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村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4.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3100万元,村级资产近3亿元。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人生的鼎盛时期回到农村,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把曾经一个贫困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精品村,他就是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
乡村旅游打卡地
东林村是一个集生产、休闲、餐饮、体验、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非东林村的小火车莫属。坐在列车上,便可在稻田与水杉林间自由穿梭,沿路还能在小站稍作停靠,下来参观米厂和生态园,尽享东林村的特色风光。小火车沿途的果园硕果累累、各种农作物青翠欲滴,让你感受到江南的田园气息。
你还可以放慢脚步,结伴在田间走一走。东林村的每一条道路,都画上了“红黄蓝”环线,三种颜色在地面上铺开,仿佛漫步于画卷之上。农路两侧的绿化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在绿化的外围还铺设了彩色慢步道,将人流与快车道分流。金秋时节,漫步在小道上,吹着微风,阵阵稻香扑面而来。
国庆期间开办田园嘉年华活动,短短7天,吸引了1.5万余名游客,营业额超60万元。东林村凭借优美的环境,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农民合作社、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苏州美丽生态牧场、2021年苏州市“十佳”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循环农业振乡村
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东林村依靠“四个一”循环农业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据苏齐芳介绍,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循环的体系,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种水稻、小麦,收割之后剩下的秸秆,加工成秸秆饲料,供给牧场中的羊吃,羊吃了秸秆饲料后产生的粪便再加工成有机肥料,最后再次回到土地中。这样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不仅减少了农业的面源污染,也使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从原有不足1%上升到了现在的4%,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由此成为全省典型。
目前工厂可实现年利用稻麦秸秆6万吨,年产4万吨秸秆粗饲料,4万吨TMR全加饲料。饲料加工中心年利用秸秆5.6万吨计算(1吨秸秆相当于280公斤粮食),可为国家节约粮食1.56万吨。
功能农业新地标
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东林村新增设“一粒米”和“一颗芽”,从“四个一”迈向“六个一”,形成了“东林”品牌。书记苏齐芳自豪地说。
东林村统筹镇内稻米资源,联合万丰、永丰等村种植富硒水稻,依托云山米都的技术优势,生产GABA米、胚芽米、免淘米等功能性大米。大米生产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四机碾米、双机抛光、三机色选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生产工艺。苏齐芳说,“尤其在低温烘干后采用日本低温保鲜技术储藏糙米,革新了传统药物熏蒸储藏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药物污染,使大米始终保持色、香、鲜的新米口感和丰富的营养。”
东林村投资了1000余万元建设的云山米都,生产“富硒”、“免淘洗”、“富含γ元素”的大米,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打造稻米历史文化体验新地标。羊场则主打太湖羊和澳白羊杂交肉羊两个品种,明年还将引进平凉秦川红牛,进一步拓展养殖业。
面对未来,苏齐芳早已谋篇布局,积极探索数字化农业,建设智慧农场项目;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升级版,从“六个一”到“八个一”,围绕芽、菌、牛、米、草、羊、肥、田,把智慧农业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村庄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更好地落实习总书记提出强、富、美、高的目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