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第一人被活活饿死,蓝光LED之父仅得到1141元奖金——LED史话

  • 来源:信息化视听
  • 关键字:LED,蓝光,发明
  • 发布时间:2021-10-08 20:31

  LED(发光二极管)被称为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照明,还可以用于显示,可以说是集人类最需要、最广泛的两大应用于一身,这让LED具有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如今LED应用的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几样LED产品。

  那么如此伟大的发明应用,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又是谁发现的?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LED之父”

  尼克·何伦亚克(Nick Holonyak Jr)被称为 “LED之父”,但是他并不是发明LED的第一人,那为什么这项桂冠会落在他头上呢?

  因为他是发明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第一人。他利用磷砷化镓(GaAsP)材料打造出了第一颗红光LED,由此开启了今后LED照明和显示应用的大门,意义重大。

  何伦亚克在1962年发明红光LED时,年龄并不大,只有34岁,当时只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虽然职位和年龄都不高,但何伦亚克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和判断性。他认为将来 LED一定会有很多种可见颜色光,未来白炽灯一定会被LED取代。

  早期的LED发光效率很低,确切的说只是能发光而已,远不如同时期的白炽灯泡。当时白炽灯是每瓦15流明,而LED每瓦只有0.1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何伦亚克还能有以上判断,实属不易。在发明红光LED之后的第二年,何伦亚克离开了GE, 去母校伊利诺大学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 LED人才。他的学生乔治·克劳福德(M.George Craford)不负师恩,让LED距离商业应用更近了一步,这个我们下面再说。

  谁是LED第一人?

  既然何伦亚克不是发明LED的第一人,那么谁是呢?

  这需要我们将时光倒回到1907年。在英国马可尼电子公司,有一个名叫亨利·约瑟夫·劳德(Henry Joseph Round)的工程师。一次实验中,他在一块碳化硅晶体的两个触点之间施加电压,发现在低电压下可以看到黄光,在高电压下可以看到更多颜色的光。

  这是他第一次在一块碳化硅里观察到电致发光现象,如果由此研究下去,他极有可能成为“LED 第一人”,因为“电致发光”现象是LED的物理基础。但由于发出的光实在是太暗了,找不到实际应用的价值,而且碳化硅与电致发光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所以研究被放弃了。就这样,亨利与“LED第一人”称号擦肩而过。

  直到20年后的1927年, 一个年仅24岁的俄国人奥列弗拉基洛谢夫(Oleg Vladimirovich Losev),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终于制作出世界上第一颗LED,成为“LED第一人”。

  他高兴地将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俄国、德国、英国等科学杂志上。本想一鸣惊人,但运气实在不好,这么重要的研究发现,居然没有人理睬,更谈不到回报和应用。更惨的是他在1942年,因为列宁格勒被德军封锁,居然被活活饿死了,年仅39岁。

  红外LED的发现

  时光继续流转,到了1955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的33 岁的鲁宾·布朗斯坦(Rubin Braunstein),发现砷化镓(GaAs)及其他半导体合金会发生红外放射作用,而且他还通过实验实现了二极管的发光。不过这个光不是可见光而是红外线,但发现红外线的意义同样重大,可惜的是,布朗斯坦没有进一步挖掘,从而丧失了成名和商业应用的机会。

  这个机会被鲍勃•布莱德(Bob Biard)和加里•皮特曼(Gary Pittman)抓住了。1961年,当时在德州仪器公司(TI)工作的这两位工程师,发现了砷化镓在施加电子流时会释放红外光辐射的特性。他们马上注册了专利,并率先生产出了用于商业用途的红外LED。如今红外LED能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传感及光电设备当中,这两个人功不可没。其中我们最熟悉的电视机遥控器就是用的红外LED来实现遥控的。

  可见光LED的出现

  开头我们说到“LED之父”尼克·何伦亚克,在1962年发明了红光LED之后,去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培养下一代LED人才。果然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乔治•克劳福德(M.George Craford)在 1972年,研发出了掺杂氮的磷砷化镓(GaAsP),发明了第一颗橙黄光LED,其亮度是先前红光LED的 10倍,这标志着LED向提高发光效率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此之后,可见光LED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先后出现了磷化镓(GaP)绿光LED和碳化硅黄光LED。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普及,LED的发光光谱拓展到了红、橙、黄、绿、翠绿等颜色。

  同时LED的发光效率提升也很快。初期的时候,发光效率还不到0.1流明/瓦;到了70年代中期,已经到了1流明/瓦;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了10流明/瓦。在指示灯、简单文字、图案显示方面开始获得一定应用。

  “蓝光LED之父”

  我们都知道光的三原色光:红绿蓝(RGB)。集齐三原色,就可以组合出所有的颜色,包括显示需要的彩色和照明需要的白色。但在红光和绿光 LED出现很久且效率大幅提高之后,蓝光LED仍迟迟未获得突破。

  虽然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赫伯·马洛斯卡(Herb Maruska)与威利·怀恩斯(Wally Rhines)使用镁掺杂氮化镓(GaN)制造出了第一个蓝紫色LED,然而由于亮度实在是太低了,无法实现应用,不过也算是奠定了蓝色LED的基础。

  直到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工(Nichia)工作的、39岁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终于在氮化镓(GaN)基片上研制出了第一只高亮度蓝色LED,由此引发了对GaN基LED研究与开发的热潮,促成了一个巨大LED市场的产生。

  凭此发明,中村修二在2006年获得千禧科技奖,这相当于科技界的诺贝尔。 到了2014年,真正的诺贝尔奖降临。他与另外两名同样为蓝色LED做出突出贡献的日裔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一起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因此中村修二获得了 “蓝光LED之父”的称号。

  在此说一个小八卦。日亚化工现在无疑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但在中村修二发明蓝色LED之前,只是一家乡镇企业而已。对于中村修二的蓝色 LED研究,日亚是不支持的,中村只好自己偷偷研究。但在中村发明蓝色LED引起反响后,日亚却迅速以公司名义申请了专利,并开始大量生产出售蓝色LED,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的LED公司。而对中村的奖励,只有可怜的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141元)。

  愤怒的中村1999年从日亚辞职,接受邀请去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教授。日亚以泄露企业秘密为由,将中村告上法庭。2004年,中村反告日亚,要求其支付发明补偿金。法院判决日亚支付补偿金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最后这个官司以日亚支付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93万元)而告终。中村诉日亚一案也成为了专利诉讼教材的标志性案例。

  LED照亮世界

  蓝光LED出现后,彻底释放了LED的巨大潜力,在照明和显示应用方面大放异彩。蓝光LED 让人们对于亮度和颜色有了更大的自由掌控度,它既可以通过蓝光激发荧光粉的方式产生出红光和绿光,从而混合产生白光和其他各种颜色的光,也可以与原有的红光LED和绿光LED一起产生白光和其他各种颜色的光。

  随着人们对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 LED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各种颜色的超高亮度LED纷纷出现。

  这时亮度又产生了新问题,不是亮度不够,而是亮度太高,如何控制亮度的同时保持纯正的色彩又成为了研究新课题。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专家们的努力,这个问题目前也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如今无论是照明还是显示,无论是在路灯、红绿灯、舞台灯,还是大屏幕、拼接屏、电脑、电视上,都闪现着LED的身影,可以说LED照亮了整个世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