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概念机始于高端,终于高端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概念,高端,品牌
  • 发布时间:2022-03-18 21:15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近段时间行业内的一件大事:vivo高端子品牌NEX迎来重大变化。在近期一次内部架构调整中,vivo撤销了NEX事业部及其下属组织。官方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原来NEX系列诸多体验和使命将由现在的X系列来承载。

  这意味着,vivoNEX这个曾经背负着诸多“黑科技”和“未来感”标签的产品系列,被正式按下了暂停键。

  命途多舛的vivoNEX

  用命途多舛来形容NEX系列并不为过。在其四年的生命周期内,前两年被寄予厚望,后两年又面临停更。正如其源自“NEXT“的产品命名一样,初期vivo将很多行业前沿的方案和技术整合到了NEX系列产品上,这也使得它身上长期以来就有一些“概念机”的味道。

  拿第一代vivoNEX来说,当时它率先在行业实现了“真全面屏”方案。在当时普遍采用刘海屏或者水滴屏的行业背景下,NEX通过引入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和屏幕指纹,实现了超过91%的屏占比。后来,vivo更是将双屏、瀑布屏等新屏幕方案都带到了NEX系列上。

  NEX身上无疑有很多“技术验证”的考虑。vivo曾经也对此坦言,NEX的使命就是不断推演手机产品的未来形态,逐步实现从智能到智慧的交互方式。从这个定义上看,称其为“概念机”并不为过。

  同时期具备类似使命的产品不止vivoNEX,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比如小米、OPPO、荣耀等都有同类型产品推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米MIX、OPPOFindX以及荣耀Magic等产品都围绕手机设计形态,尤其是屏幕方面做了一些极具探索性的尝试。从时间节点上看,这些概念机都是在2016-2018年相继问世的。

  如今再来看这些产品,可以发现它们的产品使命和属性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NEX之外,小米MIX、OPPO FindX、荣耀Magic如今都被“扶正”,成为了各自产品阵营中主力旗舰系列。它们不仅在产品更新节奏上更稳定,还各自衍生出了一些旁支系列产品,比如三家的折叠屏产品———小米MIXFOLD、OPPOFindN以及荣耀MagicV。

  尽管各家后续推出的同系列产品从命名上继承了原有概念机的衣钵,但可以明显看出,继承者们在产品和定位上更加偏向于主流,少了很多“概念”和“探索”的意味。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回答“为什么”之前,首先需要明白“是什么”?究其根本,无论vivoNEX还是小米MIX、OPPOFindX、荣耀Magic,它们的出现,最重要的一个诱发因素还是这几家手机品牌在过去几年间推行的高端化市场战略。

  2016年华为推出的P9系列被看作是国产手机品牌高端化、全球化的一个标志性机型。当时华为对自家旗舰产品进行了重新梳理,确立了P系列和Mate系列双旗舰并举的战略。在当年发布的P9系列产品上,通过和徕卡的影像合作,盖尔加朵、斯嘉丽·约翰逊代言等举措,华为很快确立了P系列高端安卓旗舰的地位,并收获了市场的认可。

  2016年这个时间点,刚好也跟小米MIX、荣耀Magic等产品发布的时间重合。长远来看,OPPO FindX、vivoNEX也是在主流国产品牌全面开启高端化,布局全球化战略的时间周期内诞生的。也就是说,概念机的出现其实就是手机厂商全面开启高端化战略的一个缩影。

  所谓的高端化战略,内核其实就是产品体验的差异化。当时手机行业在经过多轮竞争之后,面临产品体验、上游供应层面的同质化特征早已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做出体验差异就需要手机厂商另辟蹊径,寻求一些新的路径和产品思维。

  将部分前沿软硬件方案提前下放,同时围绕一些核心配置和要点功能做相对激进式的创新,成为了各家在定义高端产品线时的首要选择。而当时整个手机市场都追逐“屏占比”,于是“如何做到真全面屏”就成为了这批早期概念机共同选择的目标。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它们可以说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vivoNEX在发布半年之后销量就突破200万台,帮助vivo牢牢站稳了4000+旗舰价格档位;小米MIX成为了小米历史中的里程碑产品;巴黎罗浮宫发布的OPPOFindX起售价达到了4999元;即便是最“概念”的荣耀Magic,身上很多技术和方案都被后来的荣耀高端旗舰所继承。

  在国产手机冲击高端的过程中,概念机功不可没。

  逐渐退场的根本原因

  既然通过这些概念机去寻求高端旗舰市场的突破已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路子,那为什么现在又要逐渐砍掉,或者是淡化它们的存在呢?

  原因其实还是高端化。

  前面提到,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是国产手机品牌寻求高端化战略的核心,而差异化体验竞争的根源,其实是手机厂商的技术创新能力。

  说这些早期概念机的技术和软硬件方案都是“供应链技术”,都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噱头,显然有失偏颇。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早期概念机具备的这些“点状分布”的软硬件创新方案,并不足以构成核心体验的护城河,也不足以支撑其品牌长远战略。

  持续演进的高端化战略,要求手机厂商的创新必须走向“深水区”。这就促使国产手机厂商需要在技术和研发层面逐渐向更底层、更核心的技术拓展。通过建立起规模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各家近些年都开始围绕自研芯片、影像、快充、系统、屏幕等多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底层创新。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之后,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在高端旗舰市场完成了一定的积累。原有“概念机”的使命,也由之前“寻求突破”转变为“全面拓宽”和“成果巩固”。在此背景下,其市场定位也要进行调整:要追求更强的普适性,需要向更主流的市场和用户群体做倾斜。于是可以看到,概念机逐渐走下了神坛,开始趋于主流。

  而原本概念机身上的探索黑科技和概念技术的使命,则可以利用当前还未大范围普及的折叠屏产品线去做一些探索和试水,这无疑是一种更为划算、合理的选择。

  始于高端,终于高端,是我对这些曾经的概念机的一个定义和注解。

  它们的兴起和退隐,都是中国手机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象征和标志。对于很多行业爱好者来说,它们的消失的确让手机市场少了一些看点和趣味。但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概念机也并没有真正凋零。它们身上原有的技术和创新基因,已经被后续的产品体系所传承,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体验。逐渐剥离掉产品层面原本的“概念”属性,专注于创新技术的研发,才是整个行业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关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