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市场份额为何超过Chrome?

  如同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对智能手机的掌控, Chrome和Safari浏览器在各自的系统中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却不是这样— Chrome正在大幅落后。

  印度拥有13亿人口,印度尼西亚拥有2.6亿人口,但这里领先的手机浏览器品牌是UC—一家来自中国的手机浏览器公司。

  根据网络分析公司StatCounter最新的数据,2017 年,UC浏览器在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份额为51%, Ch r ome浏览器只有3 0 %。还是2 017年,在印度尼西亚,UC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为41%,高于Chrome浏览器的 32%。

  自从2012年2月推出Android版本的Chrome以来, C h r ome在移动浏览器的领先地位就未曾动摇过。根据St atCounter的数据,目前在全球移动浏览器市场,Chrome的份额为47.8%,Safari为21.43%,UC则为 14.66%。

  那么,在人口众多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UC是如何超越Chrome的呢?

  全球化 UC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较早的全球化策略。早在2010年,UC就开始开拓印度市场,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则是在2012年。虽然当时只有 PC版本的浏览器,但较早进入这两个国家使得UC积累了很好的渠道资源,以及对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后来移动版UC浏览器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特殊需求 作为移动网络比较落后的两个市场,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智能手机比较低端、移动网络访问速度都缓慢且不稳定,这些都使当地用户产生了一些非常特殊的需求,比如如何最大化地节省流量、节省手机内存,以及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浏览网页等。这些需求其实很像中国市场用户在早期的那些需求,UC本身拥有非常多的相关技术和优化经验,再加上一些针对本地市场的特殊优化,UC浏览器更容易获得本地用户的欢迎。而追求性能的Chrome则缺少类似的针对性优 化。

  内容聚合 针对本地用户的喜好,UC浏览器提供了网址导航,并聚合了很多本地化的内容,比如板球新闻等。 2016年6月,UC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发布了内容聚合平台UC News,现在日浏览量已经超过1亿。结合内容和流量压缩等本地化的技术,UC对于本地用户来说已经不仅是一个上网工具,还是一个更有依赖性的入口和内容获取平台。

  对于UC来说,领先可能只是阶段性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虽然人口众多,但互联网的普及率并不高。印度只有30%的人口上网,而印度尼西亚只有25%。这两个国家的互联网用户也都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用户需求的变化还有太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UC在当地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

  一个可以参考的市场是中国。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Chrome占中国移动浏览器市场54%的份额,UC则为 17%。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用户相对成熟,而且大部分设备的性能都很强大。在这样的市场中,UC相对于 Chrome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尤其是,作为Android系统的提供方,Google拥有太多系统性的优势,比如Chrome浏览器在Android系统的内置、众多杀手级的移动应用(Gmail、Youtube和Google Maps等),以及Google庞大的财力。如果Google真的投入精力进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庞大的潜在市场, UC的压力将会很大。

  当然,未来的竞争取决于两家公司的努力程度,而不是纸面的实力。当初在PC浏览器市场,微软同样拥有绝对优势,但短短几年时间,Chrome就让IE浏览器变成了摆设。UC的问题在于,仅仅在一些早期的市场证明了自己,而Chrome一开始就在主流的浏览器市场打败了IE 浏览器。避实就虚是个很有效的策略,但你不可能永远躲开对手。商业就是这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