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研究
- 来源:信息新报•建筑科技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24 10:45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很多领城,随之也增加了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培养目标,成为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也在不断地显现,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能力教育, 计算机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操作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培养目标而言,课程的设置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前提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一些-般软件的操作。所以,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突出学有所用。即通过老师课堂基础知识的不断讲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一、关于课程建设思路的分析
就计算机公共课而言,其特点是课程内容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依照课程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在课程的建设时,就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改革课程内容,其次是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最后是实验室的建设。
对于其课程内容改革而言,应该依照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技术机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应用特点,根据本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再具体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来进行:必须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素质,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获取计算机知识的技能,当前最普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使这几个部分合理的组合在一起。
二、对于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1.教材的选择上应合理。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路径,以及老师教学的讲授依据,对于教学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不适合的教材同时也会给教学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是达到高质量教学目标的第一步。《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门公共基础课,学校各个专业都要学习,选择教材时要注重教学对象的选择,既有注重教材的普遍性,也要注重其特殊性。对普遍性来说,主要是针对非技术机专业学生的教材选择,特殊性就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选择教材的。由于专业的不同教学目标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能够普及应用的目的,但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是为了让学生在基础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向更专业化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是为其以后学习打基础。因此, 选择教材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可以以下几点:
1)教材必须语言清晰通俗易懂,易教易学,对于一些概念知识必须要准确,操作明了;2)教材的内容上同时要具有两方面的知识,既有基础理论又要有实际操作等知识。3)要选择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案例编写风格的教材,对于知识内容上的叙述上简明扼要.而且还具备知识拓展的内容,图片形象過真,通俗易懂的教材,这样学起来才更加轻松。对于案例操作内容的编写,要达到学生能够依照教材编写内容的思路.步骤,进行很好的技能练习。4)所选的教材必须是最新的版本,内容必须是最前沿的知识,教材的内容中可以选用最前沿的IT 知识,这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案例库要及时更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在当及社会上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而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课时又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为52- -84 学时,仅仅通过课堂学习, 要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知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上机实践来实现。所以,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方面,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平时积累的-些好的素材、案例、设计项目、经典的例题,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及时的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刻下学习。
3.进行模块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在我校已经得到很好的实施,比如测量技术课的教学中的应用,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尽三周的学习,然后直接考证。计算机基础课引人模块化教学,也可以完全依照此方法来进行。可以将每个学期考试前的三周时间内进行安排教学。通过摸底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在进行编班,对专业编班进行打乱,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再进行教学。针对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实施更高层次的教学,使他们考更高的计算级证书。基础不是很强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是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一级考试; 对于基础水平非常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头开始,点滴积累,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更个层面,还充分的利用率教学资源,避免出现“吃不饱,不消化”的情况发生,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兴趣高涨,对于老师来说也大大减轻了课堂管理精力的付出。
4.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对其具备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不断地向更深层次的挖掘,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上机操作,在此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技能的培养。
结语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项持久的工作,大有可为的事业。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课程应用型和工具型的特点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敖艳丽.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235-236.
[2]王士玉.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分析[C]. 《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 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V《. 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215.
[3]林军.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40-142+156.
[4]潘丽华.关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6):91.
[5]陈江.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