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后不到24 小时,KPL 公布了对“消极比赛” 的重庆QGhappy 俱乐部的调查和处罚结果。
回到事件本身,稍早些时候,在QG 与Hero 的比赛前,另一个小组的MTG 以3-2 的比分战胜成都AG 超玩会,锁定A 组第二。这也就意味着,QG 和Hero 任何一方只要输掉最后一场小组赛,就能够在1/8 决赛中避开A 组第三的广州TTG,从而对上纸面实力较弱的MTG。于是, QG 在对规则的合理利用之下,选择故意输掉了比赛。而这,也是联盟处罚他们的原因。
在传统体育领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案例。
最著名的当属“希洪之耻”,在1982 年西班牙世界杯上,奥地利队与联邦德国队制造了足球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默契球。小组赛最后一轮,率先开球的阿尔及利亚3-2 战胜了智利,但总净胜球是0。这就意味着,只要联邦德国以1 球或2 球的优势战胜奥地利,两队就能携手出线。上半场,联邦德国以1-0 的比分领先。进入中场休息时,在德甲效力的奥地利球员和他们认识的联邦德国球员达成了互不进攻的约定。就这样,两队在规则之下,一起联手做掉了阿尔及利亚。
这是一场震惊国际足坛的比赛,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这是一场“默契球”。但这场比赛却促使国际足联对比赛的规则做出了修改,即所有涉及最终排名的最后一轮比赛(无论联赛还是杯赛),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开球。而在十年后,国际足联通过修改门将不准用手接回传球的规定,再一次试图通过规则的制定避免“希洪之耻”再现。除了最后一轮同时开打,二次抽签也是避免“默契赛” 的有效手段。以欧冠为例,从附加赛到小组赛再到淘汰赛,尽管抽签的原则各不相同,但抽签却伴随着这项赛事的每个阶段。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欧冠的抽签规则。附加赛将20 支球队分为冠军组和联赛组,按照欧战积分系数,每组各有五支种子队,通过组内抽签决定对阵情况,两回合的胜者将晋级欧冠小组赛。小组赛抽签,除根据欧战积分榜将球队分为一、二、三、四档外,还要在分组抽签过程中遵循同国回避原则。
重点来了,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可以晋级淘汰赛,但是为了避免“挑对手”的情况出现,欧足联会将16 支出线队伍,在遵循同国回避、同组回避的原则下,根据小组排名再次进行分档抽签,即小组赛的名次只能决定淘汰赛的抽签分档,但无法决定淘汰赛首轮的对手。而在进入1/4 决赛前,欧足联还会将晋级的8 支球队再度打乱抽签,只是这一次不必再遵循任何原则。
无论是国际足联要求所有比赛的最后一轮同时开球,还是欧足联在赛事进行到不同阶段的反复抽签,最终指向的结果都是通过对赛事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增加“默契球” 和“默契赛”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
联盟对教练员的禁赛和对俱乐部的高额罚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事件后,赛事方能否在未来通过对赛事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对规则的合理利用。否则谁也不敢保证,下一纸罚单会在何时发给何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