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超8000亿,是怎么做到的?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春节,消费,餐饮企业
  • 发布时间:2021-03-19 16:45

  第一个就地过年的“春节黄金周”,中国消费迎来“开门红”。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消费总额超疫情前水平

  与往年不同,8210亿元仅是“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而非全口径消费额。不过根据商务部数据,这一销售额也已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

  在太平洋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曦看来,数据实际上偏弱。他在文章中指出,今年春节消费同比增长28.7%,完全是因为低基数效应。“我们要看的是剔除基数效应的增速,就像GDP数据,每一年都是新高,重要的是增速如何”。他写道,“剔除基数效应,2021年春节消费增速为-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则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这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今年春节假期的大背景是疫情防控和各地因此提倡的就地过年,这些是影响春节消费市场的很大变量,客观上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年份的春节相比,今年可能会比较平淡,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今年春节消费市场仍有不少亮点,一些指标增幅不小,侧面说明了即使在疫情防控的条件下,我国消费市场依然展现了巨大潜力和现实张力,有助于推动消费恢复性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看,在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今年春节消费市场仍然有不俗表现,可以说是符合预期甚至是超预期的。”张德勇评价。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的结论也是如此。他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从整体数据来看,因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但趋势还是向好的。

  线上消费火爆,线下经济提振

  在众多数据中,线上消费的表现十分抢眼。

  趁着春节,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优惠活动。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的“全国网上年货节”在假期前6天的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与此同时,北京、深圳、苏州等地还发放了上千万元的数字红包,进一步刺激消费。

  线上消费的火爆也体现在快递上。春节前夕,多家快递公司承诺“春节不打烊”。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2月11日—1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仅除夕和初一两天,全国快递处理超过1.3亿件,同比增长223%。

  与往年大量快递从大城市发往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今年春节期间,“双向流动”成了“快递春运”的标志——据在线寄件平台菜鸟裹裹发布春节寄快递报告,“春节不打烊”期间(2月4日—18日),河南、贵州等人口流出大省的家乡年货被主要寄往东部沿海省份。

  与包裹快递同样红红火火的,还有线上餐饮消费。春节期间,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餐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3倍,部分外卖平台线上餐饮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除夕当天,有的平台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0%,上海、安徽、青海、陕西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9.0%、40.5%、21.0%和18.1%。

  “不少商家针对在一二线城市过年的异乡人增多,推出小份年夜饭或按需定制的年夜饭,这是就地过年新态势下的创新。”付一夫表示。

  根据陈曦的说法,今年春节线上消费很高,“造成消费整体高的幻觉”,这实际是对线下的替代,而不是增量。但事实上,线下消费还是得以从去年的颓势中“喘口气”。据有关机构监测,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达到2019年春节同期86%水平。支付宝数据显示,全国热门商圈的支付宝交易金额平均增长108%。

  不过在另一程度上,线下消费也确实没能彻底恢复。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春运客流大幅减少,跨省旅游遭受了冲击。以四川省为例,今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各地共接待游客4365.87万人次,旅游收入285.53亿元,分别只恢复到2019同期的52.9%和49.2%。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周边游和本地游市场的“飘红”。

  付一夫认为,本地游和周边游的兴起,对于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业起到了非常好的修复和补充。“旅游的产业链很长,从出行到餐饮、购物等等,都能得到提振。”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旅游可能还是以本土旅游为主,这对大城市周边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就近休闲,除了旅游,没有比看电影更好的选择。《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等多部国产电影在春节期间上映,引爆电影市场,一些影院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

  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

  然而,高涨的票房背后也有票价上涨的因素。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0时,2021年电影平均票价为44.2元,远高于过去7年。陈曦认为,春节影院票房高,也造成了消费整体高的幻觉。

  高端消费带动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支撑起这些消费数据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另一方面,高端消费也为整体消费上涨出了一大部分力。

  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讯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辽宁、吉林、浙江等地重点监测企业通讯器材、高端日用品、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成倍增长。

  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月11日-17日,390家零售重点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76.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港汇恒隆广场、百联奥特莱斯等售卖奢侈品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倍以上。在海南,离岛免税店在2月11日-17日间的销售额超15亿元,其中免税销售额约14亿元,接待购物人数超过20万人次。

  张德勇认为,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主因,在百姓满足了常见的大众消费后,往往就会提升消费层次,形成消费升级;今年1—2月,既有元旦又有春节,假期相对集中,旅游购物是假期必不可少的节目,尤其是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人们也因此愿意多花钱消费,增加喜庆过大年的年味;众所周知,由于疫情原因,特别是国外疫情不确定性高,与往年一样的出国旅游购物已难实现,所以,今年海南免税店、各地奢侈品消费火热,也有“海外购”“全球买”变为国内买买买的愿意,即从以前的消费外流变为当前的消费回流。

  付一夫也认为,未来免税行业会持续火爆,受目前海外消费的高门槛影响,消费外流的情况会得到改变,曾经旺盛的海外购买力会留在国内,值得期待。但他也指出,除了在海南,也应当鼓励设立如位于北京前门的“市内免税店”。

  “目前中国免税行业正处在起步期,主要场景还是在机场,存在局限性。如果未来放开市内免税店,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同时也利于行业发展,对未来消费回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付一夫说。

  仍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

  以上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新型消费的青睐与热情。

  “事实上,新型消费发展最核心的根源,就是以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为轴进行拓展,本质是消费数字化领域的转型。”付一夫认为,回看2020年,已经有很多新型消费在蓬勃发展。目前很多传统领域都在拓展线上业务,这对于对抗疫情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复工复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指出,今年新型消费很抢眼,也是因为经过了过去一年的培育,那些不太适应的人群已经得到了一些强化,这也对新型消费的进一步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整个数字化转型也是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正向反馈,这也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意识。”付一夫表示。

  付一夫认为,在未来,零售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是大方向,“会带来双赢局面”。他表示,线下商家一直承受着经营压力,迫切需要转型,线上商家也存在着获客成本高等问题,彼此都有诉求。

  在餐饮领域,付一夫认为,企业首先需要拓展服务边界和半径,如与相关平台合作,尽力向线上拓展业务;另一方面,疫情之下人们对食材的质量更加重视,因此企业也要更加重视食材的选购、对品质的监测和把控;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餐饮门店除了关注菜品,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装修等,提高消费者进店体验;最后就是要紧跟政策,针对餐饮浪费的行为采取进一步措施,比如强化宣传、推出小份菜等。

  在张德勇看来,消费是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当前疫情仍未彻底根除的情形下,消费也会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发展逐步恢复并走向正轨需要一个过程,消费也是如此,仍将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当然,我国居民消费仍具有很大潜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已成趋势,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需要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以应对当前疫情的巨大冲击。”张德勇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