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一:最美“船舶设计大师”

  2021年获评“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曾在江南造船总工程师的职位上一干就是20年,打破了同一家企业里总工程师一般任期10年的惯例,他也是船舶工业界少有的未读过硕博研究生的总工程师。

  胡可一说,江南造船这所有15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老船厂就是他的“社会大学”。从1982年进厂工作至今,他不仅带领研发团队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史上的数个第一,也亲自参与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一艘艘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船舶迈出国门,在高技术复杂船型等领域让中国船舶的实力享誉世界。

  2019年5月,57岁的胡可一卸任总工程师。改任科技委主任的他更加注重把握技术方向、培养年轻团队,让这所百年船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手写制图 图如其人

  1982年,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的胡可一被分配到江南造船厂,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

  当时绘制设计图还没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只能在绘图板上手工完成。设计师们画图用的零号图纸长120厘米、宽80厘米,规范操作是把纸固定在画板上,画图时板不动,人动。老设计师们功夫了得,站着画图,一站就是一天。“我可站不住。”胡可一开始有点吃不消。

  但胡可一是有想法的人。他画图时先在画板上打好标记线,然后就坐着不动了,凭借着空间想象能力好,让画板围着他转,一坐也是一天。为了少转两圈画板,他甚至练就了倒着写字的功夫,不论画板朝哪个方向,不论数字、英文还是中文楷体,图纸上的注释都能被他完美呈现。

  “那时绘图是很累的,好在我们摸索了许多窍门。”善于巧干的胡可一如今回忆起来感慨颇多,“图若其人,一张图纸就能看出一个工程师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一张漂亮精准的图纸背后,一定有个自我要求高、做事认真严谨的人。”

  自主攻关 打破封锁

  1984年底,江南造船签下了国内最大载重量的巴拿马最大型散货船的订单。当时国内对该船型存在很多技术空白,如缺失船体结构设计、舾装件、企业内部标准等。1987年,6.5万吨的巴拿马最大型散货船如约交船。这是胡可一从设计到建造完工始终参与的一个项目。他说,建造这个船型,为中国造船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1999年,37岁的胡可一当上了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我当时就把目光投向了超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VLGC),但在当时,技术、设计以及建造都有很多难度。

  “当时只有日本、韩国能造这种船型,并对中国采取技术封锁,我们只能自己攻关。”2003年,江南造船启动整体搬迁至长兴岛的方案时,胡可一坚持把该船型作为主攻方向。尽管当时还没接到订单,但团队一直没有放弃。

  2007年,长兴基地的造船设施基本确定后,胡可一重启该项目研发,并根据最新趋势,开发了新一代船型,在2012年前后为船厂获得了8艘VLGC订单,突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在这个船型领域,江南制造已经是世界第一。”胡可一底气十足地说。

  2008年,胡可一荣获首届“船舶设计大师”称号。

  坚持试航 勇担风险

  总工程师在船舶建造完工交付前,有时也要参加试航。

  2000年,胡可一接到紧急通知,某试航船航行中船体内有杂音。当晚8时许,厂长派车把他直接送到黄浦江口,他登上了拖轮。“船在外海,拖轮开了大概六七个小时才碰到船(拖轮原本不能进入航区)。当时海上风浪很大,拖轮摇摆得厉害,桌上的东西全部被打翻在地。如果不关舱门,海水马上会倒灌进船舱。”

  到达目的地后,拖轮向前靠上去,大船将舷梯放下来,拖轮的甲板和舷梯的落差足足有两米,个子不高的胡可一先跳到舷梯上,再爬上船。“到达后已是半夜,我们立刻下到机舱后部实地听音,与专家多次沟通后,判断出杂音来自螺旋桨,后来发现是螺旋桨制作过程中出了一个差错。”胡可一在船上待了几天,随后将勘验结果带回船厂分析,并修正了螺旋桨的边缘形状参数,顺利解决了问题。该事件也推动船厂专门制定针对外检员到制造厂商“上门”检验螺旋桨的检验细则。

  胡可一解释说:“船只是单个产品,不是批量生产的,更容易出现无法立刻判断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亲自到现场排查和勘察。”他表示,船厂最大的特点便是能举一反三,“我们派去现场检测的工程师,要求都比平时高,做好每个问题的预防措施,才能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苦学英语 “不务正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工业开始走向世界。船厂越来越需要同国外船东和设备商打交道。胡可一说,一开始,国内船厂连标准的合同文本都没有,跟船东对话都是“哑巴英语”,而请的翻译不懂技术,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赶上时代发展需求,没去过国外留学、刚进厂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胡可一,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到市中心上夜校,恶补英语。他在工作中也拼命地创造学习机会。“我看老外怎么写传真,句子怎么用,下次也尝试着用,慢慢用几遍就记牢了。在接待船东、监造代表和船级社的验船师时,我都尽力用英语和他们沟通交流。胡可一在圈内被称为最“不务正业”的总工程师,除了设计,凡是和船相关的事情,他都得过来“掺和掺和”。比如,分管市场营销部负责卖船。

  “我从不把业务看作是单纯的技术,而是将技术与商务结合。”他每次去国外谈生意,都要把那个国家的人文、历史、习俗先学习一遍,甚至连船东的家庭背景、工作经历都要查个底儿掉。为的就是投其所好,正事稍后再说。

  有一次,胡可一去见一位希腊船东,得知老先生小时候和妹妹坐船去美国的经历。胡可一心里盘算:“按老先生的年龄算,他小时候坐的应该是铆接船。铆接船自己熟,那么就从这做突破口,聊聊铆接船,让老先生回忆童年。”关系搞好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同时,胡可一还曾兼任厂里的法律顾问。

  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带新人,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工作“传帮带”。他介绍说,江南造船成立了江南研究院,有多个实验室在进行各种原理性研究。现在,身为科技委主任的胡可一更加注重带领年轻人研发新船型。“竞争越来越激烈,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船厂一定要依靠新船型开发,否则只能吃老本、没有生命力。”(据《中国科学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