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后六客会”时间再考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文学家,艺术家,湖州
  • 发布时间:2021-07-23 18:58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根据现有史料,其至少四次到过浙江湖州。其中一次是在湖州当知州,并在任上因发生“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杭州和湖州的百姓闻之,为他“作解厄道场累月”,祈求逢凶化吉。苏轼听说后撰诗嗟叹:“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湖州在苏轼的印象中是很好的,他写有许多涉及湖州的诗,如“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霅水未浑缨可濯,弁峰初见眼应明”“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等。湖州至今还留有“爱山”“苏湾”等纪念苏轼的地名。苏轼在湖州,还曾参加了两次“六客会”,这在文学史上也十分有名。

  第一次“六客会”的时间是很明确的,即在熙宁七年的九月,熙宁七年就是公元1074年。当时参加“六客会”的六个人是湖州知州李常和苏轼、陈舜俞、张先、刘述、杨绘。

  第二次“六客会”在什么时候举行?说法不一。王宗稷的《东坡先生年谱》《施注苏诗》所附年谱都认为发生在元祐四年,即公元1089年。而余方德先生的《湖州的前后“六客会”》一文认为当在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的七月。余方德先生考证出的元祐六年,即1091年是正确的,然具体月份却有误。

  苏东坡参加“后六客会”而写的词《定风波》云:“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该词前有序曰:“余昔与张子野、刘孝叔、李公择、陈令举、杨元素会于吴兴,时子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

  若“后六客会”真发生在公元1089年,则第一次“六客会”的参与者李常并没有去世(李常,字公择),李常去世的时间是在元祐五年,即公元1090年,《续资治通鉴长编》第438卷中有明确记载。

  而第二次“六客会”的参加人员中有当时的湖州知州张询。在嘉泰《吴兴志》对“六客堂”的记载中,曾引张询“六客词序”。序云:“昔李公择为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素、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邦,子瞻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而子瞻为后六客词。”从“今仆守是邦”可知,张询的确时任湖州知州。同样,从嘉泰《吴兴志》记载中可获知,张询任知州的起始时间是元祐六年,即公元1091年。

  可见“后六客会”发生在元祐六年及其后的可能性大增。又查苏轼在元祐六年离开杭州,卸任杭州知州,且在《定风波》词中云“十五年间真梦里”,因此“后六客会”离第一次六客会当有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诗词中的数字当为约数,未必十分精确),元祐六年即1091年,离第一次六客会有十七年,在十五年左右这个时间范围内。

  那么具体是元祐六年的几月呢?查清代学者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苏轼在元祐六年三月上旬离开杭州,绕道湖州察看水灾灾情,并于三月十一日在德清慈相寺半月泉留题,三月十八日泊吴江。且苏轼元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也云:“窃以浙西二年水灾,苏、湖为甚,虽访闻已详,而百闻不如一见。故自下塘路由湖入苏。”可见苏轼三月中旬当在湖州。又据《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可知,元祐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苏轼已至开封,六月、闰六月、七月仍在开封,八月朝廷命其出知颍州。

  因此,经笔者考证,“后六客会”发生时间最有可能发生在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三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