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野牛
- 来源:天天爱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草原,野牛,东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07 21:50
10 万年前,中国东北的黑土地是一片冻土草原,生活着许多今天已经见不到的史前动物。
随着夏天的临近,一群猛犸象开始向北迁徙,它们要前往夏季的牧场吃个饱。这些大家伙和今天的大象一样大,不同的是身上披着厚厚的长毛,能够御寒。在平原上,猛犸象是最高大的动物,但并不是数量最多的,它们身边活跃着大群的野牛,这些野牛就是草原野牛。
与猛犸象一样,草原野牛也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夏天向北,冬天向南。对于草原野牛来说,猛犸象就是最好的指示牌,看到猛犸象开始迁徙,草原野牛就知道自己也该动身了。
在野牛群边缘的草丛中,一只洞狮正伏着身子一点点向猎物靠近,这种巨大的猫科动物比今天的狮子、老虎还要大,杀死成年草原野牛对它来说并不困难。洞狮距离草原野牛的距离已经足够近,它不用抬头就能看到草原野牛隆起的毛茸茸的脊背。洞狮突然发动,向草原野牛猛冲过去,这立即引起了牛群的骚动,牛群开始狂奔!
洞狮很快就追上了一只未成年的草原野牛,它扑向猎物并将其按倒,然后死死地咬住草原野牛的喉咙。草原野牛虽然奋力挣扎,但是身体已经开始无力,看来它终究是无法逃脱洞狮的魔掌了……
东北野牛并不存在
在中国东北地区,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大量的野牛骨骼化石,但是这些化石并没有被准确地分类。
上个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采集到了许多野牛化石,这些化石和早前在东北地区发现的野牛化石高度相似。经过日本学者松本一郎的鉴定,将这种生物命名为东北野牛,因为这种野牛的化石最早是在东北地区发现的。
从化石发现的地区来看,东北野牛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而且不同地区的东北野牛在形态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于是,古生物学家又将东北野牛细分成三个亚种,分别是东北野牛典型亚种、东北野牛弯角亚种和东北野牛哈尔滨亚种。
东北野牛一直被当成是更新世末期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古老野牛品种,但在前不久的研究中,古生物学家确认东北野牛其实是之前已经被命名的草原野牛。也就是说,东北野牛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是不存在的。
今天,东北野牛已经成为草原野牛的曾用名。草原野牛学名的本意其实是“古老的野牛”,但是由于外文文献中总是使用“草原野牛”这个称呼,所以中国学者也接受了这个名字。如果你在书里看到“古野牛”“原野牛”“西伯利亚野牛”这几个名字,不要困惑,它们指的其实都是草原野牛。
强壮的草原野牛
草原野牛的外形与我们熟悉的黄牛和水牛相差很大,倒是与如今生活在北美洲的美洲野牛非常相似。
成年的草原野牛肩高可达 2 米,体重约900 千克,与美洲野牛相似。草原野牛的脑袋和前半身巨大,脖子短粗,肩膀上长有隆起的驼峰,结实壮硕,视觉冲击力很强。
与美洲野牛相比,草原野牛的角更长、更弯曲,两个角尖之间的距离足有 1 米。尖角可是草原野牛的重要武器,它们不仅会用尖角反击肉食动物,雄性成年个体之间还会用尖角互顶,一较高下。
在草原野牛身上,只有包括脑袋在内的前半身覆盖着厚而蓬松的粗毛,能够有效抵御北方冬季的严寒,为身体保温。当夏天来临之际,草原野牛还会褪掉厚毛,轻装上阵,迎接炎热的季节。
草原野牛不仅拥有粗壮的身体,而且还长着肌肉发达的四肢,能够高速奔跑。当成百上千头草原野牛奔腾在原野之上时,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
美洲野牛的祖先
草原野牛出现于180 万年前,之后一直延续至5000 年前才最终全部消失。草原野牛的分布范围曾经极为广阔,一度活跃于整个亚欧大陆的北方地区,甚至还经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草原野牛的分布范围如此广泛,就像一条巨大的带子覆盖在北半球,因此生物学家将它们生活的地方称为“更新世野牛带”。
中国北方地区其实仅仅是草原野牛分布范围内的一小片地区,尽管如此,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野牛的数量依然超乎我们的想象,它们是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主要构成物种。别看这个生物群以猛犸象和披毛犀为名,但就出土化石的数量而言,一半以上是属于草原野牛的。在第四纪东北地区的平原上,大群的草原野牛在此迁徙、进食和繁殖,它们身边则是体形更大的猛犸象和披毛犀,以及野马、原始牛等古生物。
今天,我们在国内许多博物馆中都能看到草原野牛的骨架。当然,展品的说明中基本还沿用着“东北野牛”这一旧称。其中,大庆博物馆的草原野牛展是最壮观的,博物馆中不仅有一面挂满草原野牛头骨的墙,还有草原野牛狂奔时的骨架展示,给人带来的震撼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
即便草原野牛的种群曾经那么繁盛,但最后还是灭绝了。
关于这种动物的灭绝,人类的猎杀是关键因素;同时,环境的变化也给草原野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草原野牛灭绝了,但是它们的后代依然生活在今天的地球上,这就是美洲野牛。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 美洲野牛正是来自亚欧大陆的草原野牛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