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江湖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三明,野菜,滋味
  • 发布时间:2021-09-11 16:32

  三明在地的野菜滋味

  野菜,即野生的可食植物,再严格一点来说,是从种源和繁育上都依赖自然而非人工的可食植物。野菜滋味浓郁,带着浓厚的本草辛香,真正被三明当地人认识并融入生活当中的野菜品种并不多,却足以让这依山而居的日子充满淋漓的山野气息。

  三明常见的野菜有艾草、鼠曲草、荠菜、苦菜、蕨菜等,当地人享用野菜的方式与中国其他山区并无二致。以我们到访的大田县为例,正好是清明节后,万物吐新,野菜鲜嫩,餐桌上几乎顿顿可见野菜的身影。摘取苦菜的新鲜嫩芽,先焯水去掉涩感,与小肠一起入汤,味道清润爽口,便是小吃店里随处可见的苦菜小肠汤,常被拿来与当地小吃九层粿搭配。蕨菜是当地人春日餐桌的主角,白天外出采一把鲜嫩的蕨菜,当晚便可加上红糟烹炒,吃下山野的清鲜。清明粿也是这个时候才有的,采鼠曲草捣成汁和入糯米粉,包上当地的笋干或者豆沙馅,咬下去同样有满口的青草香气。一些地方也时兴做荠菜猪肉饺子,当地的朋友提起它时,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是春日独有的一口鲜。

  三明的乡村民居大多背山面田,一落落相对独立地包裹在山的怀抱里,这样良好的生态是各式野菜生长的温床。村民不需要走远,在屋前、河边、田埂间就可以随处采摘常见的野菜,食用之外,有些草本对他们来说是“天然药”。譬如艾草可治疗风寒感冒、车前草利尿、鱼腥草去火、鼠曲草降压、马齿苋降血糖等,皆是代代流传的“乡村土方”。当地人世世代代依山而居,与自然为邻,他们依据经验,或食用野菜,或药用草本,但若往深一点问下去,却很少有人能道出个所以然来。

  一条为野菜正名的路

  武松建是三明当地野菜知识的研究者和普及者,用他的话说,当地人对野菜的认识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许多野菜在不被知晓之前,都被当作是山间的野草。武松建眼下正在编撰一本关于三明野菜名录及其药用价值、食用方法的书。因电视台的工作,他在多年前结识了当地著名的青草药专家宋纬文,此后便跟着宋纬文到三明各地做田野调查,辨识当地的草本,同时也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史料补充专业知识。如今,他已经是三明野菜领域公认的老师。

  自从接触野菜之后,武松建热衷的户外游也变得别有趣味,他开始提前踩点,了解哪个地方的野菜资源丰富,就带着朋友们去那里辨识野菜。认识的野菜多了,大家开始摸索起野菜的吃法,正好野外露营也需要生火做饭,野菜就成为主要食材。但吃野菜并不是一件轻巧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而科学的认识过程。认识野菜也不是就在野地里翻腾着认,以身试草是极端冒险的做法。很多植物的幼苗在形态上非常接近,如果不仔细区分,很容易误认。比如白苞蒿和剧毒的毛茛就长得很像。有些植物虽然没毒,但是口感却有天壤之别,比如藿香蓟与牛膝菊。

  在认识野菜的过程中,武松建是专业的带路人,他以山野自然为课堂,严谨而详实地跟大家分享草本知识,他常告诫大家,没有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要去冒险尝试。此外,初尝野菜也要适量,“通常第一次食用时要少吃一点,注意留取标本,第二次可以稍微多吃一点,待确定食用安全后再放心大胆吃。此外,烹调方法也很重要,一是要去除野菜含有的有毒物质,二是要通过烹调尽显美味。”武松建说道。野菜是未经人类驯化的可食植物,它散发着的生猛粗粝的山野劲儿,吸引了这些生性爱自然的人,他们以“山人” 自居,步入深山腹地,识草本、吃野菜不仅是他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也是他们向外界勾勒并把“山” 具象化的过程——如果不是有意识的探索,即便世世代代生存于此,许多人也不知道身后的山到底藏着多少宝藏。

  久而久之,原本的户外俱乐部也变成了“野菜知识文化交流群”,聚在一起玩户外的这些人里,不乏厨师、酒楼老板、美食爱好者,他们热爱钻研野菜的料理、烹饪方式,甚至就在这天地之间架起锅炉生起火,举办“野菜烹饪赛”。自2009 年至今,“野菜烹饪赛”几乎以每年一次的频率举办着,早已成为三明当地的特色活动。参与者多为喜爱野菜的户外队,他们以不同的户外俱乐部为组别,每年都会选定一个野菜资源丰富的地点作为比赛场地,当场采摘制作,并邀请中医药专家、学者、美食家到场点评。十几年下来,烹饪赛已经融合了当地的草根、药膳文化变成更大规模的在地文化活动,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群户外玩咖成功地通过“野菜” 让许多外地人了解三明。不少人在活动中认识了丰富多样的野菜,也认识了这些草本的摇篮——三明的自然环境。

  享用野菜,山人自有妙计

  在武松建的影响下,许多人做起野菜生意,山宝和妻子黄小花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本来在大田经营着一家农家菜馆,因为常年跟着武松建到户外辨识野菜,钻研切磋野菜的做法,夫妻俩积累了不少野菜的知识。“每回到户外去,最兴奋的是去认识不同的野菜,我们会采摘一些回来,用不同的料理方式做给朋友们吃,大家一起评判交流,有时候做出特别惊艳的菜式,我们就把它加入店里的菜单。尝试得多了,菜式也丰富起来,原本的农家菜馆不知不觉变成了野菜馆。”黄小花说道,目前,他们已经研发出不下百种野菜菜式,其中还有好几道在比赛中摘得桂冠。近年来,从外地慕名来找他们一尝新鲜的餮客不少。

  我们与山宝约好了一起下乡采野菜,再到他的酒楼品尝野菜料理。山宝约上同是野菜达人的朋友陈宏,开车沿着大石村的方向去,原以为这趟寻觅野菜的路途需要去荒郊野岭,不料车子到一个乡下的农场便停下来了。野菜虽野,但不孤僻,山前屋后、田埂河边即可寻到许多野菜的身影。山宝和朋友提前踩过点,这块区域可以一次性见到多种野菜,田埂上的马兰头整片铺开,葡萄架下的龙葵长得旺盛,边上可见零星几颗结着红色花串的益母草,此外还有紫云英、金樱子,甚至是桑树的嫩叶。这些植物并不罕见,但少有人知道是可以入馔的野菜。比如龙葵,山宝告诉我们,它已经是广西人的家常菜,但在三明,还很少为人所知。我们在采摘龙葵时,农庄的主人凑过来一个劲地询问龙葵的烹饪方法,原本的杂草经内行人指点忽然变成了营养丰富的野菜,农庄主人像捡到宝似的面露喜色。不一会儿,五六样鲜嫩的野菜已经装上了袋,有马兰头、龙葵、野茼蒿、牛膝菊、嫩桑叶。山宝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晚上的食单。

  山宝关于野菜的料理方式,显得颇为先锋。这与三明当地的饮食文化不无关系——这是一个建国后才设立的新兴城市,虽地处闽中山区,却杂糅了许多外来人口,饮食口味上并无定式。野菜是山的馈赠,“山人”爱折腾,一道道野菜在他们手里被赋予巧思,变成创意菜。比如嫩桑叶,山宝和妻子最喜欢的做法是拖浆油炸,用洋气一点的说法就是“天妇罗”,这样的做法完整保留了桑叶的形态,一整片夹起来翡翠般鲜亮,口感也很妙,不仅保留了桑叶的清香,还通过油炸使桑叶的粗纤维变得酥脆。鲜嫩的牛膝菊、龙葵则用来涮高汤,用最简单的吃法凸显春日嫩芽难得的鲜甜。摘回来的野茼蒿显得老了些,便加了皮蛋做成煲炖得软烂,入口即化,浓郁的香气让人好一阵回味。山宝告诉我们,野菜最让人喜欢的就是完全脱于自然的这股霸道的草木原香,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烹饪,追求的都是把它们“逼” 出原味,同时也尽显美味。

  作为野菜爱好者,无论是武松建这样的领路人,还是山宝这样的践行者,都有志于推广三明野菜文化。山宝酒楼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寻味而来的除了野菜爱好者,就是一些猎奇的餮客,当地人来得并不多。山宝巧妙地将采摘野菜的活计交给当地的农户,教他们辨认野菜的技巧与一些料理方式,农人采摘野菜供应酒楼之外,久而久之也将之融入生活。在武松建的牵头下,也有一些当地的有机生态农场联合农科院进行着野菜的育苗工作。他们都以“野菜” 为引,一步步深入认识山,并试图以更好的“山的滋味”滋养当地人的生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