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移动时代正步步为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60年代出生的人,到2000年出生的新新人类,等个电梯、上个厕所之类无间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而说到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是“桌面+浏览器”,还是以Apple为代表的“平台+App”模式,业界各种观察一直扑朔迷离。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移动设备有弱化浏览器的方向,但是在桌面端,浏览器却在不断壮大,甚至有出现浏览器就是OS的趋势,App应用将会整合在浏览器中,HTML5、WebGL这些技术的出现正是为此而准备。不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移动平台上App应用与浏览器的那点事!
就“果粉”而言,AppStore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必上的网站之一,从Mobclix的统计数据来看,苹果AppStore网上软件商店中的软件数量已多次蝉联软件商店宝座。AppStore中的应用其实比较容易分类,官方分了书籍、商业、教育、娱乐、游戏、办公等好几十类,但总的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别:游戏、办公商务、生活,其中办公商务里包括办公应用、财务等应用,生活类包括社交、导航、新闻等应用。这样的分类虽然不一定精准,但也差不了太多。
游戏类的应用对于刺激苹果产品(尤其是iPad和iPhone)的销售似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移动办公看起来也比较具有吸引力,不过似乎人们还是更习惯在PC平台上来做这件事;而生活类的应用在2010年的发展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移动应用更强调体验,更强调资源利用效率。本地App能直接访问特定应用,容易为用户做出相应的优化,资源利用的效率更高,PC在资源受限的时代也一样(比如流行一时的本地邮件程序就是明证)。今天,PC上却呈现出Web应用代替本地程序的趋势(从技术上讲,W3C的系列标准和浏览器是伟大的中间层,好处很多)。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www.youku.com”后,播放视频的流量,恐怕是会算到视频里面去。可是URL中的www是WorldWide“WEB”。早期浏览器支持HTTP等少数协议,可以把HTTP流量理解为Web流量,但在现代,浏览器通过各种手段支持一大票协议,什么是所谓的“Web”流量,就很难说了。
不过浏览器也谈不上是死了。iPhoneApp一直提供在程序内调用浏览器(UIWebView)的功能。今天不少iPadApp,会在App中直接显示HTML5内容。Twitter客户端会放出类似这种字符串来搜索“http://search.twitter.com/search.json?q=@overboming”。这和你浏览器地址栏里的东西有本质上的不同吗?另一方面,Flash也可以算浏览器中的App。HTML5的吃豆游戏,也可以冒充一下App。除此之外,Google还在发展更正宗的“浏览器中的App”:ChromeNativeClient(他的前途是另外的故事)。
浏览器和App应用不是对头,反而更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好兄弟。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你在TwitterforAndroid中点一个URL(App)。Chrome引擎出现,用来显示网页(App中的Web)。然后网页中的NativeClientApp游戏加载(App中的Web的App)。游戏结束后,NativeClientApp显示了你在Facebook上汇总游戏成绩的网页(App中的Web的App的Web),好吧,虽然这个概念有点混乱,一时半会看不明白,但多少说明了App和浏览器之间的关系。
浏览器和App还有一个主要区别是付费与否。面向浏览器的应用,可以利用广告赚钱,也有不少应用通过收费赚钱(例如Flickr)。在手机上,收费的Web应用商店也出现了。即使App可以收费,很多开发者也会选择免费,利用广告赚钱自然有优势(AppStore里有大把免费的Twitter客户端),但在普及和赚钱之间,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普及。PayPal、支付宝就是最明显的例子。AppStore当然也可以卖网络应用:Boxcar用AppStore贩卖网络推送服务。如果Flickr用AppStore的内置收费功能卖Pro账户就更正宗了(这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
App是否能替代浏览器,这是个边缘化的问题,就如文中所说的“App中的Web的App”,最后“谁是浏览器,谁是App?”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谈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