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式

  摘 要:财务报表是最先呈现给企业外部投资者、内部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数据资料。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先关注的是一家企业的利润表,更多重视的是现金流量表,那么资产负债表有什么好看的呢?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起点,它呈现了一家企业的资本来源和使用结果,反映了企业的筹资政策、投资政策和资产配置的效果。好的报表解读,一定是通过数字看到企业的经营痛点,为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本文阐述了从业财融合角度,分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财务分析的基本逻辑,并从管理会计视角将主要资产和负债重新分类,探析部分资产和负债的实质,进而论述资产负债表分析涉及的主要指标,旨在通过快速解读资产负债表,初步了解企业的经营脉络,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

  一家企业从投资者投入资本,到经营管理者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再到实现收入获得利润,最终实现现金回收,正是三大财务报表所体现的经营脉络。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先关注的是一家企业的利润表,近年来,随着“现金为王”理念的深入,使我们更加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相比之下,对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较少。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企业获取资本、运用资本的能力,正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获得丰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业财融合的角度探析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式和财务分析的基本逻辑,通过研判企业资产的质量及分布,对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进行调整,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运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快速解读资产负债表,为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一、为什么要结合业务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一家企业获取资本、运用资本的能力,无论是从债权人处取得债务资本,还是通过股权融资筹得资金,最终将形成企业的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这也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完美体现。好的报表解读,一定是通过数字看到企业的经营痛点,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数字本身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只有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才能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某教育培训行业的A公司某年的流动比率为1.3,看到这个数字应该做出一个怎样的判断呢?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一家企业的流动比率大于1是较好的,从流动比率的公式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中不难看出,只有这个比值大于1才会有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这里面的流动负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司在一年以内需要归还的款项,流动资产可以简单理解为可以迅速变现用于归还负债的款项,如果再进一步细分,我们会发现从核算会计的角度,流动负债中包含一项“假负债”,即预收账款。该科目通常核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之前收到的款项,但该款项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偿付压力的,这里所说的一般情况是指“企业经营顺利,客户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较小”。我们再思考一下教育培训行业的经营模式,不难发现培训机构“先收取学费再进行授课”的经营方式,必然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业务来分析,如果剔除通常情况下没有偿付压力的预收账款后,A公司的流动比率可能高达20-30倍,其短期偿债能力不但较好而且非常好。可见我们在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报表数字分析会更为可靠。

  资产负债表作为衡量一家企业获取资本、运用资本能力的工具,更需要我们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解读。如果将上例中的公司背景,换成一家初入茅庐的日用品经销商B公司,那么流动比率1.3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按照通常理解,流动比率大于1短期偿债能力应该还不错,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思考一下B公司的经营模式,由于B公司处于初创期,在供应链上游没有话语权,所以B公司供应商对其的信用政策多为先款后货。如果该款项被要求一次性支付而分期供货,必然造成B公司该时点的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预付账款,而这些预先支付的款项,只要双方不违约通常不予收回,此时的预付账款实质上已成为一项“假资产”。如果剔除预付账款后计算B公司的流动比率,很可能小于1甚至更低,这就再次说明只有结合业务分析,才能看到数字背后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而为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逻辑

  处于不同经营阶段的企业,由于资本规模、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的不同,财务报表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财务数据量巨大,尤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动辄几百页,那么从何入手快速提炼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呢?本文将从宏观环境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业财融合式视角下财务分析的基本逻辑。

  (一)宏观环境分析

  我们最常用的宏观环境分析方法是PEST分析法,即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其中,政治法律环境常常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比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随即股市便做出了反应,新东方、好未来、高途、51Talk等几乎所有培训机构的股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因此,我们更需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以此对被分析企业有一个基本预期,并形成基本判断点,后续再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和会计分析来求证预期是否正确,如果相差太大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进一步挖掘背后产生的真正原因。同样,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别是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等技术环境,比如近年来新能源、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往往技术的进步会创造新的市场空间,技术路线的改变,很可能会改变企业的竞争格局,尤其对高精尖行业来说,识别和评价关键的技术机会与威胁,更是宏观环境分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宏观环境分析中,我们需要弄清企业的三个关键要点,一是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盈利模式的持续性,是否具备长远的商业前景;二是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重点关注位于供应链哪个环节,是否处于“卡脖子”地带;三是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有无重大不利因素和政策影响,往往这些政策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财务报告分析

  财务报告是企业向报告使用者提供的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我们会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面的了解。企业财务报告中,通常会对自身的财务报表有一个基本的会计分析和解释,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结合宏观环境分析的结果,来印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实际上,不论是何种分析形式,只是用来印证我们已有判断的工具。现阶段,单纯围绕在计算各种数字、比率、趋势之中的财务分析已经过时,为了计算而计算的财务分析,不能完全了解数字背后隐藏的企业真实情况,只有结合宏观环境、企业战略及其业务模式,才能更准确地解读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脉络、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支持。

  三、管理会计视角下资产、负债的重分类

  前述财务分析的基本逻辑,适用于解读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而对于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资产的质量及分布,并结合业务实质判断某项资产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某项负债是否会真正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换言之,不能纠结于资产或负债原始形成时所花费的代价,也不能停留于其目前的账面价值,而应着眼于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本文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将部分主要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分类,通过对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进行调整,来更有利地解读资产负债表。

  (一)周转类资产

  我们将与收入直接挂钩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称为周转类资产。正常情况下,只有高周转才能带来高收入。这里面就涉及周转率这个指标,我们用存货举个例子,存货是财务报表列报的一个项目,不仅仅包含库存商品,它还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途物资等等。各类会计考试中我们通常会整体计算存货周转率,来判断企业存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但是对于制造业来说,整体计算存货周转率只能综合反映一定情况,我们无法判断到底是与存货有关的哪个环节导致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行业及业务性质更细致地进行分析,如果将存货里面的内容分别计算周转率,就不难发现到底是采购过程(原材料的周转)慢了、还是生产过程(在产品的周转)慢了,还是销售环节(库存商品的周转)慢了,进而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增值类资产

  我们将随着市场前景逐渐清晰和时间的推移,实际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资产称为增值类资产。比如部分研发专利等无形资产,部分房产等固定资产,由于资产负债表以历史成本为报告基础,所以更需要关注这部分资产的实际价值,以此对企业资产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贬值类资产

  与增值类资产相对应的就是贬值类资产,即实际价值很可能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比如货币资金,我们知道货币资金通常是会贬值的,如果一家企业账面上的现金太多,资产周转率也不会太高。贬值类资产还包含部分积压的存货、部分不被市场看好的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然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贬值资产就是商誉,近年来商誉爆雷的情况非常多,如果一家企业资产中商誉占比非常大,其风险不言而喻。

  (四)假资产

  我们将虽然计入资产负债表,但实质上已经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称为假资产。比如长期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其中“长期待摊费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将已经支付的成本费用按照会计归属期间,逐步进行分摊进入利润表的过渡性会计科目,它实质上是一项费用已不符合资产的特征;“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通常会因为未及时取得对应的发票而充当挂账科目,或者充当待摊费用来使用,这时候它就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性质一样,成为一项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渐分摊的费用。比如企业年初预付了一年的租金,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一次性把一年的租金确认到当月,需要按月分摊,这个情况下就会挂账到预付账款这个科目,所以此时该科目实质上也不是真正的资产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简单理解为,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质上也是一项假资产。

  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中如果假资产占比过高,我们首先应该对其资产的质量打个问号。

  (五)假负债

  我们判断假负债的依据,是看该项负债是否会真正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前面讲到的预收账款就是一项通常没有偿付压力的假负债;与假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相对应的一项假负债就是“递延收益”,即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该项假资产可能影响利润表的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如果占比较大,则需要重点关注。

  (六)其他资产、负债

  其他资产和负债,即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的资产和负债,如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款,我们都知道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款通常主要核算押金/保证金、职工的社保公积金、报销款、内部往来借款等。如果该科目数额较大,甚至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结构,就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以上我们从管理会计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资产和负债的实质,为下一步更好地利用财务指标解读资产负债表、了解真实的企业状况打下了基础。

  四、业财融合视角下,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涉及的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获取资本、运用资本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家企业是否能获得丰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关键所在。而“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恰恰能很好地衡量了一家企业运用资本获取收入的能力,是分析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都知道“资产周转率”的公式是“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可以简单理解为1元钱的资产能带来多少收入。公式中,由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都是“时点数据”,是一种“静态信息”,而销售收入则反映的是一段时间的经营效果,为了保持核算口径一致,我们会把时点数据取一个平均值。在各类会计考试中,“平均总资产”一般是取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和除以2,这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但是从实务处理上来说,尤其对于那些受季节影响比较大的公司,可能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差异会很大,这样计算出的结果就很可能会失真。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企业业务规律来分析,实务中可以选取季度平均数,即每季度的“(季初数+季末数)/2”,平均以后再按年度进行平均,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取混动平均值,来更精确的反映资产的周转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此以外,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是趋势分析法、结构百分比分析和指标分析方法等等,而结合业务与资产、负债的实质来解读资产负债表的指标分析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资产负债表涉及三类指标,一是流动性指标,二是偿债性指标,三是杠杆类指标。

  (一)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是一个动态性的指标,主要体现的了资产的变现能力,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它也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表现。“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分子“流动资产”能变现偿还分母“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又称为酸性测试比率。在计算这两个指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剔除前面所讲的假资产、假负债,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由于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之间只相差一个存货,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差异中,看出一家企业的存货占比,同时结合行业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合理。比如一家餐饮快消公司的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0.5,二者相差1.5,是否合理呢?答案肯定的否定的。我们思考一下不难发现,餐饮公司这种快消行业正常不会有大量存货积压,否则是让消费者吃过期的食品吗?所以看到这组数字,我们首先应该对这张报表的真实性打个问号,再进一步去深入探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二)偿债性指标

  偿债性指标或者说长期偿债性指标,它是一个静态性指标,反映了是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同理,我们在计算这两个指标时,也需要剔除假资产和假负债,这样计算出的数据才能更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结构。其中“产权比率”,即“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或“资产负债率/(1-资产负债率)”。该项指标不仅反映了债权人提供资本与股东投入资本的相对关系,也表明债权人提供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通常情况下,高的产权比率高反映出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低的产权比率反映了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这也从侧面映射出企业管理层的资本运作战略。

  一般而言,股东投入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角度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举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举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三)杠杆类指标

  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类指标主要是指财务杠杆,又称权益乘数/权益倍数,即“资产/所有者权益”或“1/(1-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越大,公司将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但是结合企业业务来看,如果公司营运状况处于上升趋势,较高的权益乘数进行负债经营反而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好的报表解读是通过数字看到企业的经营问题,为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资产负债表不仅仅呈现了一家企业的资本来源和使用结果,反映了企业的筹资政策、投资政策和资产配置的效果,更能很好地体现企业获取资本、运用资本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一家企业是否能获得高质量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关键所在,只有站在业财融合的视角下才能更精确地解读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经营实况,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吴育辉.CEO财务分析与决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

  [2](美)皮格纳塔罗;刘振山,张鲁晶译.财务模型与估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9).

  [3]李品.财务报表分析[Z].2020(01).

  [4]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Z].2016(06).

  [5]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Z].2017.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