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贫瘠但宜香菇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香菇,生态,农业
  • 发布时间:2021-04-10 09:51

  那天,承德市滦平县凌晨5点钟的气温是零下15度,我裹着厚厚的大衣往四季出菇棚去。“这么冷,新建的出菇棚控温到底怎么样?这茬香菇能不能成,就看这几天了!”

  当我掀起厚厚的棚帘踏入出菇棚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那是2019年的年关,在京冀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我们新建的8个具备恒温功能的四季出菇棚投产,这就意味着,原来每年只能生产一次的香菇菌棒和鲜香菇,现在可以实现产量收入双倍增长。

  让我有点儿小自豪的是,即使产量翻番,我们的香菇仍然供不应求,而且香菇产品已经远销海外。我们的香菇在圈儿内已经小有名气,附近的人还送给了我“香菇大王”的昵称,可每个慕名而来的客户见我第一面时总会说,我颠覆了他们对一家公司总经理形象的认知——学生气十足。

  没错,我是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但同时,我也是个学生种菇人。

  1987年出生在河北平泉县的我,大学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并获得了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毕业后在银行上班。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了,但干事创业的梦想我始终放不下, 2010年辞职回到了家乡。

  我首先进入到父亲的公司——一家从事食用菌深加工的企业,从最底层做起。那时候热情极高,信心爆棚,大家说在这里我可是名副其实的“高知”。第一天上班,看到工人熟练地在产线上整理香菇产品、封装、贴标,觉得这活儿对我来说不在话下,于是主动请缨。干得挺起劲儿,手脚也麻利,可没过多久就被老爸叫停了,原来整条蘑菇酱生产线的商标全都被我贴反了。

  从那以后,我低调了很多,我不想浪费任何一分钟,开始主动参与和了解公司里的生产、销售、日常事务等方面的技术和信息,事无巨细,不懂就问、不会就试。见我好学又没架子,大家也都很乐意教我,关于香菇行业知识技能的“第一桶金”,我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淘换到手了。

  2015年,我决定到承德市滦平县长山峪镇创业,就从我熟悉的香菇下手,只不过不想局限于父亲的香菇深加工产业,我想自己闯闯香菇种植这条路。我开始对滦平县的气候环境做调查。当地人一听我要到他们那里搞种植,无奈地摇头说: “姑娘啊,你听过咱们这地界的歌谣吗? ‘种一坡,收一箩、煮一锅’,说的就是老天没给咱这能吃上饭的土地,粮食种子撒一山,收割下来也就那么一笸箩,筛筛洗洗,煮出来就剩一锅了,你种啥它也不长啊。”的确,这里土地贫瘠,我看的那块地以前还是山沟,后用山石填平,表面土层稀薄,根本供养不了农作物。可他们不知道,我要种香菇,看中的是那里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香菇品质的提升,这里距京津比较近,将来运输方便。

  最后我没听当地人的“劝”,2015年 5月,在父亲支持下,与周边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创立了总占地面积200亩,主要经营食用菌种植和销售的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同一病,不同治?挫败中长进

  一直到公司成立,我其实都没有真正亲手种植过一株香菇,纸上谈兵的状态一旦进入实操阶段,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一天,我在菇棚巡视,看到刚刚开始发菌的菌棒外有些黄色的东西,因为只有一小点儿,就没在意,没想到刚过几天,那批菌棒就停止了生长。技术员告诉我,我看到的黄色物质是菌棒感染的链孢霉,它会在发菌初期与菌棒争抢营养,最后危及整个菌棒。听到这里我难受极了,要是早采取措施也不会有后来的损失。本着亡羊补牢的心思,我特意请教了对付感染链孢霉的办法,其实用专治它的药物喷洒一下就可以消灭,很好解决。

  巧的是,过了一阵子,我在菌棒快要发满菌袋的时候又撞见了链孢霉,因为知道了这东西的可怕,又掌握了消灭它的技术要领,于是我亲自兑好药水,对着那堆菌棒喷了一遍。然后我满心欢喜地跟技术员讲起我 “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这回可是靠我自己阻止了一次链孢霉的大爆发呀。没想到技术员却说:菌棒只是在发菌初期极易受到外部杂菌的影响,链孢霉对生长后期的菌菇根本就没有杀伤力,完全可以不管它……听到这儿,我感觉自己囧得只剩满脸黑线。

  从那以后,除了扎在棚里研究菌棒、发菌、出菇等技术,我几乎不问世事。菌棒出菇的时候,温度控制也很重要。刺激出菇需要温差,养菌阶段需要恒温保湿,不能颠倒对待。夏日出菇需要想办法拉大早中晚的温差,大于6度才能生长蘑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做了很多实验,最后用拆装外层保温膜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拉大温差效果。掌握了这个技术的工人和菇农纷纷效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都能灵活应对了。

  我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一方面,原料配比、水量控制、装袋封口、高温消毒、出锅入棚、种菌发菌等工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另一方面,我督促自己,必须盯牢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自己真正掌握了种植管理技术,生产损失减小了,产量质量提高了。

  既渺小,又强大?香菇和我们都一样

  现如今,我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工作了。公司一共有123个大棚,我每天都要一个一个细致观察,每一个大棚至少来回走上4遍,微信步数第一的位置在朋友圈里从未被撼动。就是这一点一滴的付出,让我感觉那些小小的香菇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看着它们长大,心情从期盼到欣慰,从担忧到欢喜。“香菇”跟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一样,既渺小又强大,渺小的是,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不容半点闪失;强大的是,只要有很小一块菌种,就能生机勃勃地发满整个菌棒,长出很多蘑菇。

  每天,睁开眼睛首先想到的就是菌棒和香菇,无论你健康还是生病,它们每天都静静地等着你去用心照料。

  小小的我,来到滦平县的山村做企业,如果只是碰碰嘴皮子,说想带大家脱贫致富,谁又能信服?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只要答应村民的事,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每月的15号按时发放工人工资,一次都没有拖欠过。所以,村民开始愿意来我的企业打工了。我们还探索出与农户合作经营的绩效分红模式,把众多的出菇棚分片交给有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工长管理。工长自己挑选合适的工人做工,既节省了用工又提高了采菇质量。企业还拿出纯利润的20% 以绩效的方式分配给每一位员工。此外,我还进一步深入了解村里有哪些困难户,尽量从公司里找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让他们有所收益。

  短短的五年间,公司从无到有,目前建成的食用菌产业园占地面积200亩,园区内建成发菌棚24栋,双层出菇棚99栋,出菇棚内层架式结构,栽培面积达66万平方米。每年可生产香菇鲜品300万斤,产值在 3000万元以上,员工年均收入3万元,吸收了当地贫困建档立卡户务工40余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