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山悟
- 来源:摄影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馆,文化,杭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0-19 09:42
编者按:“第二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将于2021 年10 月12 日-26 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等地举办。王达军的《景观·山悟》作为该活动的主题展将亮相浙江美术馆。
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说:“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用这句话来评价摄影家王达军,是再恰当不过的了。40 多年前,业已成名的王达军,时至今日,从未停歇于瞬间的跋涉。孔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40 多年来,王达军的摄影探索,总得其时,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视觉范式。这来自于他始终坚持突破机械复制产物的照相机的局限,一以贯之地以心观物。
相看两不厌,唯有四姑娘山。近5 年来,王达军在问景中问道,以哲学观照自然,创造出了超越“视觉惊奇”的“面向当代的风景”—《景观·山悟》。
如何看待王达军的这些影像?王达军的摄影实践能带来什么启示?本刊编辑了《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李楠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策展人林路的解读和王达军的自述等文字,图文互鉴,以飨读者。
还是李楠说的好,“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王达军称为风光摄影家、文献摄影家,或是宗教摄影家。因为题材永远不是一个摄影家的标签,摄影家也不应该被某一种题材、某一个标签所束缚。摄影之于摄影家,是通往自由的超越之路,是他的人文思想与他的技术语言联袂起舞的广阔天地。”
天地苍茫,气韵无边。
四姑娘山神秘、雄奇、挺拔、博大、粗旷……在四姑娘山,你常常会有不同的心境。有时候你很惬意,会激动、兴奋、张狂;有时候你会缠绵、惆怅、彷徨;有时候你会踌躇满志、充满期盼、激情飞扬……
我以四姑娘山为题材拍摄的风景作品,属于当代语境中的直接摄影范畴。虽然直接摄影是发挥摄影最基本的特性而关于客观景物的视觉呈现,但我的创作并不仅仅停留于对这些景物表象层面的图像复制。当代艺术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更大和更灵活的创作空间、发展潜力、广度和深度,摄影已经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边界。风景摄影不仅具有山水文化集成与传播的文献属性,更具有摄影师独特审美、表达观念和情感的艺术属性。风景摄影在这里呈现的“实”,已经不完全是客观形态的“实”,而更多的是观念形态的“实”了。
风景摄影是观察、体验、发现与感悟的艺术,不要仅仅追求那种所谓的“自然视觉奇观”。因为无论何种气候条件,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调动自己的艺术细胞和想象力,就有可能创作出创意性的作品。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美总是充满着渴望。
风景摄影就是要将自然形态的美转换为观念状态的美,这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审美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什么是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你认为美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美。美是一个大的概念,从艺术的层面来看,有时候丑的东西也可能是美的,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我们拍摄风景作品,就是要表达摄影家对自然的个人认知,这是摄影家独特的个性化追求和艺术表现能力的体现。
东方哲学思想和东方人的审美观,特别强调崇尚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古代道家的重要人物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意思是说,只有感悟宇宙之真谛,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才能实现思想和精神的自由,才能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蕴。
崇尚山水文化,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志趣和情怀。风景摄影其实是非常难的,它难就难在太容易了。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照相已经变得十分容易,几乎人人都能拍照。在这种情况下,留给摄影家的空间还有多少?如果摄影只是停留在美的表面,或者利用视觉套路吸引眼球,就很难明白艺术的真正意义,也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和厌倦。
风景摄影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打破传统固有的观念,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地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只有以文化的观念来寻找突破,才能将风景摄影融入艺术的更高境界。我特别注重摄影的原创性,因为原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这就要求摄影师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思考、巧妙的艺术构思、独有的观看方式、精到的表现手法和与众不同的视觉呈现。
进入大自然,你一定要和它交流,既感受天地宇宙的博大与精深,又在宁静中感受艺术的奥秘和自己的本心。我所捕捉的是大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自己与大自然在情感上的共鸣。白天,我常常遥望雪山,脑子一片空白;晚上,我会坐在牛棚旁仰望星空,冥冥之中会出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我用这种方式与雪山对话,与星空对话,与自己对话。于是,往往在不经意间,我便一次又一次地产生了一些新的创作灵感。
摄影—是我享受生活的过程和一种方式。几十年来,我已经将自己与摄影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始终行走在艰辛而充满快乐与希望的摄影途中。对我来说,摄影的未来依然可期,依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