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信念,价值观,能力
  • 发布时间:2021-05-27 14:38

  信念算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语,它所出现的频率可能要比价值观、使命这些现代词更多一些,在没有考证依据下猜想,这个词极有可能是由传统国学中的概念演化而来,它的内在含义我们多数都能意会,常常被认为是让当事者走出险滩迷雾的关键。如果不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描述,可能更接近它的原义,信念是一个人的内心坚信,是每叶扁舟的压舱石,有了它,这条船才会有方向感,才会在风浪中有重心。

  之所以谈及信念,启发是源于最近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自我广告。广告的内容除了这家公司的使命宣言和价值观外,竟然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介绍公司“基本信念”的。一个西方的企业在宣传和说明自己时,用到了信念这样一个词,是原文的本意还是译者发挥,着实让人好奇。

  原文是这么说的:

  我们坚信:

  1. “人类”天资聪颖,向往伟大成就,并有能力实现。

  2. “原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效能永续的基础。

  3. “领导艺术”是一种的境界,以人格基础,从内而外塑造,伟大的领导将人们的全部和激情释放出来,为正确的目标努力。

  4. “产生效能的习惯”必须依赖对完整过程和方法的持之以恒。

  5. “出众成绩的保持”需要平衡产出/产能关系——关注工作业绩的同时关注工作能力。

  短短几条内容勾勒出了这家公司所坚定认为的是什么,与这家公司开展工作相关联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几条内容组成了这个集体组织所有思想输出的理论基础。以一个相对恒定的准则作基础,这家企业才有了出发的原点。在它的基础上才有了目标、方向和方法。

  而对于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信念可能不像这家企业的信念这样条理清晰,理性而有逻辑,它常常只是在某种情景下被锁定住的一份感性,也许它就是转瞬之间自己内心所竖立起的一个明确方向,当脑路再度回放它的那一刻,纵使境遇如何让人焦灼难安,一个满血复活的全新状态又会重新归来。

  有了这个原点,也就有了开始,也才会有跨越沟壑取得结果的方法。

  不论是集体的意志,还是个人的确信,信念说到底就是一个基础的规则集,就如电脑在启动的那一刻起,它就在按操作系统的逻辑在运作,iMAC、Linux、Windows、安卓等,这些基础的操作系统,就如同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几种文明,运行在它们中的功能各异的软件就像人类社会中的企业或个人,每种软件都有一种特定的规则集,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数据,最终为世界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功能实现,如播视频、编音频、处理图片,传邮件、即时通讯……

  以终为始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个重头理念,它的核心要点是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才是正确做事的开始。当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步履艰难,要真正弄懂什么是正确的事,还应适时回望那个始发原点,确保那个内心的确定在,而且那套基础的规则明确无误,在百折不挠之后,定会结出一个确定的果。只要确信信念无误,那就找到了正确做事的方法。

  信念是对所盼望的事情的把握,是尚未来临的事实的证据。

  的确,有信念的人,可能很少很少。

  但是,有生于无,一切又都是可能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