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探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院校,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3-26 19:27

  摘要:本文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学院采用打造数字技术专业群、企业数字技术标准引入课堂、校企产教融合、加强数字技能职业培训、积极开展数字技能竞赛、建立再育体系、东西部异城联办等方面的育人和就业质量提升策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等实践成效。

  一、数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快速迭代,这对从业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数字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第一,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以浙江省为例,省会城市杭州的数字技术人才数量相对不足,省内其他地市的数字技术人才更是短缺。整体而言,浙江省数字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全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二,专业背景差异性突出。数字技术人才的专业背景集中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等,而具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通信、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交叉复合专业背景的数字技术人才所占比例非常低。

  第三,梯队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时,数字开发和数字运维型人才缺口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省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为此,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数字技术人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数字技术人才供需矛盾,从而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施策略

  (一)打造数字技术专业群,满足企业紧缺人才需求

  锁定杭州地区的滨江科技城、未来科技城、萧山科技城、信息港小镇、云栖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互联网小镇、物联网小镇、制造供给小镇、机器人小镇等政府重点建设平台,围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关键技术的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聚圈,实现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数字赋能传统专业,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打造数字技术专业群,新增前沿数字专业,逐步建立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通信、信息安全、融媒体、智能设计与制造、工业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发挥集群优势,大力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技术人才,缓解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企业数字技术标准引入课堂,多元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推进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开展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定岗实习等不同阶段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灵活设置“企业课堂”,将企业数字技术标准引入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企业实践等教学功能的有机融合,精准培养企业所需的数字技术人才。

  二是持续推进融入数字技术能力培养的“三真三导”技师研修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技师研修项目包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科学运用,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实现技师研修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及研修成果在企业的实际运用和推广。

  三是探索实施“卓越技师”的培养。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首创的七年制技师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精心打造产业急需的具备超卓技能、实现跨越发展的复合型卓越数字技术人才。

  (三)校企产教融合,创设企业数字技术人才用工机制

  一是推进校企共同体建设,为企业用工提供机制保障。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校企融合,与多家知名央企、国企、外企、民企共同建立校企教育集团(联盟),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企业班、共建技师工作室,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还构建了“名园+名企+名专业”的“三名”联动办学机制,推进立体式、开放式、实践式的校企共同体建设。

  二是创新校企融合合作办学模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数字技术人才。实施“先校企互认,后企生互认”,即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根据企业规模、行业地位、产品特点、技术优势、发展前景等要素选择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建设实训平台、共同实施工学一体、共同参与考核评价等;企业再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提供用人岗位、迁移岗位、福利待遇等资源,在学院内组建订单班,实施定向培养,包括企业文化布置、企业生产的定向教学、参与企业生产活动等。

  (四)加强数字技能职业培训,提升全员数字技能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的师资和实训资源,组织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字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积极开展数字技能竞赛,营造数字技能学习氛围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数字技能竞赛,营造数字技能学习氛围,以赛促学。联合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和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每年开展一次“大学生云计算城际邀请赛”;联合萧山区电影电视家协会、萧山区摄影协会,每年开展一次融媒体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及国内各类技能大赛数字技能赛项。学生在备赛过程中提升了数字技术技能,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

  (六)加快建立再育体系,促进往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再提升

  根据毕业生需求,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构建了校企同轨闭环式的再育体系,联动政府、镇街、园区、协会、企业,创新性地开展“送培训下企业+企业走进来”的双向培训:一是针对已创业的毕业生,开展“企业家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培训;二是针对在本地区制造业龙头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开展“数字工匠”实务能力提升培训;三是建立“名园+名企+名专业”的产业学院,针对在信息服务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数字技术再回炉培训,持续提升毕业生的数字技术技能,进而稳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

  (七)东西部协作办学,提升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主动承担国家扶贫战略性任务,投身东西部协作,同贵州黔东南州、甘肃高台县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建立起紧密、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跨省结亲”“结对帮扶”“精准扶智”等方式助力实现教育公平。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与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成立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高台分校,以冠名班、订单班等多种形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进行联合招生、一体培养、就业安置,缓解当地企业用工矛盾,同时提升当地数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效果

  通过前述七大策略的有效实施与多年实践,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学院重新理清了专业设置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提高了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二是学院重新理顺了学生知识体系、技能素养与就业质量及后续发展的关系;三是学院重新构建了一中心多卫星的异城协作办学的跨界融合培养机制,形成以杭州为中心、辐射浙江各个地市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学院建立了校企同轨闭环式的再育体系,优化了毕业生的终身技能提升流程。从实践层面上看,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显著,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优质学生备受业界青睐,企业一才难求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首届技师班仅有25名毕业生,但全国多家龙头企业却提供了203个岗位,最后毕业生全部进入德国采埃孚、海康威视、国家电网、通用电气、上海航天等头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2020年,53家知名企业为学院212名毕业生提供1 000余个岗位,技师班毕业生供需比超过1︰10,岗位薪资最高达15 000元/月。此外,不少毕业生深受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青睐,被聘用为在编教师。

  (二)技术创新研发硕果累累,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先后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2项,研发设备23台(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46个,部分成果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企业主动寻求与学院合作的良好态势。参与过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的学生毕业后,75%的人进入了企业技术相关岗位,40%以上的人进入了企业技术研发岗位,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四、小结

  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重任的技工院校,应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这不仅实现了毕业生自我价值,也是技工院校高质量办学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憬.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河源技师学院高职生就业问题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郁萍,张春,刘娜,等.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质量[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9(3).

  [3]解芬,韩卫明,徐贤明.2018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

  [4]张晶晶.呼和浩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杨文通,孙泽富.高职院校以生为本就业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视野,2019(5).

  (作者单位: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