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就是心衰。当前我国的心衰患者约890万,这其中每年大约有5%会进展为终末期心衰。此时,患者只有接受心脏移植,才能延长生命。那么,哪些人适合做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方式又有哪些?心脏移植后的存活期是多长呢?
这里,我们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移植团队的权威专家肖颖彬教授、马瑞彦副教授为大家解答上述疑惑。
1.什么人适合心脏移植?
前面说了,心脏移植作为治疗心脏病的最后手段,能延长心衰患者存活期,但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适合手术。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符合以下条件,并且患者和家属都同意时,心脏移植才能进行。
(1)患者的心脏病已经发展到末期,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经过保守治疗和一般手术已经难以使其治愈或者缓解,预测其寿命已经不超过一年;
(2)年龄不超过65岁。年纪太大的患者已经难以承受巨大的创伤,而且年纪越大身体恢复能力越差,会影响术后恢复和移植心脏的存活;
(3)心脏以外其他身体器官功能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能应付手术带来的压力,并愿意接受长期的抗排斥等后续治疗;
(4)一些比较严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的心脏矫正手术难以见效时,也可以做心脏移植,比如大动脉移位、完全性的心内膜垫缺损。
2.移植的方式有哪些?
如果确认患者适合进行心脏移植,并通过事先的治疗使其身体状态达到心脏移植的标准,又幸运地找到心脏供体,便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了。心脏移植手术又分为原位心脏移植和异位心脏移植两种。
原位心脏移植是从心脏部位的正中开胸,打开心包后切断大血管,这时患者的血液循环可以由体外循环机代替进行;给供体心脏注射药物使其停止跳动,取出后低温保存,一般可以保存4~6小时;将患者的心脏血管切断和取出部分左心房后,将供体心脏修整后植入,与患者的血管和残余心脏组织结合;然后进行心脏复跳,最后缝合关胸。
异位心脏移植是指保留患者原来的心脏,将供体心脏植入胸腔,并将两个心脏的血管连接起来,使其组成新的、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供体心脏复跳后缝合关胸。这种手术一般用在心脏不够强健的患者身上,优点是:术后患者本身的心脏有可能恢复,而如果手术失败或者术后出现强烈的排斥反应,可以切除供体心脏以保全患者生命。
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经过严格的康复护理,出院后也要按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复查,同时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并定期检查有没有排斥反应。
3.移植后的存活期是多久?
这个问题相信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达5000例,而我国近3年来每年完成心脏移植500余例。我国心脏移植的数据显示,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4.8%,3年生存率为91.9%,5年生存率为88.7%,7年生存率为82.2%。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存活年限还会不断提高。
要注意,患者的存活期长短不但与其身体状态有关,也与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心理状态有关,所以患者术后要小心保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有利于延长存活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