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买房)处

  前一个周末,因为第一财经的英文新媒体一财全球(YicaiGlobal)获得TechCrunch中国和动点科技的一个奖项,我应邀去常州参加颁奖大会。

  从上海乘高铁一路向西,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常州火车站。

  一辆商务车接上了我和一位年轻人,他是苏州一家智能语音技术公司的项目总监。互相认识后开始聊人工智能,聊着聊着,就谈到了房价。

  他告诉我,苏州房价以2015年6月为界,那以后,公司里的许多员工,就再也买不起房了。他估算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苏州的房价上涨了一倍,从原先每平方米一万多元上涨到两三万元的水平。同时,尽管码农遍地都是,但在苏州这样的地方,做算法的工程师还是很难招。“原先公司从上海甚至北京招人,一些买不起房的会来苏州,这里性价比很好。现在不行了。”

  这时候常州籍的司机插话了,说从上海到江苏,苏州买不起,许多人到无锡买,无锡涨起来了,就到常州买。现在常州的房子也要涨价了。“其实无锡的房子前几年的库存很大,现在常州也到处都是空房,不知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尽管如此,这两年在长三角,房价以上海为中心,向江苏辐射,从眼下上海的成交均价每平方米四五万元左右,到苏州的两三万元左右,到无锡的一两万元左右,一直到常州的万元左右。

  当晚我从常州乘高铁返回上海,又与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技术总监同行。他 10年前从同济大学毕业,现在浦东买了房,去年上海“3·30房产新政”前夕,还“抢”到了一套学区房。

  “我太幸运了,当时幸亏定金下得多,否则后悔的房东会不卖给我的。”

  这位自称宅男码农的年轻人曾经在几家外企工作,出来创业前也曾犹豫彷徨。他告诉我,当年他毕业,奋斗几年,可以供一套房子。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再也别想靠自己买房子了。”

  这次常州行遇到的都是年轻人和创业者,谈到创业和未来本应该兴奋起来,结果房价的话题绕不过去,不免令人有些沉重。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从上海到苏锡常,代表了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而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城市群内部的大连接,让城市之间产生同城效应,年轻人除了上海,其实还有苏州、无锡、常州可以选择,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趋势。

  常州有运作良好的风险资本+园区+孵化器的创业创新平台,而且离上海坐高铁不到一小时,加上良好的制造业、教育、服务设施,生活质量和性价比很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海归及一线城市创业者选择这里。在长三角城市群里,那些一线二线+概念的城市,其实对年轻人应该更有吸引力。

  当晚我回到所住的小区,因为是周末,居民都从各处回来,整个小区的停车场爆满,路边都停不下了,许多汽车停到了人行道上,一部分还被小区的物业早早贴上了罚单,车轮也被上了锁链。

  未来一线城市年轻一代中的许多人,将住在一个买不起房和放不下车的城市里。也许他们最终会选择更加共享的生存方式,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租住公寓,他们会跟随工作机会、听从内心召唤选择流动性更大的生活与工作,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要买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