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ARCS动机模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1-07-03 14:34

  摘 要:学习动力是学生愿意为自己的学业付出努力的重要力量,其动力强度的大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等职业旅游教育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中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较低等问题,不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ARCS动机模型作为一种动机激发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4个方面进行激发和维持。该理论为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提供了新方法。本文主要运用ARCS动机理论,探讨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

  引言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广泛关注。文件指出,为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应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1]。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影响[2]。

  中等职业旅游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旅游行业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因其教育特征的不同,中等职业旅游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灵活度大的特点[3]。但由于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不强,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此,为了促进中职旅游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加入日常学习中来。这既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的品格,促进其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教育格局已经形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但由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旅游教育起发较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严重限制了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教育所面对的生源主要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中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动机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对旅游专业的课程也没有兴趣。另外,大多数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清晰,不明白上学是为了什么,也不了解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拿个文凭,有些学生甚至是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才进入学校的。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其学习缺少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中职旅游专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困难。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旅游职业教育作为就业前的准备教育,主要目的是为旅游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避免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中职教师只重视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授,涉及行业的实训操作内容占比较少[4]。理论性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听起来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聊,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大部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有些教师也会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但是低比例的多样性未能改变高比例的单一性,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大大减少了其动脑思考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减弱,这必然会影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ARCS动机模型概述

  (一)ARCS动机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ARCS动机模型最早是由美国的凯勒教授提出的。凯勒教授将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划分为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4个方面,ARCS是这四大因素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型以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着眼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强调教师既要采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要采取措施维持学生的动机。

  在该模式指导下,教师应围绕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这4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上课时教师应采取措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对于某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具有兴趣时,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才会被激发,进而有了学习动机;其次,当学生注意的内容与其需求、认知结构、学习经验等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学生发现注意对象与其期望目标之间的关系时,学习动机便可以得以持续;再次,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熟悉,有信心能够完成任务目标,并且在实际完成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同学可以给予一定支持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则可以得到持久的维持;最后,当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预期时,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自豪感、成功感,形成正向反馈,动机得到长久的维持。

  (二)ARCS动机理论的研究现状

  由于该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因此引发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凯勒教授与日本的学者一起首次将该动机模型运用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以后的学者将ARCS动机模型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奠定了基础[5]。之后,该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Walter Dick和Lou Carey将该模型与加涅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了5项教学环节,并将动机设计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6]。几年后,凯勒教授将ARCS动机理论运用于护理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促进了护理专业教学的发展,也为各专业的学科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7]。

  国外众多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国内学者将该模型运用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创造了有利条件。高利明教授首先研究了该理论,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重要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从理论层面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8]。随后,郭德俊等人讨论了ARCS动机模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策略,为该理论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了可能[9]。付欣友教授创造性地将ARCS动机模型运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该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10]。黄金秋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使用了该理论,设计与中职计算机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将ARCS动机模型运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11]。

  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运用ARCS动机理论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目前,ARCS动机理论主要运用于中职计算机、电子商务、英语等专业,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少之又少,将该理论引入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丰富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根据ARCS动机理论,如果知识内容本身或其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比较有吸引力,能够为学生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学习体验,那么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吸引力和专注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高涨[12]。因此,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首先应使学生在上课时产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关联性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没有使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或与自身之间的联系,渐渐地学习动机就会降低[13]。因此,教师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讲授的内容应与学生自身的经验、认知结构相联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学习有自信,才能拥有学习动机,愿意为自己的学业成绩付出努力。中职学生大多是由于自己学习成绩不佳才选择中职院校,学习上的挫败感很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例等选择应围绕着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进行。

  (四)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满足感是学生学习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当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功或得到外人的夸奖时,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学习的满足和自豪感,进而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学习越有自信,会更愿意投入学习中,其学习动机会更强,形成正向循环。

  四、结语

  动力是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情的内在力量源泉,其驱使着个体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付出努力和行动。中等职业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足。ARCS动机模型作为研究动机激发的理论,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ARCS动机模型与其他的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学生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实践性较强,由此形成的学习动机也更加稳定。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学习拥有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1-04-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2] 鲁昕.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N].人民政协报,2020-12-09(009).

  [3] 韩宾娜.旅游教育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54-55.

  [4] 俞兆海.谈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04.

  [5] Hill L A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Microcomputer Coursewar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995(3):665-666.

  [6] DICK W ,LOU C ,CAREY J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0:5-11.

  [7] 廖春玲.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9.

  [8] 高利明.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2):13-16.

  [9] 郭德俊,李原,方平.课堂动机教学模式概述[J].教师教育研究,1998(1):62-70.

  [10] 付欣友.ARCS动机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0(3):90-92.

  [11] 黄金秋.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1-7.

  [12] 郑燕林.ARCS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3):18-23.

  [13] 郭红霞.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9(4):49-5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