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新兴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碳中和”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在历史交汇点上,如何高效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整个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战略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提速换挡的新引擎,绿色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则成为继脱贫攻坚后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实践中,中信银行充分调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化设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解决了科大讯飞、万国数据、益民集团、天津新能等企业的痛点,得到了客户信任。

  我们尝试以上述方向为切入点,探寻中信银行对公金融践行“成就伙伴”品牌理念,与企业伙伴同频共振的每一个故事。

  “输血”战略新兴产业

  科大讯飞、万国数据与中信银行的合作,是银行为战略新兴行业“输血+造血”,提供“加速度”的两个经典案例。

  科大讯飞是A股上市公司,市值千亿元人民币。这种步入成熟发展期的大企业,也有融资需求。

  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带有明显的“轻资产”特征,不符合银行业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条件,各地子公司难以提供合格的融资抵质押物。此外,由于集团子公司众多,票据收付不匹配,票据时间价值难以发挥,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分析客户痛点后,中信银行“因地制宜”,设计了唤醒这些沉睡的“票据资产”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说干就干,中信银行为科大讯飞及其子公司建立了票据资产池。企业可以把应收票据等流动资产放进“池”里,生成相应的可融资额度。

  这款名为“信e池”的票据池产品,一举解决科大讯飞分散在全国各处的子公司在当地开票授信较少,收款与付款在期限、金额等方面不匹配问题,并提供一定的融资额度,让企业自我造血。

  今年6月,中信银行成为科大讯飞在票据业务领域的主结算银行和最大授信合作银行。

  与科大讯飞这类轻资产公司不同,万国数据所在的数据中心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万国数据发展前期,资金来源于境内外股东及资本市场。随着该公司新建、运营的数据中心项目增多,融资需求增加,企业试着联系中信银行。

  合作初期,中信银行为万国数据量身定制了中期流贷授信方案,从初次接触到第一笔中期流贷获批投放,历时仅1月。后来,针对万国数据新建的项目,中信银行探索固定资产贷款融资方案,于2018年落地了首笔数据中心建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

  2021年中信银行与万国数据合作全面深化,双方在信贷支持、资金结算等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中信银行成为其主要合作银行。

  科大讯飞、万国数据,都是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服务它们,中信银行建立合作样本,提升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行业的服务能力,构建起由点到面到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和战略新兴产业一样,绿色产业、再生资源行业也迎来了政策红利大年。

  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当于定向降息再贷款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银行如何支持绿色企业发展?

  中信银行和天津新能、广西林业集团的合作,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天津新能是全国资源再生类最具规模的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包括铜杆生产板块和废旧金属拆解板块。

  绿色产业上游的个人或小企业很多,天津新能对个人客户支付货款时,无法从对公账户公转私进行汇款,每天需要在微信和支付宝上预留大量现金,日均达到数千万元。如果将这部分资金进行统一的归集和使用,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中信银行帮助天津新能和上游客户开立专用账户,用于日常支付结算,盘活了数千万元资金。

  在解决了采购资金的需求后,中信银行尝试探索天津新能的库存融资服务可能性。

  此前,天津新能的库存都是存在自有库,而非期货交割库;商品通常为企业标准,而非期货标准。2014年的“钢贸地震”后,银行对大宗商品的非期交库存融资趋于停滞,其通过库存从银行融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信银行先将企业的库存集中到公共库,再依托区块链和第三方仓管,将仓单变为类期货的标准仓单,最终实现仓单质押和流转。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进一步跑通,天津新能增加了更多流动资金。

  广西林业集团遇到的情况更具有挑战性。与中信银行接触时,它新控股了两家子公司,一家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另一家为人造板生产企业。两家子公司原为民营企业,在广西林业控股后,需要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它们成立不满5年,处于产能投入期,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情况,中信银行提供了包括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授信服务,设计了包括交易银行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组合拳”融资模式下,为企业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其中,针对人造板生产企业,中信银行结合广西当地的“桂惠贷”贴息产品政策,为其降低了融资资本。这笔贷款发放于疫情暴发之初企业最困难时期,及时的信贷支持极大缓解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助力其快速实现复工复产。

  中信银行主动进入绿色金融的大趋势中寻找机会,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陪伴企业共同成长,进而建立新模式,循环复用,解决行业融资难的问题。

  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农业企业的发展能有效解决农村大量的就业问题,但农企对资金需求量大,银行对相关项目的风控严格,往往缺乏有效的抵质押担保物,一方面推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规模极为有限。

  益民集团就遇到了类似难题。

  当时,它正筹备在内蒙古一地建设打造25万亩粮源基地。这一规划需要数亿元规模的资金,若按传统融资方式操作,存在授信条件严、审批流程长等问题,融资规模更是无法承接这类“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的需求。

  前期调研后,中信银行转换思路,采用直接融资手段。

  恰逢其时,2021年3月,乡村振兴票据这一新交易产品推出,益民集团的项目符合要求。

  中信银行与交易商协会沟通,仅用两个工作日即完成注册工作,随后发行全国第一批乡村振兴票据——发行金额3亿元,中信银行承销2.1亿元,票面利率4.2%。此时距离产品官宣仅隔了4个工作日。

  中信银行之所以能迅速发行乡村振兴票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真正将客户视作伙伴,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帮助企业成长。

  在和另一旗舰型农业集团(简称A农业集团)的合作中,中信银行也做了一些新尝试。

  在传统融资过程中,企业需要现场办理,提交申请和抵质押材料。A农业集团仅盖章用印一项就涉及多部门签字审定,全部流程走完耗时数天,这对急需资金的项目提出了挑战。

  结合实际情况,中信银行推出了产品“信e融”,以满足企业线上快速提款的迫切需求,整个流程从客户自助提交提款申请到放款成功,时长仅约2分钟。

  “信e融”收到了A农业集团的积极反馈:2020年9月落地第1期10亿元产品,2021年2月其子公司再次落地6.5亿元。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中信银行发掘并识别优质农业项目,优先为其引入金融活水,大大提升了资金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使用效率和作用效益。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中信银行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产品,农企的协作和联合,形成有效的农业金融商业模式,资金突破“最后一公里”精准赋能乡村经济。

  除以上样本外,中信银行还在自贸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制造业升级、普惠金融等方面,深入产业上下游,了解客户痛点,定制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金融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更多像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不懈努力,才能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而这正是金融服务的本源与使命所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