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市场值得关注车型TOP20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交通,工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4 16:53
1901年,一辆奔驰牌轿车经上海到达北京
这辆花费了1万两白银的汽车,让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汽车这种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在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市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市场,2007到2017年这段时间更是被普遍称为汽车行业的“黄金十年”。
然而,汽车质量性能的提升、选择面的拓宽、自身购买力的增加,似乎正让当代消费者愈发迷茫:我们需不需要这么大尺寸的汽车?我们需不需要这么多的配置?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所谓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无论需要与否,双方都能说出一大堆的理由。但争论到最后,结果如何似乎都没有什么意义,就如同薛定谔的信任一样,说不清也道不明。导致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源就是我们缺少一个独特的汽车文化,没法支撑我们对汽车的要求。
没有文化的产品与营销,都是徒劳的
所谓文化,一定要具备鲜明的自我特色以及不可替代性,是汽车品牌通过一代代的产品传达出的审美与价值观,是真正能让消费者津津乐道并为之买单的不竭动力。即便市场发生巨变,这种特点和精神依然可以保留与延续。
车企寻找合格的数字营销合作伙伴,所谓合格是诚信+有文化,懂得品牌主的思想情怀,并且可以有共鸣,这需要一种基因。企业要有战略意识、宏观思维,车型、配置是传达价值理念的媒介工具,核心依然在于品牌自身的表达。
汽车文化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基础,品牌方忽视汽车文化的熏陶、培养,注定就会竭泽而渔,汽车彻底沦为一种代步工具,或炫耀身价的道具,这说严重些,是在扼杀汽车工业发展和创新的土壤与期待。
营销的是什么
当下的网络世界,用户时间碎片化、注意力分散化等,都让内容消费呈现明显的快餐化趋势。
我们看到很多的车企开始顺应这种潮流,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形式玩梗、造热度,但用户在看完这些后又能留下什么印象呢?
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形式实际就已经对其内容做了充足的限制。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做基底,快餐化的传播、表达,注定收获的也是观众阅后即忘的快餐化印象与结局。
人们记忆犹新的永远是能让他们产生情感认同的形象,营销的终极追求正是如此。营销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是用户与品牌间联系的纽带。
品牌延伸是对品牌情感诉求的扩展。用户对品牌忠诚,才能让品牌永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