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创新不断 应用研究还需加速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能源,电池,传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11 19:29
12月2日,国内首个“电池日”成功举办。在发布会现场,峰巢能源宣布即日起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订,明年6月将正式量产。
2020年,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如雨后春笋。我国动力电池领域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不约而同地在电池包技术领域实现了创新。例如,针对三元电池稳定性低的问题,宁德时代提出了CTP技术,独创了“控短路”安全技术;针对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弱点,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通过结构的变化使同体积铁锂电池的能量相较于传统电池增加了50%。
此外,国内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镁电池、无钴电池等一些新型电池也处于研发或探索阶段。在国外,特斯拉于9月在其“电池技术日”发布全新“4680”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高16%,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14%。究其所有,主流电池企业始终围绕整车厂商关注的提速降本、创新安全、超强续航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其性能指标主要有储能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充电速度和抗高低温等维度。新型电池技术的出现直接剑指锂离子电池的各项弱点,但新型电池技术落地尚需时日,电池技术与市场变数待解。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应允许电池技术的试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大胆突破、大胆借鉴,营造支持改革、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允许新型电池技术的“试错”,给新生事物自我成长的机会。当前,新型电池技术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大规模应用推广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出于对安全性的顾虑,电池所需的验证时间可能会更长。高比能量电池是全球趋势,不应因为高比能量电池有更大的安全挑战就放弃研发。
二是应积极布局新型电池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利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契机,整合各方资源,特别是在电池领域具有基础优势的科研机构,重点对各种新型电池技术开展布局。紧跟技术发展新动向,着力突破关键材料和工艺技术,鼓励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电池材料筛选、电池电压高精度测量等重要领域。
三是应加大政府财税支持及科研投入力度。我国应抓住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产业投资专项基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等对新型电池的支持。发挥风险基金等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电池创新型企业和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培育等项目。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从事早期技术研发的企业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