。IT是校园中最忙的团队。对计算中心工作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跑步开发,跑步支援,甚至跑步花钱。我们一定要善用新变量,补齐短板、超前布局,应对后疫情时代。”

  新变量下怎样应对与布局?张蓓强调要做强十大重点工作:

  第一,要做强视频会议,容量要够大,靠前指挥有保障。需求激增,价值飙升,视频会议系统获得空前发展,质量日趋良好。免费时代即将过去,疫情随时反复,要有应对措施。张蓓建议购买商业服务,建设私有视频会议系统,减少拥挤掉线,满足办学日常需要。北大视频会议系统,是一把手工程,由硬终端188台+软终端600个构成,建设之初面临着规范化程序一个不能少、人手短缺、交通不便等情况,北大计算中心从4家公司调配货源,跨越3个城市运输,在175个办公室安装终端;从1月28日(初四),北大邱水平书记批示要加快建设全校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到2月5日,成功支持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仅用9天就建设完成。截至6月30日,在153天时间里,召开云端会议1.8万次,日均100次,最大并发用户量达1386个。

  第二,夯实疫情填报,实时掌握全校人员状况。北大及时开发疫情填报系统,强力支持疫情防控。2月2日,学生云战“疫”信息报送平台上线,填报316万条数据,覆盖率100%,每12小时更新学生情况;建立返校申请审批平台,助力学生返校管控。

  第三,加强校门管控,全员刷脸入校,与填报联动。刷脸入校由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扎实提升重要关口管控能力,提高精度力度;与管理系统联动,管控及时准确;开车刷脸入校,用手持设备比对,更加便捷、高效,全面堵住漏洞。

  第四,夯实教学平台,确保线下、线上随时切换。留学生选课覆盖北大80%课程,秋季开学依然躲不开线上形式,须做好预案,出现疫情反复,学生如何分组使更多人获得线下授课,需要提前谋划。

  第五,加强CARSI建设,帮助大家一键直达电子资源,力保线上科研。CARSI是教育网联邦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不用VPN,无需使用校园IP地址,就可以一键访问全球电子资源。2006年北大发起建立CARSI,由计算中心研发和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加入eduGAIN,目前世界排名第三,截至2020年8月16日,已接入高校584所,日均访问达40多万人次。

  第六,加强eduroam联盟建设,帮助高校师生在百个国家免费上网做科研。Eduroam即education roaming,是专为科研和教育机构开发的安全的环球跨域无线漫游认证服务,目前已覆盖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在超过6000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免费使用。2015年3月,北京大学组织建设教育网eduroam服务,截止到2020年8月,已覆盖中国高校257所。在欧美,eduroam同时还广泛覆盖学术会场、周边酒店、咖啡馆、饭店,甚至火车站,使用十分便利。北大加入eduroam,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在出国访问、学术交流期间随时上网,用校园网账号、密码登录即可,极为贴心。此举也方便他人来本校上网,彰显国际范儿。

  第七,加强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支撑科研结硕果。从2018年1月3日至2020年8月,北大高性能计算平台已助力北大科研团队发表论文294篇,其中SCI论文280篇,Nature正刊8篇、子刊13篇,Science 2篇,Cell 1篇,Proc. Natl. Acad. Sci. 2篇,Phys. Rev. Lett. 4篇,J. Am. Chem. Soc. 3篇。

  第八,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疫情之下,北大全力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加急开通“用印审批”,多部门神速携手,完成用印审批,一次性解决老大难问题。科研用印、综合业务用印、教育教学用印、外事用印全部完成开通。科研用印审批涉及到的业务量最大,但获益面最广,也最为复杂,因此率先开通。审批申请可以网上提交,微信、邮件会通知各审批部门,流程、进度清晰可查,审批一键办理,极为高效、便捷,好评如潮。“用印审批”的开通不仅加速了智慧校园建设进程,更促进了工作流程的梳理和优化,鞭挞责任的层层压实。

  第九,加固网络基础,提升VPN,提升出口带宽。北大奋力固网、扩容,确保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当前出口寬带增加了17.65 G,已达到40.5 G。

  第十,建设疫情防控智慧指挥平台,应对后疫情时代。力争多平台采集,及时预警,全路径追踪;统一进行管理分析,实时展示,智慧指挥。从返校管理、北大健康宝、学生宿舍管理、食堂管理、楼宇出入管理、校门出入管理、体温异常报警、聚集预警、异常人群追踪、智慧指挥大屏十个方面入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数”治北大 敢于亮剑

  “不缺认识、不缺重视;不缺数据、不缺平台;数据不共享,平台不好用。”早在2017年张蓓就发现了北大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时任校长林建华亲自挂帅,开启学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因此2017年就成为北大数据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我颠覆你,与你无关。

  共享单车干掉了黑摩的,饿了么干掉方便面,手机干掉照相机。用大数据思维,倒逼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治理,是大势所趋。张蓓总结:“数据不在大小,数据的力量在于呈现,把数据亮出来,让自己不自在,是勇气。”北大亮出七个“杀手锏”。张蓓娓娓道来:第一,网络故障云图可以公开故障设备数量、位置,倒逼网管快速维修,先革自己的命。第二,教师教学工作量展示(教师可随时查看),倒逼院系精细化管理,准确输入数据。第三,院系教学工作量对比分析(校长、院长可查询),倒逼优化课程结构。第四,教师科研成果采集与展示(教师可以查询和录入),改变了工作思路,解决反复填报问题。第五,科研成果对比分析能呈现出各院系对比情况,差距一目了然,公道自在人心,倒逼资源配置更合理。第六,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签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旷课、蹭课人数一目了然。第七,基于行为识别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有依据地评价课堂活跃程度。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智慧校园建设,北京大学还在不断思考与探索。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数据应用将拉开帷幕:效果评估、提前预警、趋势推测、决策分析、快速定位、智能服务。北京大学智慧校园品质生活提升计划、餐饮服务提升计划、办学效益分析、精准资助分析、学业异常预警……能为大家一一解惑。

  以下这些焦灼的事儿,在北大,真的不算事。

  自习没有空位怎么办?大数据能解忧。学校人员多资源少,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智慧校园,解决师生关心的重大生活问题,提升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剩余车位、空闲教室、空闲会议室、空闲运动场……校园指数会告诉师生答案。

  食堂太挤怎么办?大数据能分担。学校九个食堂,每天就餐人数经常有波动。如何预测就餐人数进行备餐备料?哪个食堂会在哪个时点达到高峰?

  可以利用多项技术联合建模,统计就餐人数、时点,实时播报就餐指数。通过校园卡刷卡、手机终端数、视频人数识别、红外人数计数……分析数据,建立人流与天气、学生上课地点等因素的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发布各食堂就餐人员分布预测指数。发布各食堂当前就餐人数、满员指数。通过网站、APP、微信等新媒体多渠道发布,提升就餐引导和疏散能力。

  “十四五”重点工作畅想

  2015年,大家都在做“十三五”规划。张蓓给自己提出的工作要求是:一个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做方便好用的IT)、二个抓手(无线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着眼点(持续优化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业务)、四个重点工作(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以及五个指标(无线网覆盖楼宇≧80%、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50%、校园网出口带宽≧20G、来自校级综合预算经费≧50%、扩大校园网机房≧50%),这五个指标早在2018年就已经提前完成。

  那“十四五”,北大信息化建设要怎样做?张蓓把“十四五”重点工作概括为“五加强一创新”:

  第一,加强IT治理。制定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形成全校网信事业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全方位推进校园网基础设施升级和改造,多种机制并举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队伍。

  第二,加强数据治理。推进校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推广使用,加强大数据支持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出台数据治理、集成和数据共享制度。

  第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加强技术防护,提升基础防护能力;加强专业安全服务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

  第四,加强教学和科研信息化建设。适应教育教学现代化新需求,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满足全面网上教学和科研的切实需要。

  第五,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IPv6、5G与教育信息化的融合,破解高教信息化发展瓶颈。

  第六,以服务入手倒逼管理流程和模式创新。全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做到绝大部分审批“指尖办”,师生一次都不用跑。

  对标世界名校

  眼界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思路。为了奋力追赶不跑偏,张蓓对标世界名校,借参加会议之机,走进哈佛、斯坦福、MIT、宾大、伯克利等世界顶级名校,实地考察,寻找差距。张蓓发现,美国高校一般的IT预算占学校年度预算3%~7%,其中好的研究型大学能达到8%,而非研究型大学也能达到4%~5%。

  对于多数美国高校来说,IT预算4%是一个警戒线,低于3%就只能维持。“海外名校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是‘极其奢华的,”张蓓坦言,“哈佛大学人员总数4.8万,配套的信息化队伍达到了1500人,其中校级IT部門员工有800人。学校年度预算49亿美元,其中4亿美元是IT年度预算,IT预算比例高达8%。斯坦福大学人员总数3.2万,配套的信息化队伍1400人,其中校级IT部门600人,校级IT建设经费1.6亿美元。”

  在预算充裕,人员富裕,基础设施领先的情况下,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足为奇;但在种种条件都落于人后的情况下,仍旧能搞好建设,做出创新,实属不易。“中国的高校信息化团队等于是以海外名校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的人数差距来支撑学校信息化需求和发展的,一方面体现出中国高校信息化团队的确高效强大、别具特色。即便是疫情期间,面临如此艰巨复杂的信息化任务,也没有听说过‘趴窝的情况。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高教信息化还有很大的潜力。”

  记者手记

  最“挑剔”的高校信息中心主任

  温柔的挑剔,苛刻的宽容,慈爱的严厉,在张蓓的身上体现为和谐统一。爱护计算中心每位员工,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同时又严厉地挑剔他们工作中的不足。用最严苛的标准建设网站和系统,用最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挑剔……当我想用词汇勾勒张蓓老师的简笔画像时,知性、优雅、爽朗、睿智、严谨、自信、骄傲、一丝不苟、云淡风清一下子涌入我的脑海。采访过后,迟迟没能成文,生怕写不出她的丰富,还原不了她的真;更怕凝练不出、描述不清北大信息化建设的丰盈与饱满。张蓓所做的事情也许十分平常,但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张蓓一样严谨奋进的耕耘者,经年累月、点点滴滴,北大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图腾,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铸就了北大的不朽之魂。

  杨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