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五 让观众入戏的秘诀声音演戏是秘密武器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声音,演戏,观众
  • 发布时间:2021-10-07 11:14

  一部成功的动画,必定拥有经典台词与独特声音,才能创造出观众永难忘怀的回忆。只要声音演员一发声,就好似动画人物在眼前上演。这群声音的幕后推手,在日本称为「声优」、以偶像方式出道;在英美,他们是「声音演员」,意即以声音表演的演员,可能活跃于电影配音、广播剧和舞台剧等。

  相对于英美对配音有明确专业定义。在台湾,不管是广告、戏剧、电影等声音表演者,多半都被称为「配音员」。他们极少以真面目示人,但他们的嗓音,却是一般大众很熟悉的声音,更是许多孩子必定认识的声音。

  从事配音工作达27年的于正升就是一例,他是《灌篮高手》的樱木花道、《蜡笔小新》的野原广志,也是《神剑闯江湖》的绯村剑心。配音员经历约20 年的汪世玮也是一例,她是《神奇宝贝》的小智、《美少女战士》的天王遥,也是《神隐少女》的白龙。

  但这些独特嗓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从动漫大国日本看起,日本动画原创作品相当发达,能以声音演绎角色性格的「声优」因此受到重视,制作方会挑选合适声优、讨论出专属角色的声线,创造靠声音就能让动漫迷疯狂的市场。特别的是,日本声优多半以偶像形式出道,有经纪公司打理工作与形象,促使产业更发达。

  行业大不同 台配音员成藏镜人

  台湾配音行业则不同。资深配音员于正升与汪世玮不约而同指出,由于台湾缺乏原创动画,中文配音工作多是为外来动画配音, 成为国外动画的「代言人」。以电视动画为例,台湾多半是由录音室接工作并与业主讨论需求,再由录音室领班安排合适配音员,费用也由录音室给付。

  近年自立门户的艺升国际创办人于正升是资深配音员,27年来配过无数影视角色,还曾唱过动画主题曲。最广为人知的动画角色包括《灌篮高手》的樱木花道,以及《蜡笔小新》爸爸野原广志。于正升指出,动画要让小朋友看得懂,中文配音相当重要,「声音要能演戏,观众看得才过瘾。」

  于正升约20年前饰演樱木花道,中文配音动画至今仍在频道上播放,他笑说,樱木个性颇为疯狂,与他自身个性差异甚大,当时花上不少时间揣摩,「得用声音演出疯狂感,还要一直吼叫,那段时间演得满爽快的!」相对于樱木花道,蜡笔小新的爸爸野原广志声线就与他较为接近。

  一句好台词、一个好声音,也会为观众的童年留下永恒的回忆。《精灵宝可梦》风靡全球,从老到小忙着抓宝,重温动画《神奇宝贝》的各种角色。还记得里头的经典台词吗?「就决定是你了!」听到这句台词时,眼前就会浮现精灵培训师小智右手掷出宝贝球的模样。

  1998年,《神奇宝贝》在台湾播出首部中文配音版,系列动画陆续播映至今,汪世玮是「小智」的第三代配音员、足足配音超过十多年,许多孩子对她的声音一点都不陌生,长不大的小智堪称一路陪着孩子们长大。《神隐少女》中的帅气白龙,中文配音也出自她。

  一人饰N角 自己跟自己吵

  上午9点半,汪世玮带着水壶赶赴意妍堂录音,喝口水润润喉、复习今日台词,这是配音员工作一景。配音工作近20年的汪世玮笑说,小智声音很接近她的原音,加上对角色早已熟悉,配音不算难。一旦遇到整场吵架、鬼吼鬼叫的洒狗血电视剧,那可就吃力了。

  汪世玮打趣说,台湾配音员很「神」,有时一人分饰N角,完全挑战配音能力。她曾在电视剧中一次担纲5个角色,2个奶奶、1个阿姨、1个女儿,配到1个年轻孩子。「一家9口就有5口是我,有个桥段是全家吃饭,角色吵来吵去,其实都是我跟自己吵,一场下来,我也累坏了。」

  汪世玮出身自华视训练中心配音班,当届有40个同学,培训过程不容易,有人面对麦克风就结巴,有人撑不过几乎没有收入的跟班生活,结业时只剩2人进入配音产业。配音员跟演员一样,多半从小角色开始「演」起,当跟班随前辈到录音间,偶尔就能捡到一两句话可演。

  回想出道过程,汪世玮笑称自己运气还不错,当学徒跟班约2年,有次因前辈迟迟未到现场,领班急着要开工,要她先代班演出,这次代打让客户相当满意,决定留用她的声音,小配角从此变身主角,正式开启配音生涯。

  重新诠释有原音的影片,挑战其实不小,配音员得用心设定,最好还有声音导演或领班可反复讨论,才能配出特色。于正升举例,动画《我们这一家》的花妈嗓音就经过反复讨论,中文配音员以较本土方式呈现花妈,观众就像听到身边的大婶或妈妈们,塑造出跳脱日本原音的崭新声音。

  年轻新血 挑战日本声优学校

  年轻配音员连思宇则选择不同的开始,直接跳进日本声优学校学习,目前是中文配音员新血、是动漫广播节目助理主持人,还是一个热爱创作的漫画家。连思宇大学原本学服装设计,误打误撞选修音乐系配音课程,意外发现自己喜欢声音表演,憧憬成为配音员。

  既然要学,她直接前进日本,一睹日本如何培养声音演员。她成为日本工学院专门学校声优俳优科学生,为期2年的课程中,比例最高的竟是「表演课」,真正面对麦克风的时间并不多。「真的是教我们怎么表演,学习怎么演戏,还有唱歌、舞蹈、戏剧史等课程。」

  连思宇观察,日本声优科是把学生当演员或艺人培养,老师告诉他们,能好好表演的人,才有机会成为好的声优。她也发现,日本声优呈现饱和状态,尤其偶像化严重后,每三、四年就换一批在线声优。

  「看起来很美好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她观察,日本声优产业很现实,年龄、长相都是条件,经纪公司考虑的不是声音价值,还有艺人身为「产品」的价值,声优不只是得为动画配音,还要上脱口秀、唱歌、办粉丝见面会等公开活动,「动画只是让人认识自己的渠道之一。」

  相对台湾而言,日本电视动画配音收入较佳,但单集录音的工时也较长。以半小时动画片为例,日本声优新人价大约 15000元日币(约4700元台币),但多是团体收音,角色声优们得聚在一起录音对戏、字字句句琢磨,播出不到半小时的动画,往往得花上一整天配音。

  台湾电视动画过去也采群体收音,现在因技术数字化,多改为单独收音,单集半小时的中文配音价码约600元到800 元,配音员拿到稿子后就要上场,一小时内录完收工。有配音员就感叹,这也是「原创」与「加工」的价值差异,当原创作品不足,只能为他人作品「中文化」。

  妈妈喊女婿「王女婿」观众喷饭

  影视声音幕后的秘密让人好奇。但业内都理解,台湾配音产业产值非常小,近年因阅听习惯改变,电视经营困难、许多影集不断回放,配音工作也逐年减少,其他层层迭迭的因素也正在削弱配音专业。

  台湾近年吹韩流,许多韩国编审坚持中文配音得维持韩语用法,配音时若修改成台湾习惯用语, 还会被要求「改正」,以致于出现剧中妈妈称呼自己女婿「王女婿」等让人喷饭的情况。有些配音员认为,这会让观众「出戏」,也有配音员则认为这已影响中文用法、恐破坏文化。

  对于种种现象,国内知名录音室伟忆数字科技的孙世忆认为,中文配音员不受相关单位重视,关键性原因包括台湾原创动画偏少、国外动画则相对发达,「原创作品是从无声到有声,但作品到了台湾,中文配音就成了『中文化』,是动画产业链中的末端后制了。」

  「中文化」也有差异,电影动画预算高,制作时间长,声音后制公司就可精挑细选角色试音,客户也会希望即使是其他语种,仍能保持原本的角色个性。但电视动画则不然,因剧集量大、后制时间短,加上电视台预算少,一人分饰多角很常见,收入却较少。

  孙世忆也提及,日本等许多国家会要求外来影音要配当地母语,但台湾观众已习惯依赖字幕看戏,久而久之,观众也无法意识到字幕可能干扰画面呈现,可能同时削弱对配音产业的重视,日前发生的《樱桃小丸子》配音员遭撤换一事,就已凸显类似警讯。

  近年随着社群网站发达,国内配音员开始不想再当「藏镜人」,积极架设脸书粉丝页,分享配音甘苦谈、工作秘辛等,希望让观众认识角色背后的真实声音。汪世玮还曾与伙伴举办《美少女战士》Cosplay,配音员们扮成剧中角色「现声」,吸引数十名粉丝参与。

  即使环境愈来愈辛苦,台湾的配音员们仍然努力做好「声音演员」的工作。于正升从业27年,至今仍热爱配音工作,享受成为每个观众熟悉的声音,「我每天都活在不同的角色里,科幻、武侠、可爱、梦幻、邪恶或恐怖,每个角色都留下不同的感觉, 带来不同的成就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