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近代岭南园林的现代审美价值——以广州住区的庭院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园林,审美,景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03 15:21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1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
就自然环境来说,岭南地处欧亚大陆东南边缘的岭南地域,属于岭南地区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带,纬度低,有五岭为屏障,又南濒南海,各河网纵横,并且受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气候温高湿重、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植物茂盛、四季郁郁葱葱,是亚热带和热带的自然景观。就民俗文化环境来说,这里是岭南三大民系的主要集居地,其民俗文化在兼容并蓄、开放融通的文化吸纳机构中,形成广博卓越、敢为人先的文化特征。就经济环境来说,岭南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经济发展相比其他中国地区较为发达,到现代仍然属于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的休闲意识、享乐意识、消费意识。因此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可以归结为务实氛围、外向性格、生态价值、时尚气息。
2审美价值的现代延续
现代广州住区庭院是继承与发展近代岭南园林的审美特点的,近代岭南园林具有开放的文化意识与兼容文化的品性,无论从材质、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下面分三个方面分析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延续。
2.1复兴传统风
岭南自古气候温湿、四季长春、生物品种多样,所以近代岭南园林的造园主为了适应气候而创造理想的生存环境空间,是一种早慧的生态意识。现代环境日益受到工业发展的破坏,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从传统造园中得到现代营造环境的绿色启示。道家所遵从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仍然影响着人们,只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使人与自然和谐和工业进步的天平保持平衡。所以,应与历史地方文脉结合的条件下,从传统营造环境的经验中找寻生态的启示。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近代岭南园林的造园传统所表现出的成就,认识到可以将审美要求转化为一种公认的“语言符号”,这种“语言符号”有利于我们在总结经验后进一步扩充其内涵。
广州从化逸泉山庄“岭南粤园”住宅小区的庭院设计,采用了传统岭南民居元素,在建筑立面的细部采用岭南传统民居的一些特色——青砖墙、斜屋面、屋脊、四角楼等具有岭南传统的建筑语言。
从现代广州住区的空间景观布局来看,营造环境中的庭园大多与住区建筑是互相融合、相映成辉的,寓意工作、生活与休闲相结合。如兰亭颖园公共用地的设计,以岭南骑楼建筑的形式在一层设计出一条可通几栋住宅楼的走廊(图1),利用阴凉的长廊空地建造小型的休闲园林景观(一小束富贵竹、几片太阳花草、一张小石桌和几个小石凳),居民可出入与休闲在这阴凉的空间里,是遮风挡雨的好地方。外面露天的公共用地则有规律地摆设园林小品和种植层次,种类不同的植物,可以令半封闭的“凉亭”(图2)往外看都是鸟语花香、林木葱葱的景色。
2.2多元文化风
多元文化首先体现在岭南园林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与新文化完美结合上,其次体现在多功能园林景观建造上。打造新园林文化,是要发扬兼收包容的开创革新精神,在保持园林形式丰富多彩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艺术表现力和更新技术手段。现代开发商的文化观念“继承园林一脉,凝聚古典园林艺术和现代居住理念的精髓”。
现代广州住区环境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广州人刻意追求自然的现象和独具岭南特色的深厚文化精神的底蕴,同时也在展示现代精神文化风范。如现代社会提倡全民运动,运动也成为新热点,将居住环境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是小区环境建造的新模式。有一些医科大学联合研究有关人的行为模拟系统,以求从科学、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造园手法来探究园林景观设计和营造的问题,以求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2.3亲近自然风
人居空间越来越少,特别是城市居民,大多生活在水泥建成的“火柴盒”和“鸽子笼”里,拥有花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奢侈浪漫的幻想。为满足城市人口对自然纯朴美的渴求,公共生活领域的美化、城市雅化成为当今时代的新课题。
近代岭南地区出现了商业性质的园林酒家,在满足人们社交的需求之余还能提供满足人们休闲和松弛精神的审美之地。与“食”完美结合的几大园林酒家(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图3)形成于近代,发展于现代,为了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新功能的发展,开始改善它原先的形制和功能。继承岭南建筑传统,运用绿瓦青砖、红柱彩窗和传统造园的飞檐翘角、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结合创造出与“食”文化相辉映的惬意空间,是一种随机应变,一种吴骞所说的“苎萝村里质”。
光大榕树花园,推崇的是“大榕树下,健康人家”(图4)的充满着岭南气息的文化,这种“榕树文化效应”正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越来越多的人为它着迷。它朴实的词汇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憧憬,也是对光大花园的最真实的写照。如今的光大花园枝繁叶茂,坐在树下乘凉的人们,或许还依稀记得它小时的模样,那片小小的树荫在不断地变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还在继续。
3未来审美价值的启示
当今世界全球面临重大的环境危机,岭南园林环境创作的范式作用和生态意识成为未来岭南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源。未来的人类社会需要与环境共生,与地球共存。这种背景下,构建与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园林作为调和人与自然的纽带,应将造园历史审美价值延续,启迪未来人居环境的营造。
3.1自然生态
处处皆园林其实是一种未来生态园林的启示,以消除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是一种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交往和融合,使人类能在地球大地上可持续发展、永续生存的保证。这种生态园林的理念为未来造园提出一个很大的环境设想,即人生活在园林景观之中,而非城市山林之中。这里所指的景观,是自然生命本身的外化形式,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是人和自然相互协调的产物。
从未来生态园林建造体量看,相对封闭而又有限的生态园林绿化,不足以形成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效益,所以,生态园林绿化只有实现城郊一体、大规模的建设,才能逐步适应和满足调节环境的作用。从未来生态园林布局看,城市的园林景观均匀性,是改善城市环境与空气质量的重要条件。未来的园林应见缝插针,结合点、线、面的做法完成绿化道路和点、面绿地的自然结合,这种生态性是着重绿地面积占有量、布局的合理性的表现。在城市山林中缔造未来园林景观,是要与钢筋水泥有机地结合,这种结合从客观上必须延续近代岭南园林的一些审美属性。
3.2人文生态
工业文明的片面乃至极端的发展,对自然无选择的、无情的征服,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不但忽视了自然与人共生的意义,往往也使人自身的人性异化,近代岭南园林向世人展现的不只是它的自然生态性,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寄托。未来生活节奏愈加增快,人的身心愈感疲惫,向往清静闲适、逍遥自在的适意人生,岭南园林那种养身、松身、开放的审美属性是实现海德格尔所概括的“诗意栖居”的依据,这都是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文的归复,这种生态不是实物显现的,却是实物表现的。现代人的养生理念,已不仅指自然生态方面的颐养,又是指精神文化生态方面的颐养,要凭借园林的绿色氛围,以祛除在园外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种种异化对身心的侵害,使身心能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取得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说未来的人同样可凭借园林景观的绿色文化空间来洗涤尘嚣、静心养性、悦志悦神,使心灵恢复生态健康。
综上所述,现代广州住区庭院所表现出的务实、外向、生态、多元化的审美特征,是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孕育的社会人文特征,是传承于近代岭南园林的审美特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岭南的人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追求生活上的自由、享受、时尚。这里永远没有停滞的生活艺术,为了满足大众和自我的审美情趣,勇于吸取外来元素为我所有,创造出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品。
参考文献:
[1]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管平.岭南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