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的时间私人的时间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钟表,声音,报时
  • 发布时间:2021-01-12 16:17

  故宫的钟表大多来自18、19世纪,但古希腊人早就已经想到了要以声音来报时。

  比如那个来自3世纪的液压驱动仪器,每隔一小时就能鸣一段笛声,被认为或许是最早的闹钟;中国科技史专家最津津乐道的或许是,北宋元祐三年(1088 年)的水运仪象台:这个结合了多种仪器的巨型天文观测装置,附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可以报时。但它们都不是现代响闹钟表的直接源头。

  回溯到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组织的核心还是大小教堂以及相伴的城堡市镇。这些市镇里,住在修道院、城堡附近的百姓、王公贵戚,越来越依赖钟声引领的时间节律过日子:僧侣们每天的活动及劳作,一般都有钟铃声提示。 “俗人”也习惯于时时倾听,来获取城门的开闭时间、劳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还有集会和宵禁。

  各种信息从高高的钟楼传至周边村落,由此产生了“公共场所时钟”的概念。

  14世纪早期,那时候的制表大师多是科学家和星盘专家,其中最闻名的当数理查德· 沃林福德,他是伦敦北郊本笃会修道院——圣·奥尔本(St. Albans)修道院的院长。他从1327年开始建造一座巨钟,30年后完工。该时钟的星盘显示恒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还有伦敦桥的潮汐时间。这个世纪过半,机械技术改进,更小尺寸的室内壁钟便开始出现在各地,公共时间演进成为私人时间,机械钟表的时代到来了。

  从大型机械钟到小型机械钟再到怀表经过了三四个世纪的演变。在怀表时代,人们终于想起要为自己配备一只随时随地能够鸣响的表款了:为了在黑暗里也知道时间,人们发明了打簧表,也称为问表。能够敲击出小时、刻和分钟数的三问表则是在18世纪初由德国工匠发明,其后又有亚伯拉罕·路易·宝玑等人发明改进了音簧,获得更清脆的打鸣声。这种功能在18世纪极为流行,直到19世纪末夜光指针和表盘的出现,昂贵复杂的问表开始逐渐式微,仅仅成为制表大师挑战技术极限的重要项目。

  14世纪带闹铃的钟,到了16 世纪,成了便携的闹钟,大小形状千奇百怪。在传世的实物中,巴黎的制表匠曾在1675年制造过一只能够闹响的怀表,另一只由瑞士工匠制作于1857年的黄金珠宝手镯不仅能够闹响,而且会同时伸出一根小棍来触动佩戴者的手腕。后来,直到一战前后,位于瑞士格林镇的伊铁纳(ETERNA)想起了将闹表制作成腕式手表。此后,真力时、AS、积家等“新人”不断加入,在音锤与音簧(或者直接敲击表壳)等技术方面的改进,让腕上也能够发出清晰、响亮而不失柔和的旅行钟式闹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