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滴滴上市与整改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滴滴,互联网,领域
  • 发布时间:2021-08-03 10:09

  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开盘价16.6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8.9%,总市值近800亿美元。耐人寻味的是,滴滴没有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举行上市敲钟仪式。为何如此低调?随后发生的事情提供了合理解释。7月2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紧接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整改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滴滴股价应声而落。滴滴迅速表示,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此事引起互联网领域巨大震动。看来,业界对互联网的心态与预期,有必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第一个需要调整的是对于上市的心态。

  长期以来,互联网人把公司赴美上市,当作梦想实现的标志。滴滴赴美上市,是这一惯性的延续。其实滴滴至今才上市,已经错过了许多机遇,经历颇为坎坷。其最高光的时刻,是在国内战胜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公司遇到的最强的竞争对手,优步公司。有一度业内甚至研判,优步将成为第一家打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本土不可战胜神话的美国公司。互联网周刊也是经过认真分析,才提前一年半判断出滴滴将胜出,中国会成为优步的坟场(见周刊2016年5月《优步的坟场》(上、下))。这一仗,可以说是险胜、惨胜,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和颜面。滴滴发展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为国争光的历史,是值得肯定的。

  滴滴早就应该上市,但是否需要到美国上市?说是“惯性延续”,是因为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3年以前,中国互联网上市的最佳地点是美国,因为香港资本市场不承认双重投票权。但随着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转折点到来,香港市场已具备了适合互联网中国概念股回归的条件。此时正是滴滴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时候。此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美国有势力企图排挤中国概念股;另一方面,中国在加紧迎接中国互联网企业回归。资本“脱钩”之势渐成。

  我们不知道滴滴上市前发生了什么,但现在知道了上市之后发生的事情。对业界的启示在于,互联网公司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低头发展,不看环境变化,要适应资本环境的变化,顺势而为。往深处想,与什么资本结合,也是一个大方向上的问题。

  第二个需要调整的是对于安全的预期。

  以往互联网公司更多考虑业务发展,这种业务与社会要求,特别是安全要求是什么关系,考虑得不多。这次停止滴滴新用户注册,下架APP,说明事情已经很严重。

  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包括道路数据,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问题出在哪,事情何以至此?此次审查并没有涉及2021年9月1日起才施行的《数据安全法》,主要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形。按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解释,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我们注意到《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二条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当然,互联网企业将来还要举一反三,学习这次没有涉及的《数据安全法》。

  安全审查,这本是美国人首先采取的做法。以前以为是美国人搞的非贸易堡垒。用来对付华为就是以安全为名目。过去与美国关系好时,不敢提国产化,现在可以提了。是不是这样呢?现在看,不完全是这样。安全本身足以成为理由。中国在自主可控发展的要求下,正把安全当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提。

  中美皆是如此看重安全,说明大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将来的网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对业界的启示在于,互联网公司不仅要关心经济学,还要搞懂政治经济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低头发展业务,不看社会期待与要求,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