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路径分析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学校管理,管理信息化,路径分析
  • 发布时间:2021-06-02 10:09

  摘要:国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化的席卷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渗透进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信息化融合已成为创新发展的趋势和必要手段。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一重要应用手段。本文将基于大数据与信息时代背景,探讨如何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化模式,并提出相关路径及建议。

  引言:近年来,教育部指出:“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关丽丽标准化、规范化。”任何等级、任何教育方向下的学校,都需注入信息化管理的元素,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只有信息化的注入,才能加速促进学校管理向现代化迈进,从而提升相应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因此,信息化教学是学习做精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选择。

  一、建立实用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当代学校架构主要还是金字塔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成需从上至下,逐一施行。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学习相关经验与制度,并将其从上至下的贯彻到整所学校的教学中,起到领导带头作用。学校管理者在建设学校信息化教育系统时,要积极调研考察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以实用和适用作为教学系统建立的首要目标。学校管理者可以联系相关领域顶尖人才,还有实际情况与本校相似的改革院校,学习如何建立实用型信息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意见征询,建立长期投诉渠道,实现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实时更新,适时改进。

  例如,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实用型信息化系统之前,可以开展全体教工大会,与会人员涵盖学校各方各面,包括教师、行政工作者、后勤服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安保人员等等。会议主要内容聚焦于,探讨关于该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变革中,各方教工人员的实际信息化需求和系统构建建议。教工人员会后,会在全校范围内,持续收集各方实际需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校园内可以设置意见征询箱与投诉箱,教工人员与学术可以对学校信息化系统改革中,假大空难以落实的地方进行投诉或建议。学校将对有建设性的意见予以采纳,并给予表彰或奖励,鼓励广大师生为实用型信息化改革贡献力量。

  二、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信息综合平台

  要实现学校的管理模式信息化,首先学校需要构建自己的信息综合平台,为在校师生提供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的平台和窗口。一般来说构建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包括三部分:网站系统、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这三大部分。学校要加大研发与投入,构建完善的网站系统,实现网站系统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目标,同时还要运行流畅不卡顿,更新及时且迅速。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门户,网站系统需要具备基本的美观、齐全的功能。同时,需要建立保障系统,学校信息系统中通常包含许多学生、老师乃至其家庭的隐私信息与学习状况,这些信息都是非常重要且私密的,一旦被人非法获取,将带来不可估计的恶果。学习需建立保障系统,除却日常维修系统漏洞外,还要不断更新系统相关程序和硬件,保护学校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隐秘性。应用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要实现信息共享或教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个人能力。

  例如,在构建网站系统时,需要包括学校的基本信息介绍:建校历史、著名校友、优秀师资力量、招生状况、升学情况、优秀学员、校园活动等等。除此之外,建立从上之下完备的系统,包括校长的日常工作安排,到各老师介绍与安排,再到每个班的班级主页,包括班级团体比赛情况、黑板报情况、班级课表、班委成员、班级活动、考试成绩、工作之星等许多方面。再到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包括每次考试成绩及试卷、获得的奖项、参加的夏令营、运动会、入团情况、班级任职、老师评价等许多方面。在保障系统上,学校要加大投入,与承包公司合作,搭建相关防火墙和病毒处理机制,严防信息盗取与泄露。还要加强学校信息系统的账号管理与身份识别机制,严防外界人士登录网站内网,窃取学生与教师私密信息。在应用系统方面,学校系统要调查学生和老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如打印成绩单、打印奖状、下载课表等等这些教学应用需求,来为师生设置相应功能。

  三、注入信息化管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学校里的相关行政人员,则要依据管理者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将理念落实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可实施策略机制,展开试点与征询,建立其学校信息化教学适用的行政体制机制。全体教师也需加强相关信息化教学理念学习,将其运用于和学生的日常教学互动中。综上,学校因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注入信息化观念,将信息化理念培训摆在教学创新的突出位置,引领全校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架构。

  管理者在行业顶尖的培训下,更新现有教学管理理念后,应回校召集相关教管人员开会,精准传递学校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宗旨,并要求学校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包括教师数量、教师信息化知识水平、学生信息化接受能力、学校已有信息系统状况、学校可投入资金等相关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学校开展信息化管理变革的体制机制,帮助信息化变革的实施与落地。在学校管理者与行政成员的带动与培训课程开展下,全体教师需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意识。全体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自身教学缺陷与短板,教育信息化必须是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基础。学会如何实现信息化后,教师需针对各班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乃至家庭经济条件等状况,因材施教,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落地实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爱用、想用、会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最大的功效。

  总结: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学进一步升级具有重要仪仪,学校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联合当地各校建立教学联盟,共同改革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要更新相关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以钉钉平台在我校的应用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3):155+167.

  [2]万小慧.信息化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整合研究— —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20(12):106.

  [3]王航.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 — 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0,11(15):34-3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