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声音
- 来源:奇妙博物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声音,作品,作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2-05 12:03
同学们如果看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茶馆》《四世同堂》等作品,那你们一定知道天空中“呼呼”“呜呜”的是鸽哨的声音。
鸽哨又称鸽铃,是绑在鸽子尾巴上的哨子,因为哨口受风的角度不同,使哨音会呈现出高低的变化。是谁给鸽子绑了哨子呢?最早这样做的是清代的八旗子弟。大家经常说八旗子弟的生活状态是“提笼架鸟逗蝈蝈儿”,讽刺他们不务正业,但实际上他们的这种“玩”也有背后的道理。提笼架鸟对早期的满族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狩猎技能之一,他们把笼中的鸟当作吸引各种漂亮飞禽的“诱饵”。
八旗人的后代被称为八旗子弟,又被称为旗人。八旗是清代兵民合一的一种军事制度,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之分,统率官员分都统、参领、佐领几级,是清军的骨干力量。
北京城内,除了鸽子飞过会留下鸽哨声久久回荡在空中,你还能在公园内、胡同口等地“欣赏”到京剧那韵味十足的京腔京调。1790年,乾隆皇帝要过80岁的生日,邀请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进京参加祝寿演出。三庆班演出结束后并没有回去,而是留在京城继续在民间进行演出,他们的表演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后来,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陆续进入京城,在民间与汉调、昆曲、秦腔等剧种相互借鉴、融合,在1840年左右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是京剧的忠实粉丝,他们的推崇加上民间老百姓的喜爱,使得京剧迅速发展起来。
上面我给大家介绍的北京的历史文化只是京味文化中的九牛一毛。现在的我是中国的首都,国家在发展,我也在不断发展,我既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我和好邻居天津、河北组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团队”。我的明天会更好,欢迎同学们常来北京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