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航海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初探

  • 来源:西部论丛
  • 关键字:课程思政,航海教育,教育管理
  • 发布时间:2020-12-17 19:34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在高校课程建设中被广泛讨论。本文通过从航海类专业思政教育出发,分析了航海类专业课程如何融入德育素材和思政元素,以及航海类专业教育管理融合思政教育的方式和路径。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我们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古至今,中国人探索海洋的脚步从未停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也不断推进。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进一步强调: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充分利用海洋航运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其重要性也日趋凸显,因此,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航海类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更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一、“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学界关于如何将专业课知识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这个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到目前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提出“德育渗透”概念,这是“课程思政”的早期原型;第二,2010 年到2016 年,主要围绕总体“课程思政”进行探讨;第三,从2017 年至今,研究重点转移各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融合的路径探析。2018 年开始,高校各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广泛热议。

  二、航海类专业课程融入德育素材与思政元素分析

  目前学界关于本问题多从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较多展开,例如,注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综合探索,梳理整合课程中所隐含的针对性强且可行有效思政元素。主要从教师所教授的具体课程、教材中梳理发掘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融入”是落脚点,要求契合度高,根据不同章节内容,不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育人点,并且教师应从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以及外延“ 课程思政” 素材先行认识、先受教育,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自然接受并产生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合力作用,从而推动课程围绕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折射新思想,彰显价值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航海类专业教学管理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目前学界关于本问题从教学管理角度进行研究的文字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教学管理涉及到诸多课程的总体规划和教师的教学管理,因此对思政元素的融入尤为重要。是一种从总体教育氛围角度出发对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的深度融入。因此,本课题基于以上分析,旨在从教学管理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航海类专业的教学管理之中,形成总体育人氛围,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充分激发新时代航海学子的时代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认同感,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探索符合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推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管理环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导工作,充分整合资源,配合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在处理学生教务工作过程中提高信息意识和服务,研究专业特点。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细致化、专业化。

  (二)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在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下,探索使教学全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周期性的闭环管理,推广过程性考核机制,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价反馈机制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航海情怀,丰富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

  (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机制构建

  将课程思政全面元素融入学院教学研究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在学院范围内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案例交流会或课程竞赛。进一步加深学院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总之,新时代“海洋强国目标”对航海类院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建立一支具备高适任能力和政治素养的航海人才队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关键一招,能否事半功倍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形成合力,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公共课和专业课程之中,形成“教学- 学习- 实践”循环联动教学模式,共同促进航海教育在新时代的良性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