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南沙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门户枢纽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3 15:13
广州南沙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珠三角发达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拥有全球枢纽大港,内河航运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快南沙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对更好服务大湾区制造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南沙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近年来,南沙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区域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1023.50 亿元,占GDP 比重为55.44%;服务贸易总额达3.44 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全区服务贸易企业累计90 家,航运物流、金融服务、邮轮旅游等领域的发展迅速。
(一)国际枢纽港功能逐渐增强,航运服务贸易引领发展
南沙港区2020 年集装箱吞吐量1722 万标箱,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单体港区, 助力广州港成为全球第五大港。开通国际班轮航线 114 条、内贸航线32 条。广州航交所交易额居全国第二,是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累计完成3653 艘船舶交易,累计交易额达145.65 亿元。累计完成158 架飞机和 80 艘船舶租赁业务,成为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华南唯一的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建设顺利推进,落户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经国务院批准落地实施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
(二)金融开放度提高,跨境服务发展迅速
南沙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585 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3 家,占广州市数量的 1/5。国际金融论坛(IFF)、广州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跨境电商清算中心、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开展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等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FT 账户)1569 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 4000 亿元。服务外包高速发展,全口径执行额8.07 亿美元,同比增长6.15%。与南沙汽车、船舶、航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外包、零部件和仪器设备检测服务外包、航运服务外包成为重要支撑,会展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已初具规模。
(三)探索文旅等新业态,推动跨境服务消费
文化服务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落地广东自贸区首单艺术品文化保税展示业务,实践广东自贸区首单以“关税保证保险”形式出区展示的保税艺术品成功案例,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设立并运作。推进邮轮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全国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旅客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成为全国邮轮港口出入境旅客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港口。2020 年全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B2B2C)货值 176 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平行汽车进口业务不断壮大,成为全国第二大平行汽车进口口岸,首创汽车平行进口“保税+ 会展”新模式。
(四)深化穗港澳合作,推进湾区深度融合
推进专业服务领域开放,实施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试点实施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了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首航。推出“一日梦享·大湾邮”邮轮旅游产品和穗港跨境直升机服务。联合香港开展跨境保税转租赁等业务,推动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南沙港澳保险内地服务中心以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等。建成“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近30 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建设了新鸿基庆盛交通枢纽综合体,落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 澳门姊妹学校。港澳人才出入境便利化大幅提升,在全国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和港澳籍人民陪审员,率先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规划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引进霍英东鹤年堂中医城、兆康国际康复中心等高端医疗项目,探索“零关税、零壁垒”模式推动建设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
(五)打造服务贸易发展载体,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创新示范区正加快建设。蕉门河中心区区块已形成金融、总部经济、政府服务、现代商贸、公共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集聚区,包括香江国际科创中心、中国铁建环球中心、中惠国际金融中心等大型商务办公、商业综合体。海港区块- 沙仔岛作业区和海港区块- 龙穴岛作业区形成以航运物流、保税物流、保税仓储、跨境电商、平行汽车进口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南沙湾片区形成邮轮旅游、航运交易、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服务外包、航运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明珠湾起步区块推动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庆盛枢纽区块形成与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推进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产业发展态势。形成了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科技创新中心、蒲州高新科技园、南沙服务外包及软件信息协会等一批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南沙区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弱项,主要是:服务贸易总量比重偏小,大型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缺乏,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结构单一,聚集的贸易业态不多,新兴服务贸易类型较为缺乏,服务贸易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等。
促进南沙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服务贸易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推动以南沙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形成与前海、横琴合作区高水平战略互动,建设湾区产业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化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深化开放新引擎,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推动湾区产业优势辐射带动作用。
(一)鼓励服务贸易商业存在双向发展,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深度融合
紧抓全国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和提高开放程度的契机,全面推行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争取国家相关部委以及港澳特区政府支持南沙先行先试,重点在电信、金融、物流、法律、教育、医疗、文化传媒等领域对港澳乃至境外进一步降低门槛、加大开放力度、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内地与港澳在规则和体制机制上的对接,推动港澳专业服务与内地市场对接,推动打造一体化的粤港澳服务贸易市场。针对南沙区位优势和特点,在CEPA 框架下,面向港澳加大航运物流、现代金融、信息通信、离岸贸易、法律服务、文化演出、印刷业等领域企业引进力度。推进外商投资和境外贸易类企业商事制度与国际接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功能区。培育“南沙国际服务贸易总部示范基地”,认定一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二)强化港区联动,加快航运服务经济发展
推进建设“海运国际中转分拨集拼中心”,在南沙保税港区监管仓库内,对境外进口货物、国际转运货物、区内出口货物进行分拨、集拼、转运、清关等业务,实现全球揽货、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等一站式业务。充分发挥湾区空港集群效应,打造联通港深穗三大机场的“离港空运服务中心”,拓展空运货物的集货、分拨、分流、打板、运输等服务功能,促进大湾区国际空运资源的互补、互联、互通。打造以大洋洲、东南亚为主要航线,辐射欧美地区、连接各友好港的综合性航线体系,建设国际互通的电子班轮航线,推动通关报关信息互认共享、充分发挥物流对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支撑功能。利用南沙疏港铁路将建成开通,形成江海铁联运,利用中欧( 亚)班列海陆联运、跨区域保税流转模式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物流集聚,将南沙打造成为联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三)推动金融创新,打造湾区资本发展高地
促进航空航运设备、船舶、基础设施、工程机械设备、医疗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集聚和创新发展,联合港澳进一步优化双SPV 跨境租赁模式,发挥香港、澳门以及与40 多个国家双边税收协定的优势,促使跨境保税向跨境租赁模式转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加快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争取设立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和合资证券、保险公司。利用金融开放政策逐步打造区域离岸金融中心。围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兴服务经济,集聚高能级产业形态,提升国际贸易集成功能,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发展服务贸易。扶持跨境电商、出口信保、服务贸易、平行进口汽车在内的新兴贸易业态,促进新型贸易业态的快速发展。保税港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航运服务、创新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并积极探索建设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区。
(四)发展数字贸易,打造跨境数字贸易港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搭建以海外推介、信息共享、项目对接、版权服务、统计研究等为核心功能的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积极吸引、集聚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平台企业和境内外各类数字贸易专业交易平台,拓展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数字版权确权、估价和交易流程服务功能,探索建立虚拟生产性供应链服务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采购、生产和交付,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委托加工、流程控制、展示交易等一系列服务,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环境,打造良好的数字贸易生态环境。推动形成“数字政府+ 数字园区+ 数字产业+ 数字企业+ 数字社区”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高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数字企业在区内集群发展,研发及出口数字产品和服务。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和信息通讯等新型产业的外资利用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促进数字产业和数字贸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线上经济和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作用,促进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多维度扩大国际贸易市场。
(五)深度融合,建立湾区服务贸易跨境合作区
以对港开放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对接港澳管理制度、规则和标准着力开展管理机制协同创新。借鉴港澳行业协会管理规范,探索与港澳的行业管理标准和规则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和在货运代理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则和标准对接机制。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大力引进港澳一流服务型企业和机构,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业务总部、窗口企业和涉外专业服务机构。丰富和发展香港企业接单、区域内企业交单的服务外包联合承接、运营的新型业务模式,共同开拓国际服务业外包市场。深化穗港澳在数字贸易、金融、会展、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推动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服务、航运物流、邮轮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探索“零关税、零壁垒”模式推动建设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庆盛园区。 在法人治理机制中进一步强化香港因素, 持续增加港澳仲裁员数量,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六)创新贸易业态,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联合港澳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探索建立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推进对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从南沙口岸入境实行15 天免签政策。探索邮轮码头物资供应“快速通道”模式,邮轮补给物资一站式通关,依托邮轮母港开设旅游免税店、出口退税店,加快邮轮、游艇等高端跨境旅游发展。推动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发展,发展专业会展、保税会展,通过综保区开展进出口贸易、保税存储、展示交易等业务,优化文物、文化艺术品、珠宝以及车辆等高端消费品从境外入区监管模式,拓展文化艺术品国际、国内市场,完善和创新“保税+”进口业务,推动进口贸易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贸产业生态区。
(七)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便利国际人才自由流动
推动南沙成为全球人才向往地和集聚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辐射地,建设国际人才驿站,努力形成面向全球的引才聚才体系,实现国际精英的无障碍流动与社会融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计划,面向全球引进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战略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一流学者和优秀创新科研团队,吸引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汇聚南沙。推动港澳人才在南沙便利从业执业,加快推进旅游、社工、通信、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对港澳职业资格认可,落实好港澳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鼓励在南沙工作、符合条件的境外专业人才参加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专利代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实施自贸区出入境及停居留便利化措施,争取国家支持,在南沙试点开展技术移民,实施更加便利的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的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