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张梓娟成为小牛资本集团的海外传播总监。在此之前,她的身份是国内首家商业空间短租平台云Space的联合创始人,离开时,云Space已经完成两轮融资,估值2亿元人民币。
“我把创业当成一种体验。”大学毕业后就没有离开过公关行业的张梓娟先后经历了平安、万科等大公司,在她2014年决定辞职创业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离开全球500强去做一个草根创业者。”但张梓娟对创业有自己的追求,“希望人生中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尝试,去把一件事从0到1做起来。”
正如张梓娟所期望的,在云Space,她第一次接触到公关职能之外的工作,几乎包揽了品牌宣传、行政、人力资源、销售等大小事务,“除了技术、财务、法务这些工作,其他我都干过。”甚至当她负责的深圳团队销售业绩一度超过北京和上海的团队时,张梓娟发现自己可能还是个不错的销售。
这段为期3年的创业对张梓娟而言就像是 “职场加油站”,让她认识到自己并非全能,继而她还萌生了读MBA的想法—如果没有这段创业,张梓娟或许不会这么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领导力。
这和在大公司做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在万科,张梓娟已经做到经理级别,由于大公司本身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团队人员背景大多相似,所以管理较为轻松。而创业公司里,团队从三五人慢慢扩张到将近100个人,张梓娟第一次发现,“原来彼此之间的思维逻辑可以差这么多。”
创业初期,用张梓娟的话说,公司实行的是“江湖义气式的管理”,“很粗暴,就是打感情牌。”直到公司业务逐渐稳定,团队成型时,张梓娟与合伙人才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在制定制度时,张梓娟与合伙人产生了分歧。大公司出身的张梓娟建议实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和邮件文化,但合伙人认为这些做法并不适合当时公司的情况。在公司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从宽松管理过渡到制度化管理是个难题。张梓娟最终选择了妥协。“大公司跟小公司面临的困难不一样,我们不应该把自己上家公司的习惯带到这份工作中去。”
不过,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张梓娟还是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其中最让她纠结的是更新人才储备—为了优化人才结构,必须开除一些跟不上公司节奏的老员工。直接开除会让其他员工对公司没有安全感,于是张梓娟尝试为老员工建立培训制度,但不得已还是放弃了一些人。事实证明管理上的适当强硬是有必要的。
这些管理上的挑战让张梓娟逐渐学会从公司整体角度考虑问题,而不仅仅从部门角度出发。这为她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宽广的视野, “以前不理解上级的决策,现在理解之后对工作帮助非常大。”此外,张梓娟也比别人更能理解不同阶段公司的特征,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她的职场竞争力。
在与合伙人确认云Space没有海外扩张计划后,拥有6年海外传播经验的张梓娟感到 “特长无处发挥”,她选择暂停创业,重回企业。正在成长中的小牛资本成了张梓娟当下的理想选择,这是一家介于大公司和创业公司之间的“成长型公司”,和她供职过的平安和万科相比,小牛资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对于张梓娟而言,比起大公司的管理严格和分工明确,现在的她更想要自由的发挥空间和未知的可能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