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活就业人员“心中有底”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视野,就业,企业
  • 发布时间:2021-07-30 10:21

  灵活就业人员再度进入政策视野。

  在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让他们‘心中有底’,相信未来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当天的会议决定,对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关企业应合理保障劳动者权益。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等。

  这无疑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福音。一直以来,尽管总是在城市里奔波辛劳,也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始终难以得到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一道道门槛,往往把他们挡在城市之外。而企业出于自利目的下的各种苛刻条款,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不吝其细地提及,督促平台企业制定和完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算法,听取劳动者代表等意见,并将结果公示。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样态的就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快递、外卖、直播、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技术小工等等,层出不穷,原有的以单位、企业为承载体的就业模式,已经很难涵盖当下的就业。同样,这些新生业态的就业人员也面临着劳动保障的难题,甚至可以说,保障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以一度十分流行的劳务派遣而言,一方面,用人单位付出的并不少,各项支出叠加,成本并没有降下来;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却很难得到保障。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还有,不少城市对外来务工者采取以户籍划线的政策,导致此类人员无法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这些城市的管理者看来,相当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属于“低端人口”,并非善待、引进、延揽的目标……

  这样的态度无疑是错误的。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各类人才,高端与低端,也并非完全是以学历、财富为衡量标准的。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新业态需要新就业,惟有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让城市的色彩越来越丰富。

  事实上,中央对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心一直很坚定,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也为新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但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落到实处,不然,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权益。

  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真正把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做好,为这部分人兜起制度的底。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监察的作用,通过常态化巡查,以及严厉的问责,确保制度不走样、不变形、不敷衍。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这个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福利,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就业,关系到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不可小视,不可耽搁,更不可轻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