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加速“电池自由”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双碳,电池,汽车产业
  • 发布时间:2021-11-26 21:26

  “双碳目标”的制定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排头兵,埃安一直在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上扮演着攻坚的角色,如今又有了新动作。

  10 月29 日,广汽集团董事会发布了一则有关自研电池试制线的公告,审议通过《关于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安)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总投资金额为3.36 亿元。

  该公告透露两个关键信息:第一,明确表示广汽埃安作为独立主体将自研电池试制线;第二,广汽埃安选择的是“自研”电池而非其他合作形式,这意味着广汽埃安将成为行业少有的具备电池自主研发能力的新能源车企。

  另外,该公告中还有一句话值得关注:为加快自研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埃安将对电池工艺成熟度、产品一致性、产品成本等进行验证,以储备量产工艺技术。这说明,不同于北汽集团与戴姆勒、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特斯拉与松下等共研共造电池,埃安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独立自主的电池研发路线。

  为何要自研电池?

  都说“一块电池半个车”,足见电池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一方面,电池作为车辆的能量来源,所有与车辆性能相关的参数如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都由电池性能直接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 电池作为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占整车成本的一半左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售价,只要掌握了电池核心技术,不仅能利于车企自身产品线的整合,还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从目前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仍是一家独大,但其还能风光多久?毕竟,从百年汽车发展规律来看,核心动力技术都是掌握在车企自己手中,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是否也会像传统发动机那样最终回到车企手中呢?

  “车企不可能不掌握汽车动力,燃油车如此、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如果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依然掌握在外部供应商手中,那么,车企将失去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主导权,甚至沦为代工厂。”业内专家对《汽车观察》强调,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所在,谁掌握了它,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从“芯片荒”到“电池荒” 都进一步说明了, 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整车生产之间的链条越短,越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而这也正是埃安坚持要掌握电池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

  另从上下游产业关系来看,电池企业更侧重于电芯性能的研发,整车企业更关注电池的使用,但这一关系正在被埃安打破。早在今年 4 月,广汽集团就在“广汽科技日” 上发布了“中子星战略”,自研电池试制线的建设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明确指出广汽将深度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然而, 造出普通的动力电池并不难, 但要想造出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动力电池在安全、容量、充电倍率、耐久度上都有着极高要求,任何一环出现短板, 都会对产品的综合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 自研电池这件事本身也是需要有一定门槛的。

  伴随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环境逐渐从最初的粗放式竞争迈向精细化角逐,一些低门槛、技术落后的动力电池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而以埃安为代表新能源车企却在“卡脖子”技术攻坚战中脱颖而出。

  当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埃安暂未开始电池自产,只是刚刚启动了自研电池试制线项目,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上可以猜测到其下一步意图,即依托更为强大的自研优势最终走向自产,从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为什么是埃安?

  在下游整车厂向上游电池领域布局中, 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实现这一点, 这需要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凭借在创新科研领域的先进性与高瞻性, 埃安自研电池的实力与能力备受期待。

  一方面,埃安依托广汽集团技术积累实现赶超。早在2011 年,广汽就已开始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应用,现已形成大量技术成果与人才储备,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上,拥有超600 人的国际顶级研发团队(博士超60 位),并拥有业内领先的电池试验室、专业测试场、电池Pack 生产车间,具备独立的电池包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另一方面,自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宣布品牌独立之后,埃安便开启了全面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全新征程:不仅全球首创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还相继推出了超倍速电池技术与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等。

  现有电动车充电最快仅能达到半小时续航200 公里,而超倍速电池技术则以最快6 倍的充电速率实现 “充电5 分钟、续航200 公里”,是目前全球充电速度最快的电池技术;另外,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能让车辆续航达到1000KM,是一个从材料、粘结剂、极片到生产制造等领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近50 项专利的技术群。

  更令业界轰动的是,今年3 月,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行业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同年5 月,再次发布磷酸铁锂(弹匣电池)针刺试验,试验结果不冒烟且温度仅为51.1℃,是目前针刺热失控实验中表现最优的动力电池,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新高度。

  由此可见,埃安选择自研电池路线并不意外,其相继推出的一系列领先同行的科研成果无不为自研电池发展提供基石和底气。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推出的上述所有先进电池技术都是可以落地量产的技术。

  比如弹匣电池技术已在AION Y、AION S Plus、AION V Plus 车型上搭载;超倍速电池技术也已搭载在AION V Plus 车型上;同时,可实现续航里程超1000 公里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目前也已落地。

  自研电池试制线项目的落地,再一次表明广汽埃安的电池研发能力将得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有实力通过自研、自产进行动力电池量产搭载和技术普及应用的。当别人还在考虑如何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时,埃安已经开始“自己孵鸡蛋了”,勇于“先人一步”挑战自研电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